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鸳盟存真假(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会在这当口把哥哥推出来挡驾,说明自己妈内里已抵触金玉良缘之事。
至于为什么母亲会如此转变,其中原因宝钗自然也猜到,不仅是如今宝玉名声狼藉。
更重要是琮兄弟又蒙皇恩,成为贾家东西两府共主,从此之后,贾家再无一人,荣耀风头在他之上。
自己妈虽知两家门第悬殊,终究还是开始动心,所以才会和自己不谋而合,推脱起劳什子金玉良缘。
虽然宝钗对母亲的摇摆势力有些无奈,但总归不再会和自己心思相悖,也让她心情舒畅许多。
虽然她心里清楚,自从贾琮封爵之后,两人距离便有些难以跨越,如今他又承袭双爵,更加耀眼夺目。
自己和他本就没有什么情分,以后多半也是没指望的,不过是过得一日,便宜一日罢了…。
内室几个人正各自忙着,突然听到堂屋里传来脚步声,听声音正是王夫人。
宝钗如今对这姨妈有些抵触,不仅因为她总想撮合自己和宝玉,悖逆自己的心事。
也因自琮兄弟承爵后,姨妈言语举动处处针对于他,居心着实有些不善,让宝钗心中不喜。
但是身为晚辈,即便心中不满,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她听到外头丫鬟已在上茶,便掀了门帘,出去和王夫人见礼。
王夫人见了宝钗秀美清婉的模样,脸上浮出满意的笑容,这段时间脸上常有的冷硬,也瞬间消融大半。
宝钗和王夫人客套两句,便留王夫人和自己母亲说话,又重新回了内屋忙自己的刺绣。
昨日王夫人盘算手头财货,又让心腹婆子给夏太太送信,可那婆子回来传话,说夏家太太还在思虑之中,一时无法决断。
王夫人听了心中大所失望,当那婆子又说夏太太提到宫中有夏家族亲,王夫人刚刚僵住的心,又重新勃动起来。
三年前宫中待选,王夫人曾从荣国公中支取银两,筹谋元春的前程,得了他人提示安排,就曾打点过宫中一位夏太监。
据说这位夏太监常日在内闱六宫行走办事,外人有称他为六宫都太监,不过那只是私下恭维之语,并不是什么实职之名。
这夏太监也算内宫老资历的太监,身上也有些职司官位,但是比起太监总管欧阳彬,副总管郭霖,身份官位还是相差甚远。
但因夏太监资历老成,通晓宫务,每三年的内宫屏选之事,他都会以司礼监职司参与任事。
虽然他还算不上屏选掌事大太监,但手中着实捂着一些权柄,所以三年前贾家打点宫内人脉,才没有漏掉此人。
只是三年前贾家虽打点过此人,也是因彼此不够熟络,又因其他种种缘故,最终元春也没成事。
而这位夏太监和夏家同姓,莫非夏太太所说的宫中族亲便是此人!
王夫人几乎能肯定这种猜测,因夏姓并不算太多,宫中得势有名号的夏姓太监,好像只有此人。
王夫人想通此节,心头一片火热,夏家在宫中的人脉,竟是她家中血脉亲眷,那关系必定非同寻常。
这让她对夏家襄助此事,愈发充满遐想期待,觉得只要夏太太能拨冗相助,元春的前程说不得能够成事…。
王夫人对夏家期待上升,等待回复的心情就愈发急迫,内里对夏家也愈发看重起来。
这几日她因烦忧那四千两银子的事,一直不得空闲,去办妥夏太太请托的谢亲之事。
如今却不敢再怠慢,大早就安排马车去了梨香园,说合薛夏两家相看之事。
堂屋之中,王夫人一反常态,将夏家找高僧卜卦测命,夏姑娘和薛蟠命数不合,诸般事由详说了一遍,又为夏太太说了许多好话。
其实夏家母亲一去大半月,一直杳无音信,薛姨妈也早就猜到结果,听姐姐细说原由,心中也不算太过意外。
那夏家姑娘举止样貌出众,薛姨妈着实看得上,心中不免很是遗憾。
她见自己姐姐对此事如此热心,对夏家太太多有溢美之词,并不像姐姐以往的性情,心中也微微有些古怪。
内室之中的宝钗,虽不再担心姨妈苦恼金玉之事,但对王夫人到来,心中还是怀着警惕的心思。
等到听清哥哥和夏家亲事不成,不仅没有半点沮丧,心情还甚是舒畅。
因为那日夏家母女到访,宝钗想起夏姑娘看琮兄弟目光,如此暧昧僭越,便觉得这姑娘不是个正经人物。
她做不成自己嫂子,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是件好事,省得哥哥所娶非人,将来家里闹出是非。
况且,哥哥亲事不成,自己的亲事更是遥遥无期,姨妈便是再打自己主意,也是无从下手,自己岂不称心…。
宝钗想过这些,心中喜悦,突然想到东府走一走,也不知他书读得怎样,突然想要见一见。
她收了手中针线,叫上金钏,掀开门帘,对薛姨妈说道:“妈,我去东府逛一逛,找二姐姐、林妹妹,云妹妹她们说话。”
薛姨妈笑道:“去和姊妹们走动也好,省得每日闷在屋里。”
宝钗又对王夫人行过礼,带着金钏就出了梨香院。
王夫人看着宝钗窈窕动人的背影,脸色有些异常,问道:“妹妹,如今宝丫头常去东府走动吗?”
薛姨妈笑道:“宝丫头人缘儿好,你家中的姑娘都喜欢和她说话,日常去东府走动常有的事。”
王夫人手中捻着手珠,说道:“姊妹们亲亲热
至于为什么母亲会如此转变,其中原因宝钗自然也猜到,不仅是如今宝玉名声狼藉。
更重要是琮兄弟又蒙皇恩,成为贾家东西两府共主,从此之后,贾家再无一人,荣耀风头在他之上。
自己妈虽知两家门第悬殊,终究还是开始动心,所以才会和自己不谋而合,推脱起劳什子金玉良缘。
虽然宝钗对母亲的摇摆势力有些无奈,但总归不再会和自己心思相悖,也让她心情舒畅许多。
虽然她心里清楚,自从贾琮封爵之后,两人距离便有些难以跨越,如今他又承袭双爵,更加耀眼夺目。
自己和他本就没有什么情分,以后多半也是没指望的,不过是过得一日,便宜一日罢了…。
内室几个人正各自忙着,突然听到堂屋里传来脚步声,听声音正是王夫人。
宝钗如今对这姨妈有些抵触,不仅因为她总想撮合自己和宝玉,悖逆自己的心事。
也因自琮兄弟承爵后,姨妈言语举动处处针对于他,居心着实有些不善,让宝钗心中不喜。
但是身为晚辈,即便心中不满,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她听到外头丫鬟已在上茶,便掀了门帘,出去和王夫人见礼。
王夫人见了宝钗秀美清婉的模样,脸上浮出满意的笑容,这段时间脸上常有的冷硬,也瞬间消融大半。
宝钗和王夫人客套两句,便留王夫人和自己母亲说话,又重新回了内屋忙自己的刺绣。
昨日王夫人盘算手头财货,又让心腹婆子给夏太太送信,可那婆子回来传话,说夏家太太还在思虑之中,一时无法决断。
王夫人听了心中大所失望,当那婆子又说夏太太提到宫中有夏家族亲,王夫人刚刚僵住的心,又重新勃动起来。
三年前宫中待选,王夫人曾从荣国公中支取银两,筹谋元春的前程,得了他人提示安排,就曾打点过宫中一位夏太监。
据说这位夏太监常日在内闱六宫行走办事,外人有称他为六宫都太监,不过那只是私下恭维之语,并不是什么实职之名。
这夏太监也算内宫老资历的太监,身上也有些职司官位,但是比起太监总管欧阳彬,副总管郭霖,身份官位还是相差甚远。
但因夏太监资历老成,通晓宫务,每三年的内宫屏选之事,他都会以司礼监职司参与任事。
虽然他还算不上屏选掌事大太监,但手中着实捂着一些权柄,所以三年前贾家打点宫内人脉,才没有漏掉此人。
只是三年前贾家虽打点过此人,也是因彼此不够熟络,又因其他种种缘故,最终元春也没成事。
而这位夏太监和夏家同姓,莫非夏太太所说的宫中族亲便是此人!
王夫人几乎能肯定这种猜测,因夏姓并不算太多,宫中得势有名号的夏姓太监,好像只有此人。
王夫人想通此节,心头一片火热,夏家在宫中的人脉,竟是她家中血脉亲眷,那关系必定非同寻常。
这让她对夏家襄助此事,愈发充满遐想期待,觉得只要夏太太能拨冗相助,元春的前程说不得能够成事…。
王夫人对夏家期待上升,等待回复的心情就愈发急迫,内里对夏家也愈发看重起来。
这几日她因烦忧那四千两银子的事,一直不得空闲,去办妥夏太太请托的谢亲之事。
如今却不敢再怠慢,大早就安排马车去了梨香园,说合薛夏两家相看之事。
堂屋之中,王夫人一反常态,将夏家找高僧卜卦测命,夏姑娘和薛蟠命数不合,诸般事由详说了一遍,又为夏太太说了许多好话。
其实夏家母亲一去大半月,一直杳无音信,薛姨妈也早就猜到结果,听姐姐细说原由,心中也不算太过意外。
那夏家姑娘举止样貌出众,薛姨妈着实看得上,心中不免很是遗憾。
她见自己姐姐对此事如此热心,对夏家太太多有溢美之词,并不像姐姐以往的性情,心中也微微有些古怪。
内室之中的宝钗,虽不再担心姨妈苦恼金玉之事,但对王夫人到来,心中还是怀着警惕的心思。
等到听清哥哥和夏家亲事不成,不仅没有半点沮丧,心情还甚是舒畅。
因为那日夏家母女到访,宝钗想起夏姑娘看琮兄弟目光,如此暧昧僭越,便觉得这姑娘不是个正经人物。
她做不成自己嫂子,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是件好事,省得哥哥所娶非人,将来家里闹出是非。
况且,哥哥亲事不成,自己的亲事更是遥遥无期,姨妈便是再打自己主意,也是无从下手,自己岂不称心…。
宝钗想过这些,心中喜悦,突然想到东府走一走,也不知他书读得怎样,突然想要见一见。
她收了手中针线,叫上金钏,掀开门帘,对薛姨妈说道:“妈,我去东府逛一逛,找二姐姐、林妹妹,云妹妹她们说话。”
薛姨妈笑道:“去和姊妹们走动也好,省得每日闷在屋里。”
宝钗又对王夫人行过礼,带着金钏就出了梨香院。
王夫人看着宝钗窈窕动人的背影,脸色有些异常,问道:“妹妹,如今宝丫头常去东府走动吗?”
薛姨妈笑道:“宝丫头人缘儿好,你家中的姑娘都喜欢和她说话,日常去东府走动常有的事。”
王夫人手中捻着手珠,说道:“姊妹们亲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