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213章 鸡犬升天

第213章 鸡犬升天(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暑气燥热,赵敛乘船逆涑水而上,抵达安邑。  

关中方面的军情警戒解除,蒲坂驻屯的三千郡兵将进行轮戍,这让他感到很是失落。  

新的一批驻守军队乘船从晋阳走汾水而下,直入黄河,来到蒲坂。  

这也是汾水船队第一次经过黄河而入涑水,直接往安邑运输粮食。  

省去了北绛卸载,陆运到桐乡转水运的过程。  

这次主力船队南下,运来了三千河东籍贯的虎步军。  

分别补充到汾阴、蒲坂与安邑,这些地方的郡兵也不能裁汰,就今年这样的旱情,裁汰对方,就等于要饿杀对方。  

为了节省粮食运输过程中的虚耗,河东郡兵将分批前往平阳、晋阳,参与建设工作。  

表现好的留下担任郡兵,表现寻常的,消磨到明年春耕前就遣散为民,或编为军屯。  

关中已经处于绝粮状态,所以很是恐惧赵基。  

而被他们恐惧的河东,普通青壮不当郡兵,不服征役,那就只能在饥饿中死亡。  

飞蝗就那么一茬,捕蝗的百姓热闹过一阵后也只能去山野刨食,或在田地里劳作。  

整个河东、太原运转的根本逻辑就在于赵基乐于散发粮食,而不是跟其他人那样,深恐明年又是干旱,所以将粮食死死攥在手里。  

宁肯发霉,也不给军队吃。  

例如袁术,大范围搜捕美女、终日酒宴享乐之际…注意,袁术不是一个人在享乐,避居淮南的士人,多少能蹭点酒肉。  

却不给士兵发放粮食,士兵只能采摘桑子、河蚌充饥,要么去奉命劫掠百姓,自给自足;坐拥淮南芍陂这个国家级水利工程,拥有徐淮最大的产粮地,袁术那边日子过的稀里糊涂。  

赵基这里一切发展的根本逻辑就是建立在赵基敢发粮食,敢去抢粮食。  

明眼人都知道,赵基在赌明年气候恢复正常。  

如果还是干旱与蝗灾,那赵基不想完蛋的话,只能裹挟全部力量远征中原或河北,成为另一股百万级别的流寇。  

到了那个时候,赵基麾下吏民只能咬牙追随,跟着一路抢过去,还有活命的希望。  

若是留在原地,大概率饿死。  

河东的军队能果腹,这是关中各军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  

段煨那里有粮食,可他只能保证绝大多数人不饿死,要最低程度供应粮食,他要保存足够的粮食用来应对其他天灾或人祸,也就数百名部曲健儿能吃饱,作为武力支柱而存在。  

李傕、郭汜这些人其实都有存粮,但都不敢像赵基这么挥霍。  

牢牢攥着手里的储粮,这才是现在李傕、郭汜控制军队,拖住外围势力的唯一办法。  

谁敢动手,他们就敢烧粮。  

将粮食与自家性命绑定,绑架所有军吏,这就是李傕、郭汜目前的生存策略。  

没有攻下苏氏庄园,他们不想家族灭亡,只能采取这种遭人恨的手段。  

大多数的军士都有家眷,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亲友饿死的军士,都会积攒一份仇恨。  

可李郭二人也没办法,不怎么搞,他们立刻就会完蛋。  

至于发放粮食收买军心,发的少不管事,发的多了,对方直接就跑了。  

信誉破产,威望破产,李傕郭汜已经是死人了,区别只是脑袋还在脖子上,能吃饭。  

随着步入六月,仅仅是赵基聚集在晋阳昼夜操训的三万步骑大军,就让上郡、北地郡脱离了李傕,就连偏远一些的安定郡都遣使入朝。  

这种情况下,赵彦就开始发挥他的人脉。  

他在太原北部、雁门各县当过县令,还在定襄这个小边郡里当过郡守。  

随着他地位快速崛起,他昔年的故吏们也纷纷来投,羽翼壮大。  

但一些关键岗位,还是要抓在自己人手里。  

例如赵敛,从各方面来说,就论综合素质来说,赵敛符合一个优秀郡守的一切特质。  

也不需要他去搞什么事情,守住一个关键城邑,拉拢当地部分豪强即可。  

不需要赵敛长袖善舞拉拢所有豪强,拉拢一部分,然后死死钉在那里;拖到援军抵达,剩下的事情自然不需要赵敛操心了。  

可赵敛不清楚这些,两天前他还是三千大军的统率,是河东南部都尉。  

然而一纸诏书送来,就除掉了他的都尉之职;相里暴这个后生晚辈更是带着船队经过蒲坂,当着他的面换防。  

原来的三千郡兵对他也没有多少留恋,看在粮食的份上,郡兵们乖乖待在蒲坂,等待船队返航。  

而赵敛甚至没有多少追随者,就跟着船队泥涑水而上,来到了陌生的安邑。  

涑水码头处,赵敛就见蝗神庙即将成型,弥漫着一种令他感到不舒服的气味。  

而安邑太学工地上千余人劳作,主体学舍已经完工,现在正板筑围墙。  

赵敛自认对三千郡兵不错,可现在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被抛弃感。  

这种情绪下,他乘车进入安邑,来到赵彦的晋阳侯府。  

府邸还是原来的那个宅邸,没有进行扩建,区别就是门口多了十二名持戟守卫的‘晋阳国兵’。  

府邸内自有仆从引领,引着赵敛洗漱,还更换了新衣。  

盛夏之际,喜欢穿红色衣物,而仆从端来的衣物,则是绯紫两色。  

对于紫色,赵敛并不觉得陌生。  

关中、河东之地有廉价的紫色染料,服装穿绯紫两色,也是常见。  

可紫色和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