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家事与国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官员中引起一片哗然。
贾琮听了周显扬的诛心之论,只觉遍体生凉,周显扬这番言辞,是要将金陵甄家置于死地!
方才锦衣卫指挥使许坤,也不过是话音刚落,连嘉昭帝都还未置言。
左都御史周显扬顷刻之间,就说出这番条理清晰,言辞如刀似戟的话语,思路竟能这等敏锐,倒像事先打好腹稿一般…
如果说朝堂文官对锦衣卫头子,没什么信赖的好感。
但周显扬身为都察院主管,正经的清流文官,他的话却比许坤要有份量的多。
列班官员开始轻声议论,蠢蠢欲动起来,而贾琮却注意到,龙座上的嘉昭帝依旧沉默…
此时,贾琮看到前头官员列班之中,又出来一名官员,正是大理寺卿韦观繇。
说道:“启奏圣上,金陵甄家乃江南豪族,官宦世家,非比寻常门第,长房嫡长私造火器,事态骇人,不可轻忽。
臣附议徐大人、周大人之言,此案必须严查,相关从罪之人,不可轻纵,以张法纪。”
原本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显扬附议,就已在上朝官员中引起喧哗,众人心中已有些蠢蠢欲动。
加之玉阶龙座上的嘉昭帝,听了周显扬之言,既不置言,也不反驳,态度令人玩味。
但凡混迹到早朝听政的官员,都是仕途发达之辈,没有一个是糊涂人。
即便原先心中有些不笃定,等到大理寺卿韦观繇也出言附议,谁还看不出今日朝堂之风向。
锦衣卫查据实证,都察院、大理寺齐声附和,三法司已占其二,圣上不发一言,直待风起,傻子才看不出什么意思…
只待大理寺卿韦观繇话音刚落,不过两个呼吸之间。
都察院江南道御史、吏部稽勋司郎中、刑部尚书陈茂舒等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皆言金陵甄家子弟私造火器,罪同忤逆,必要纠察到底。
甄应嘉身为三品高官,治家不严,教子无方,难辞其咎,似乎也参与其罪,需三法司严查明辨…
官员列班之中的贾琮,目睹不断有官员出班附议,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似乎就在那一瞬间,满堂官员都变得义愤填膺,正气凛然,嫉恶如仇。
他的心中泛起古怪感觉,实在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上朝听政,就能见识诸多实力派同台大戏…
他心中生出一凝重,甄家算是彻底败了。
玉阶龙椅上的嘉昭帝,看到上奏严办甄家的官员,群议纷纷,异口同声,双目凝然,波澜不惊,神色笃定。
说道:“众爱卿明辨是非,维佑朝廷纲纪,乃公允持正之举。
锦衣卫查证之嫌犯证供,即日移交三法司复审,大理寺卿韦观繇担责主审,但有涉案之人,一律严惩,不可姑息。
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治家荒谬,教养无方,亲子犯忤逆之罪,其人难承官爵之重,即日革职查办,交有司稽查定罪!
三法司各派遣干员,下金陵复核人犯证供,十五日之内,清查落罪定案,以待圣谕诏示…”
随着嘉昭帝离座退朝,一众早朝官员列班走出奉天殿,贾琮心情有些凝重,随着散朝人群离开大殿。
离殿官员之中,刑部尚书陈茂舒和韦观繇,放慢了脚步,走在人群最后。
陈茂舒说道:“韦大人,昨日你我都看过锦衣卫稽查宗卷,那甄世文被杀已有半年,相关线索只怕都已湮灭。
想要挖出此案始末,只怕极为困难了。”
韦观繇凝声说道:“甄世文死于外室家中,男女二人同时被杀,且发生金陵火器私造工坊查抄次日。
锦衣卫言甄世文为火器私造主谋,但是你我都清楚,他最多就是从犯,最终还被人灭口。
圣上执着翻查此案,找到幕后主谋只是其一,世家豪族生觊觎之心,才是圣上耿耿于怀之事。
自威远伯贾琮首倡火器之术,以千人火枪兵之威,鏖战辽东,一举平定女真,了结朝廷数十年心腹之患。
圣上由此认定,火器之威,镇国之器,并在五军营加设神机营,不过数年时间,兵员已过万。
犹如天罚,惶惶之威,当年贾琮平定女真,不过用了千人火枪军,如今圣上十倍以之,威服四海,绰绰有余。
最近城外火器工坊戒备森严,朝野都传出风声,威远伯似乎又造成新式火器,且威力巨大,远胜往昔。
此等形势之下,圣上绝不会容忍,他人觊觎染指之心。
打掉一个甄家,给旁人以告诫警示,才是圣上心中当务之事…”
荣国府,凤姐院。
粉油大影壁之后,院子里东墙边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绿意葱葱,投下大片清凉树荫。
午后阳光偏西,青灰色的屋檐,在院中青砖地面落下阴影,透着几分惬意的幽静西窗墙根下摆放的盆栽花卉,大都竞相盛放,红黄粉嫩,鲜艳绚烂,给小院平添几分富丽之气透过西窗下琉璃窗棂,能看到王熙凤倚靠卧塌的身影,房中还有不少人影走动。
平儿从旁边耳房出来,穿白色薄绸偏襟袄子,外罩菊纹缎面交领背心,下身藕荷色绸裤,行走轻盈,姿容俏美。
手中端着黑漆茶盘,里面放一盏粉彩釉茶盅,她走到正屋之前,掀开门帘进去。
房中正座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是城中回春堂有名医婆,精通养胎保育之道,也是城里有名的接生婆。
王熙凤怀胎将近九月,已到临近分娩之期
贾琮听了周显扬的诛心之论,只觉遍体生凉,周显扬这番言辞,是要将金陵甄家置于死地!
方才锦衣卫指挥使许坤,也不过是话音刚落,连嘉昭帝都还未置言。
左都御史周显扬顷刻之间,就说出这番条理清晰,言辞如刀似戟的话语,思路竟能这等敏锐,倒像事先打好腹稿一般…
如果说朝堂文官对锦衣卫头子,没什么信赖的好感。
但周显扬身为都察院主管,正经的清流文官,他的话却比许坤要有份量的多。
列班官员开始轻声议论,蠢蠢欲动起来,而贾琮却注意到,龙座上的嘉昭帝依旧沉默…
此时,贾琮看到前头官员列班之中,又出来一名官员,正是大理寺卿韦观繇。
说道:“启奏圣上,金陵甄家乃江南豪族,官宦世家,非比寻常门第,长房嫡长私造火器,事态骇人,不可轻忽。
臣附议徐大人、周大人之言,此案必须严查,相关从罪之人,不可轻纵,以张法纪。”
原本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显扬附议,就已在上朝官员中引起喧哗,众人心中已有些蠢蠢欲动。
加之玉阶龙座上的嘉昭帝,听了周显扬之言,既不置言,也不反驳,态度令人玩味。
但凡混迹到早朝听政的官员,都是仕途发达之辈,没有一个是糊涂人。
即便原先心中有些不笃定,等到大理寺卿韦观繇也出言附议,谁还看不出今日朝堂之风向。
锦衣卫查据实证,都察院、大理寺齐声附和,三法司已占其二,圣上不发一言,直待风起,傻子才看不出什么意思…
只待大理寺卿韦观繇话音刚落,不过两个呼吸之间。
都察院江南道御史、吏部稽勋司郎中、刑部尚书陈茂舒等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皆言金陵甄家子弟私造火器,罪同忤逆,必要纠察到底。
甄应嘉身为三品高官,治家不严,教子无方,难辞其咎,似乎也参与其罪,需三法司严查明辨…
官员列班之中的贾琮,目睹不断有官员出班附议,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似乎就在那一瞬间,满堂官员都变得义愤填膺,正气凛然,嫉恶如仇。
他的心中泛起古怪感觉,实在没想到自己第一次上朝听政,就能见识诸多实力派同台大戏…
他心中生出一凝重,甄家算是彻底败了。
玉阶龙椅上的嘉昭帝,看到上奏严办甄家的官员,群议纷纷,异口同声,双目凝然,波澜不惊,神色笃定。
说道:“众爱卿明辨是非,维佑朝廷纲纪,乃公允持正之举。
锦衣卫查证之嫌犯证供,即日移交三法司复审,大理寺卿韦观繇担责主审,但有涉案之人,一律严惩,不可姑息。
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治家荒谬,教养无方,亲子犯忤逆之罪,其人难承官爵之重,即日革职查办,交有司稽查定罪!
三法司各派遣干员,下金陵复核人犯证供,十五日之内,清查落罪定案,以待圣谕诏示…”
随着嘉昭帝离座退朝,一众早朝官员列班走出奉天殿,贾琮心情有些凝重,随着散朝人群离开大殿。
离殿官员之中,刑部尚书陈茂舒和韦观繇,放慢了脚步,走在人群最后。
陈茂舒说道:“韦大人,昨日你我都看过锦衣卫稽查宗卷,那甄世文被杀已有半年,相关线索只怕都已湮灭。
想要挖出此案始末,只怕极为困难了。”
韦观繇凝声说道:“甄世文死于外室家中,男女二人同时被杀,且发生金陵火器私造工坊查抄次日。
锦衣卫言甄世文为火器私造主谋,但是你我都清楚,他最多就是从犯,最终还被人灭口。
圣上执着翻查此案,找到幕后主谋只是其一,世家豪族生觊觎之心,才是圣上耿耿于怀之事。
自威远伯贾琮首倡火器之术,以千人火枪兵之威,鏖战辽东,一举平定女真,了结朝廷数十年心腹之患。
圣上由此认定,火器之威,镇国之器,并在五军营加设神机营,不过数年时间,兵员已过万。
犹如天罚,惶惶之威,当年贾琮平定女真,不过用了千人火枪军,如今圣上十倍以之,威服四海,绰绰有余。
最近城外火器工坊戒备森严,朝野都传出风声,威远伯似乎又造成新式火器,且威力巨大,远胜往昔。
此等形势之下,圣上绝不会容忍,他人觊觎染指之心。
打掉一个甄家,给旁人以告诫警示,才是圣上心中当务之事…”
荣国府,凤姐院。
粉油大影壁之后,院子里东墙边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绿意葱葱,投下大片清凉树荫。
午后阳光偏西,青灰色的屋檐,在院中青砖地面落下阴影,透着几分惬意的幽静西窗墙根下摆放的盆栽花卉,大都竞相盛放,红黄粉嫩,鲜艳绚烂,给小院平添几分富丽之气透过西窗下琉璃窗棂,能看到王熙凤倚靠卧塌的身影,房中还有不少人影走动。
平儿从旁边耳房出来,穿白色薄绸偏襟袄子,外罩菊纹缎面交领背心,下身藕荷色绸裤,行走轻盈,姿容俏美。
手中端着黑漆茶盘,里面放一盏粉彩釉茶盅,她走到正屋之前,掀开门帘进去。
房中正座一位慈眉善目的妇人,是城中回春堂有名医婆,精通养胎保育之道,也是城里有名的接生婆。
王熙凤怀胎将近九月,已到临近分娩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