第368章 经典再现(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第368章经典再现自破苏氏坞堡后,在平陵休整五日后,军队继续向潼关迁徙。
段煨那里有足够的储粮,具体有多少,赵基需要亲自过目。
军队再次分队开拔,效率可比当时东迁的朝廷队伍快了何止十倍。
四月底时,赵基抵达潼关。
这段时间里,后续抵近三辅的五千车骑化的虎步军、十五个营的五部营早已进入弘农将近半月时间。
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与段煨的铺路军队重修函谷道,设立沿途营寨。
以转递的方式,一站站向雒都转运粮食。
陆运转输的粮食并不多,只占整体的三分之一,不足二十万石。
其他粮食都是陆运过陕津三门峡后,改为船运,顺流而下运往雒都。
四五月间正好是黄河枯水期,桓帝时期开凿河道坠入河道的暗礁都已露出水面。
从上游往下运输粮食,可以轻易规避这些礁石,效率与安全大增。
赵基率领各军抵达潼关时,第一批走汾水运来的军服、旗帜已经抵达。
护国军算是临时编制,采用百人队、千人队编制,作战时灵活搭配。
具体怎么搭配,分配权掌握在赵基手里,以此消磨关中旧将对军队的影响力。
全军分发崭新军服,这对野惯了的关中各军而言是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越是京营禁军服役资历深厚的军士,此刻感触越是深厚。
不止是军服鞋袜,全军向关东开拔之际,各队领取军服鞋袜后要沐浴洗澡,寓意为洗去旧尘。
同时,两支敢死千人队进行更为深入的卫生改造,自高阳龙、李应以下,全军剃发。
赵基亲自监督,看着这些敢死军士相互剃发,就连胡须也都剃干净。
只有把须发剃干净,才能让这两支敢死千人队具有独特、鲜明的识别特征。
好在选入敢死队的罪兵早已丧失了人权,周围军队不会有人同情他们。
在这个汉化匈奴都开始蓄发、束发的时代里,敢死兵对剃发也很是抗拒。
为了减少阻力和不必要的损失,接受剃发的人,一概赠一级功勋…算是把旧日的自己杀死,然后获取崭新的生命。
形势压迫之下,高阳龙这个赵基的亲信也带头剃发,李应也是以身作则…对李氏一族来说,剃发总比剃头好。
两千人剃下的发须堆积成堆,一把火焚毁干净。
至于剃发的敢死士,普遍有头疮,哪怕都是小心翼翼剃发,毕竟都不怎么擅长剃发。
稍不注意就会刮破烂疮,剃下的头发里虱子密集,一眼看去仿佛发丝之中生出一片芝麻。
赵基虽然下达了这样不近人情,堪称残暴的命令。
可剃发之际,他依旧巡视营中。
接受剃发、等待剃发的敢死士也不敢在他面前有什么怨言。
高阳龙用温水洗头后,阳光暴晒让他头皮、伤疤很是刺痛,就在遮阴凉棚下休息。
见赵基走来,高阳龙小心翼翼躬身起来,走出凉棚才挺直腰背。
论身高,这家伙营养跟上来后又窜了一截,如今约有九尺七寸,堪称军中第一高。
“大司马。”
高阳龙感到有些难为情,拱手见礼后抬手摸自己脑壳,剃发时的伤口已经结痂,手掌触碰后不再刺痛,来回逆着发茬轻抚,反而有一种另类的舒爽。
有一种说不出来,仿佛灵魂从脑门窜出来的开悟感觉。
赵基低头入凉棚落座,示意周围剃发后休息的众人落座,就看向高阳龙:“不要在意旁人的目光,国家因五虫而败坏腐朽,人的身躯也有可见之虫,不可见之虫。今剃发除虫,也是为你们好。”
“仆明白,在营中时也不觉得什么,可想到以后与其他人交涉,难免会被耻笑。”
高阳龙说话间又伸手去挠颅后,很快就止痒。
赵基看着眼前十几颗大光头,笑说:“这有什么好耻笑的?他们只是笑你们头顶无发,他们头上虽然有发,发丝之间却是油垢堆积、虮虱成片,时刻吸取他们的血肉,衰败他们的气血,缩减他们的寿命,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这些人目光疑惑期盼又透着某种欣喜,赵基继续说:“我实在是不明白,人气血衰败轻则体弱多病,重则夭亡。如今剃发,再注重衣物洗涤,勤于更换,自可驱除可见之百虫,再隔绝不可见之虫,未来营士气血旺盛身躯强健,如此延寿之事,又有什么好抗拒的?”
“我们生活起居之初种种虫类难以尽数,例如痈疮疥癣,一个身体强健肌肤完整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患病?还不是虫咬破肌肤,吸血食肉后注入虫毒,这才患病难以清除。”
高阳龙听着连连点头,他可是青蝗壮骨丹的忠实拥护者,又说:“可不剃发,每日多费时间也能除虫。”
“你说的很有道理。”
赵基审视高阳龙一张布满火气的横肉大脸,哂笑:“你这样几天才洗一次脸的人,看看你脸上的痘,这可都是虫咬的。”
高阳龙无语,赵基又指了指自己的脸:“看看,这就是早晚两次洗脸,两日洗头一次的脸。”
高阳龙惭愧低下头去,赵基又看其他罪吏:“固然,营士剃发后出兵关东后可以提防逃亡。可我对诸君也无恶意,营中生活艰苦,每日劳累,哪有多余时间整理须发?还有负伤后,躯干四肢的伤势好包扎,可头上伤势如何包扎?”
“
段煨那里有足够的储粮,具体有多少,赵基需要亲自过目。
军队再次分队开拔,效率可比当时东迁的朝廷队伍快了何止十倍。
四月底时,赵基抵达潼关。
这段时间里,后续抵近三辅的五千车骑化的虎步军、十五个营的五部营早已进入弘农将近半月时间。
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与段煨的铺路军队重修函谷道,设立沿途营寨。
以转递的方式,一站站向雒都转运粮食。
陆运转输的粮食并不多,只占整体的三分之一,不足二十万石。
其他粮食都是陆运过陕津三门峡后,改为船运,顺流而下运往雒都。
四五月间正好是黄河枯水期,桓帝时期开凿河道坠入河道的暗礁都已露出水面。
从上游往下运输粮食,可以轻易规避这些礁石,效率与安全大增。
赵基率领各军抵达潼关时,第一批走汾水运来的军服、旗帜已经抵达。
护国军算是临时编制,采用百人队、千人队编制,作战时灵活搭配。
具体怎么搭配,分配权掌握在赵基手里,以此消磨关中旧将对军队的影响力。
全军分发崭新军服,这对野惯了的关中各军而言是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越是京营禁军服役资历深厚的军士,此刻感触越是深厚。
不止是军服鞋袜,全军向关东开拔之际,各队领取军服鞋袜后要沐浴洗澡,寓意为洗去旧尘。
同时,两支敢死千人队进行更为深入的卫生改造,自高阳龙、李应以下,全军剃发。
赵基亲自监督,看着这些敢死军士相互剃发,就连胡须也都剃干净。
只有把须发剃干净,才能让这两支敢死千人队具有独特、鲜明的识别特征。
好在选入敢死队的罪兵早已丧失了人权,周围军队不会有人同情他们。
在这个汉化匈奴都开始蓄发、束发的时代里,敢死兵对剃发也很是抗拒。
为了减少阻力和不必要的损失,接受剃发的人,一概赠一级功勋…算是把旧日的自己杀死,然后获取崭新的生命。
形势压迫之下,高阳龙这个赵基的亲信也带头剃发,李应也是以身作则…对李氏一族来说,剃发总比剃头好。
两千人剃下的发须堆积成堆,一把火焚毁干净。
至于剃发的敢死士,普遍有头疮,哪怕都是小心翼翼剃发,毕竟都不怎么擅长剃发。
稍不注意就会刮破烂疮,剃下的头发里虱子密集,一眼看去仿佛发丝之中生出一片芝麻。
赵基虽然下达了这样不近人情,堪称残暴的命令。
可剃发之际,他依旧巡视营中。
接受剃发、等待剃发的敢死士也不敢在他面前有什么怨言。
高阳龙用温水洗头后,阳光暴晒让他头皮、伤疤很是刺痛,就在遮阴凉棚下休息。
见赵基走来,高阳龙小心翼翼躬身起来,走出凉棚才挺直腰背。
论身高,这家伙营养跟上来后又窜了一截,如今约有九尺七寸,堪称军中第一高。
“大司马。”
高阳龙感到有些难为情,拱手见礼后抬手摸自己脑壳,剃发时的伤口已经结痂,手掌触碰后不再刺痛,来回逆着发茬轻抚,反而有一种另类的舒爽。
有一种说不出来,仿佛灵魂从脑门窜出来的开悟感觉。
赵基低头入凉棚落座,示意周围剃发后休息的众人落座,就看向高阳龙:“不要在意旁人的目光,国家因五虫而败坏腐朽,人的身躯也有可见之虫,不可见之虫。今剃发除虫,也是为你们好。”
“仆明白,在营中时也不觉得什么,可想到以后与其他人交涉,难免会被耻笑。”
高阳龙说话间又伸手去挠颅后,很快就止痒。
赵基看着眼前十几颗大光头,笑说:“这有什么好耻笑的?他们只是笑你们头顶无发,他们头上虽然有发,发丝之间却是油垢堆积、虮虱成片,时刻吸取他们的血肉,衰败他们的气血,缩减他们的寿命,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
这些人目光疑惑期盼又透着某种欣喜,赵基继续说:“我实在是不明白,人气血衰败轻则体弱多病,重则夭亡。如今剃发,再注重衣物洗涤,勤于更换,自可驱除可见之百虫,再隔绝不可见之虫,未来营士气血旺盛身躯强健,如此延寿之事,又有什么好抗拒的?”
“我们生活起居之初种种虫类难以尽数,例如痈疮疥癣,一个身体强健肌肤完整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患病?还不是虫咬破肌肤,吸血食肉后注入虫毒,这才患病难以清除。”
高阳龙听着连连点头,他可是青蝗壮骨丹的忠实拥护者,又说:“可不剃发,每日多费时间也能除虫。”
“你说的很有道理。”
赵基审视高阳龙一张布满火气的横肉大脸,哂笑:“你这样几天才洗一次脸的人,看看你脸上的痘,这可都是虫咬的。”
高阳龙无语,赵基又指了指自己的脸:“看看,这就是早晚两次洗脸,两日洗头一次的脸。”
高阳龙惭愧低下头去,赵基又看其他罪吏:“固然,营士剃发后出兵关东后可以提防逃亡。可我对诸君也无恶意,营中生活艰苦,每日劳累,哪有多余时间整理须发?还有负伤后,躯干四肢的伤势好包扎,可头上伤势如何包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