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204章 东郡危急

第204章 东郡危急(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徐州,东海郡。  

陈群与其父陈纪避乱于此,虽然刘备现在是朝廷认可的徐州牧,但陈群已不愿再卷入是非、漩涡之中。  

当年陶谦表任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征辟陈群为主簿,陈群应征。  

随后刘备举陈群为孝廉,朝廷收到后除任陈群为县令。  

期间陶谦病死,徐州人要迎刘备入主徐州,而袁术对徐州虎视眈眈。  

陈群劝刘备不要去徐州,可刘备太缺用武之地,不听陈群的劝告。  

而朝廷任命又到,陈群脱离刘备,又没有去柘县赴任,而是与父亲陈纪,堂弟陈忠前往东海郡躲避战乱。  

东海郡是陶谦生前的徐州治所所在,刘备接任后主要防守压力来自曹操,于是治所迁到下邳。  

作为刘备的门生故吏,可陈群也是有脾气的人,也不看好刘备。  

因而就不再出仕,即便没有刘备的照顾,以陈纪的影响力,他们在东海也生活的比较殷实。  

可一波波的朝廷使者抵达徐州、青州,北海的郑玄也被征。  

此刻刘备所表的青州刺史孔融残兵数百人,困守孤城,被袁绍所表的青州刺史袁谭包围。  

面对朝廷征郑玄入朝,袁谭派兵护送,还准许孔融的使者拜辞郑玄。  

以郑玄的高龄,这这条入朝的路并不好走。  

即便这样,州郡安排公车后,郑玄还是毅然启程。  

而同样的征令也传播到东海,虽然朝廷使者还没有抵达东海,可征令还是一县接着一县,如檄文一样传抄传到了东海。  

不仅是陈纪,陈群也在征辟范围内。  

陈纪自然是要应征的,可现在就担忧陈群的安危。  

赵基的恶名已经传到了这里,各种传言十分详细的阐述了残害桓典、丁冲、钟繇的过程。  

仅仅是言语冲突就打断了桓典的双腿,钟繇只是来劝阻哗变,就险些被射杀,更是连着高干的使者、外甥郭援一起遇害。  

可父子一同应征,本就是朝廷器重,是对颍川陈氏最大认可。  

若是陈群拒绝,则说不过去。  

朝廷正值危难之际,谁拒绝,势必名声大损。  

陈群慎重考虑后,说:“赵氏所提三省六部之制颇利于国家,孩儿以为赵氏纵然凶暴,也不会如传言中那般不堪。再者孩儿在朝中素无根基,岂会如元常那样?”  

赵氏没有杀害过任何一个公卿,只是罢免了杨琦。  

陈纪入朝,必然是要拜为公卿的,大概率安全有保障。  

至于钟繇被杀,陈群虽然生气,但也只是生气。  

朝廷百官死了那么多人,也不多一个重要。  

易地而处,若没有郭援这档子事,钟繇大概率也不会死。  

否则劝阻河东兵哗变时,赵基大可将他当场格杀,那时候死了就死了,更不会有太多的涟漪。  

说到底,最初时赵氏也不想杀钟繇。  

陈群猜测是郭援代表高干入朝时,引发赵氏猜忌,这才果断处死钟繇、郭援。  

不怕赵氏杀人,就怕毫无原则、目的的乱杀人。  

就在陈群父子商议之际,本处县令也登门来问。  

若是应征,本县就要安排公车,护送陈群父子去郡里,最后由本州安排公车、护卫,送应征的官吏入朝。  

沿途各县,只要有县府,就有责任提供饮食和居住的屋舍。  

但只要不是无人区,沿途士民也是乐意招待的。  

哪怕再穷,宿夜的屋舍、清水还是有的。  

朝廷的使者,入朝的官吏,即便遭遇过境的盗匪,也往往是劫掠财物,不害性命。  

而坐地的盗匪,更不会对这些人下手。  

各种诏令如同水潭中来回传荡的水波,一道道涟漪汇聚下邳。  

刘备最近也很忙,忙着调停袁谭、孔融之间的战争。  

看似是他表任孔融当了青州刺史,可有他没他都一样,人家孔融肯接受,才是给他刘备面子。  

刘备短暂担任豫州刺史之际,举荐了一批孝廉,例如陈群是颍川的孝廉,袁涣是陈国的孝廉,那袁谭就是汝南的孝廉。  

严格算起来,天下天下未乱之前,刘备在雒阳听卢植讲学时,就跟曹操、袁绍、袁术这伙人混到了一起。  

斗鸡斗狗,飙车赛马,出猎山野,年轻人爱干的事情都干了。  

所以刘备在袁谭这里,不仅仅是简单的举主、门生故吏的关系,彼此还有一茬人情在。  

若不是曹操的长子曹昂还未冠礼,否则那时候刘备会一并举为孝廉。  

而现在朝廷各种散播的诏令都在预示着对关东将发动一波强烈的干扰,上一次还是在前年,任命了豫州刺史郭贡、扬州刺史刘繇。  

再往前,则是金尚等人就任兖州刺史、冀州刺史,但都被曹操、袁绍赶跑了。  

朝廷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干扰关东,甚至朝中与陶谦几次策划,企图东西合力,贯穿中原。  

这也是袁曹集团极端仇视徐州的原因,不彻底击垮徐州,徐州人策应下,朝廷的影响力极有可能死灰复燃。  

自群雄讨董至今已有八年,各方还是混战不休。  

这种效率比之秦末、新莽之乱来说太过于低劣。  

当代人已经厌倦了,最初许多人只是不满旧秩序,想着数年阵痛,换几代人的安宁。  

结果乱战不休,都活的很痛苦。  

因此向往朝廷,希望朝廷快速重整山河的人越来越多。  

参与战乱起兵的,失败就要死全族,就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