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虎贲郎 > 第180章 大不敬罪

第180章 大不敬罪(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雀鼠谷中,汾水多有险滩。  

船队进一步分化,次第而进。  

进入雀鼠谷流域后,赵基也下船,与义从部队汇合。  

他不擅长水战,虎步军更没水战经验,近半军士不适应这样长距离航行。  

又都是运船为主,甲板之上缺乏足够的射击空间。  

好在船高于两岸,具有射击高度优势,乘船的虎步军具有自保的力量。  

可赵基顾虑太原人在汾水上游设立火船…没办法,他对这些家伙很难维持信任。  

万一消息走漏,或者太原人发癫,赵基可不想去赌自己的游泳技能。  

现在的匈奴单于王庭在兹氏县,位于太原西南,汾水西岸。  

为避免遭遇匈奴单于呼厨泉的伏击,赵基督率的三百虎贲、一千义从骑士走的是汾水东岸的韩信岭驰道。  

高祖白登之围撤军经过这里时,韩信首级被送到这里。  

于是就在驰道附近的山岭中寻一处风水好的,安葬了韩信首级。  

就这样水陆并进的方式,顺利走出雀鼠谷。  

雀鼠谷北端,东岸是介休县。  

张杨已入驻介休县,赵基督率骑兵出雀鼠谷时,就见西岸匈奴帐篷前后相连。  

张杨率三百余骑来迎接他,指着对岸说:“单于呼厨泉已遣使与我说了,他们来这里是为迎奉天子,别无他意。”  

赵基眯眼审视对岸,隐约可见一座营寨,握马鞭指过去:“那是呼厨泉大营?”  

“不是,是使匈奴中郎将王柔的大营,有太原兵两千余人,匈奴义从千余骑。”  

张杨展臂指着更北一些:“单于本阵更北一些,距离此处大约三十里。”  

“这是在给天子、你我示威啊。”  

赵基说着,从马具上取出孙资派人送来的信,递给张杨:“王柔派王凌送信,要出二十万石军粮。他的意思是我们拿了军粮,太原人招待天子半月,就让我们走人。”  

张杨接过帛书翻阅:“没有其他?”  

“没有美人,没有宝马,也没有黄金。”  

赵基笑着看张杨:“他们眼中,或许我这个人不值得费美人、钱财,仅仅粮食就能收买我。王柔这家伙,看我真准。张将军呢?”  

“也是二十万石,说是张某若能劝赵侯半月内退兵,另给张某三万石粟米,另有黄金、宝马,也舍不得美人。”  

张杨嘴上这样说着,具体承诺给他的回报也就他自己清楚。  

他将帛书还给赵基,神情严肃起来,就说:“据我侦查,西岸匈奴不下五千余骑,算上王柔所督以及各县宗贼,不下两万步骑。”  

赵基则认真观察对岸,可能是绛邑之战的消息传了过来,对岸放牧的匈奴人比较认真,都是小群觅食,没有偷懒散养。  

观察片刻,赵基一笑:“如果打仗只是比拼人数,那还要你我这样的将军做什么?若有争执,两军对垒,投票比拼人数多寡即可。”  

“王柔企图这样将你我吓住,从一开始,他就输了。”  

赵基扭头看张杨侧脸:“张将军,可能约呼厨泉见一面?不要惊动其他人,天子抵达中都,设大宴之前,我要见一见呼厨泉。”  

张杨皱眉:“这不难,我担忧呼厨泉出卖我等。他与王柔联姻,我怀疑其兄于夫罗身死,乃王柔主谋。”  

张杨圆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眯着:“以我对呼厨泉的了解,他绝不会为死人复仇。没了王柔与太原人支持,他难以压制屠各匈奴,又何来的底气与你我开战?”  

“既然如此,那就不见他了。”  

赵基说罢不再言语,只是观察对岸游牧的匈奴牧民,雀鼠谷出口附近不适合耕种。  

有山有水,草木旺盛,的确是牧马的好地方。  

搞阴谋,核心人物越少越好。  

失败的话,也能重创太原人,奉天子以讨不臣…真的很舒爽。  

罪名都是现成的,使匈奴中郎将王柔目无天子,刻意放纵匈奴截断道路,这就是大不敬,与谋反作乱没区别。  

与这个大不敬比起来,那些让赵基愤怒的走私、人口贸易之类,其实反而是小罪。按着赵基最初组织的罪名,杀宗贼首领即可,若是牵连子弟、家属身上,就过于凶残。  

而用大不敬之罪,三族男丁尽数斩首,都是合乎情理的。  

天大、地大,王亦大。  

这给了赵基一种恍如隔世的荒谬感,叛国不一定死,羞辱君父一定会死的很惨烈。  

张杨不时观察赵基的侧脸,他不清楚赵基在想什么。  

此刻的张杨,多少有些紧张。  

对太原人下手,本身就很刺激,尤其是对云中四郡出身的他来说,有一种反客为主的成就感。  

当年三路大军讨伐鲜卑全军覆没,于夫罗之父羌渠单于率万余匈奴义从参战,重伤逃离战场,自此威势大损。  

国内动荡,老单于病死之时,于夫罗又带着匈奴义从协助汉室镇压黄巾。  

于是屠各匈奴拥护其他王族继位单于,这个单于死后,在外流浪近十年的于夫罗才得以返回匈奴部族中,继位单于。  

自那场大败之后,边军精骑大损,鲜卑人大规模报复,云中各郡吏民、屯军只能内迁。  

云中四郡许多人就安置在太原郡北部,以及代郡、雁门。  

这些人多安排在山野地区,依旧充当边郡的肉盾,与本地豪强冲突颇多。  

严格算起来,这应该是第一次人口南迁引发的土客矛盾,不想被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