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四十二章 风波难靖平

第六百四十二章 风波难靖平(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湘云突然有些苦笑,说道:“婶娘信中都说了,二叔在那里做官可得意了,人人都敬他是神京贵勋,做起公务也便利许多。  

婶娘还说金陵水润温和,不像神京干硬寒冷,处处都好,我听着他们都乐不思蜀了,多半以后丢我在神京不管不顾了…”  

贾琮笑道:“世叔仕途顺畅,那也是好事,他们以后长居金陵,就算不管妹妹也无妨,我养着妹妹就是,保管不让妹妹委屈了。”  

湘云爽朗一笑,说道:“三哥哥这话我记住了,以后可不许抵赖不管,我知道三哥哥有银子,以后安心吃你的大户就成。”  

一旁的邢岫烟突然问道:“表哥,原先不是说十五日殿试放榜,怎么过去这么多天,也没个动静呢?”  

湘云也眼睛一亮,嚷道:“我也一直惦记这事,都说三哥哥是会元,殿试必定也要高中的,我就等着看稀罕呢,怎么过去好多天,也没个动静?”  

贾琮听了两人的话,脸色也微微一凝,自那日他出宫之后,关于春闱舞弊大案,又发生了不少风波,如今依旧没有平息。  

当日日落时分,大理寺大批人马直入推事院,带走了所有会试舞弊疑犯,消息就此传开,舞弊大案转由大理寺主审。  

之后官场出现传言,推事院周君兴因吴梁之死,入宫请罪,在乾阳殿门口跪两个时辰,当今圣上都没接见。  

最后让郭霖传话,让他小心任事,如再出差错,数罪归一,严惩不贷,然后就被轰出宫门。  

消息在市井传开之后,不管是在朝官员,还是滞留京中的贡士举子,几乎人人称快。  

持续数日的落榜举子离京潮,也就此平息下来。  

但是,一波已平,一波又起。  

就在贾琮出宫两日后,有数十个落榜举子,聚集礼部衙门,敲响衙门口堂鼓,联名上书申述。  

举告本届春闱属官行为不轨,会试下场前,接受考生拜谒奉迎,诗文吹捧,拟题点拨,辱没科举清名,致使舞弊之事孳生。  

今科落榜举子七十三人联名举告,对本届会试判卷存疑,上书朝廷予以清查,昭告士林,以正科举清誉。  

举子述状还附录罗列诸般私隐,即数十名春闱属官不轨之举,他们在会试之前,与那些举子拜谒交往,甚至有金银贿赂记录。  

礼部接到举子举告之后,大为震惊,礼部尚书郭佑昌当日入宫,向嘉昭帝禀告此事,皇帝因此大为震怒。  

都察院左都御史周显扬,弹劾春闱属官举止失矩,导致会试孽生舞弊之事。  

嘉昭帝让大理寺、推事院严查此事,但这属于朝廷自查自纠之举,涉事尺度和深度,皆由皇帝和官员相机掌控。  

但如今七十多名举子联名举告,将春闱官员不轨之事,摆到青天白日之下,众目睽睽,世人瞩目。  

事态如此演变,皇帝和官员骤然失去主动,还如何掌控此事尺度,也难怪嘉昭帝为之震怒。  

前番舞弊案要犯吴梁自尽,已经让科举大案陷入尴尬之境。  

如今七十三名举子联名举告,来势汹汹,即便周君兴这等狠辣酷吏,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且事情还不止于此,首批七十三联名举告之后,在神京城内鼓荡出偌大涟漪。  

虽经过前几日举子离京风潮,落榜举子大多数都已离京,但还有不少举子因各种原因,滞留神京未去。  

况且雍州本地举子也不在少数,两者相加,神京城内尚有近千落榜举子,人数威势着实可观。  

许多举子知晓同年举动,心生乱中取利之念,有样学样,鼓动风潮,之后又有两批举子联名举告…  

原本七十三人联名举告,声势已颇为惊人,皇帝和官员都不敢等闲视之,再加上难于预料的后来者。  

此事已成法不责众之势,礼部、大理寺等衙门,深知事态严峻,愈发慎重处置,不敢有丝毫过激之举。  

原本以周君兴的险恶意图,出现这等举告风潮,多半正中他的下怀,定会借机张大局势,网罗罪责,以彰推事院之功。  

但吴梁意外自尽,他身背罪愆,皇帝严厉训斥,周君兴收敛自保尚且不及,哪里还敢招惹。  

面临此局,他更是紧跟大理寺步调处事,不敢稍有逾越。  

那份七十三名举止联名述状附录,经大理寺和推事院核查,上面所列春闱官员不轨之举,竟然无一不是实事。  

这份述状附录,比大理寺和推事院翻查所得,还要详尽许多,并且更具份量…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形,仔细想来都在情理之中。  

会试开考之前,因那本蓝皮册子引导,应试举子掀起拜谒春闱待选官员风潮,这种事情本就瞒不住旁人。  

举子之间又是相互走动交往,或是饮宴之中,或是话语交谈,总会相互说起拜访过某某官员,以及拜谒之中发生何事。  

所以,那些春闱官员有过逾矩之举,最清楚就是今科举子,这份供状附录会这等详尽,一点都不让人奇怪。  

但是,附录上除寻常的拜谒记录,还记载数起官员贪鄙之事,皆为春闱待选官员,厚颜收受举子财物馈赠。  

经大理寺和推事院核查,最终都是确有其事,涉事官员已不仅是行为失矩,而是贪污失廉之罪。  

但大理寺问询相关举告举子,供状上涉及官员贪污之事,到底是哪位举子提供事由。  

却没人能说清楚,因这份供状是七十余名举子联合撰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