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弈忠奸

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弈忠奸(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大周宫城,乾阳宫。  

宽大殿堂显得有些空旷,地面上灰黑色的京砖,反射阴冷的毫光。  

上一次贾琮进乾阳宫,是向嘉昭帝奏对火器建营方略,当时他的奏对很受皇帝的嘉许。  

兵部尚书顾延魁、忠靖侯史鼎还热切举荐他为官,连那位时刻伺候皇帝身边的郭霖,都是满面春风,那时乾阳宫的气氛何等温煦。  

而今日的乾阳宫却大相径庭,从贾琮跨入殿门的那一刻,便感觉一种异样压抑的气氛。  

他没有抬头直视嘉昭帝,只是目光扫了一眼侍立在皇帝身边的郭霖。  

却见他站在那里,双目低垂,连看都没看自己一眼,身上带着冷漠和疏离。  

贾琮心中一凛,这位内侍副总管,可是皇帝身边的晴雨表,他这番做派,贾琮心中便微微有些明白。  

“臣承事郎贾琮,叩见圣上。”  

这一切都是为将来做好备手!  

他让曲泓秀在城外施粥难民,又收留大批孤儿抚养,就是为了让秀娘香铺在市井中树立贤名,以为荫护。  

购买茶楼之后,又开办女舍,营造口舌风言渠道。  

好在这三年时间,曲泓秀完全和隐门脱离,也在身份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三年时间足以遮蔽掉可见的风险。  

既然走到一起,自然要护她周全,哪怕其中风险叵测。  

而这些都是为将来秀娘香铺进一步曝光,做好查缺补漏之事。  

不外乎皇帝对张守安一案的过程,察觉到些许疑窦,但却并未勘破其中玄机,不然就不会是眼下这种场景了。  

他和曲泓秀在一起三年,她对自己有授艺之恩,患难之情,从情感上他是无法割舍的。  

“近日张守安勾结勋贵,戕害秀娘香铺一事,招致民议汹涌,朝堂瞩目,其中颇有疑点,朕观部衙断案文牍,此事与你关联甚大!  

他又让曲泓秀在金陵筹备分店,转移了一部分资产,以备万一。  

随着香铺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了第一波人觊觎抢夺,以后就有第二波,第三波,他对此不会抱任何侥幸心理。  

其实这一点都不出乎他的意料,一间两间开脸的店铺,靠着香水提纯手段,奇异的售卖手段,生意如此红火,又怎么不会引人贪欲。  

御座上传来嘉昭帝低沉威严的声音,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只是贾珍贾蓉突然通过镇安府,用强横的手段夺取制香秘方,的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将秀娘香铺的曝光程度大大提前了。  

他又和曲泓秀仔细商议,她过往隐门身份的处理问题,对他和曲泓秀来说,这其中隐含最大的危险。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开始一系列准备措施。  

自从乡试之前,曲泓秀告诉他,有人和香铺谈入股,那时就已显觊觎端倪。  

朕问伱,这秀娘香铺与你有何关联,是不是你假借他人之名私蓄的产业!”  

“你可知朕为何传你入宫觐见?”  

贾琮恭声回道:“臣不知。”  

贾琮心中猛然一惊,大概明白了嘉昭帝传他入宫觐见的原因。  

因为如今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权贵当道,弱肉强食,巧取豪夺,弱者怀藏金璧,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要为自己精心营造的产业,找一条一劳永逸的道路。  

从去镇安府救人的同时,他便开始散播信息,鼓动民议,不仅是为了除掉张守安这样的风险,更就是基于那个最终目的。  

虽然这样做存在风险,但他也仔细推算过,哪怕有明眼人能察觉端倪,却也很难勘破其中玄机。  

这不外乎是信息之间不对等,以有心算无心,灯下最黑,险中求胜!  

嘉昭帝一贯谋深疑重,他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贾琮并不意外。  

“圣上,臣还是荣国府未立户子弟,按宗规是不能积蓄私产的,三年前臣偶然结识秀娘香铺东主曲姑娘,当时曲姑娘孤身到神京谋生。  

她虽资产窘迫,但为人却有善心柔肠,抚养了几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让臣十分钦佩,臣就将受古籍启发,自创的制香秘方送给了曲姑娘。  

让曲姑娘和她抚养的几个孤儿,可以以制香技艺为生,这才有了现在的秀娘香铺,这香铺的确是曲姑娘的产业,并不是臣私蓄之产。”  

嘉昭帝奇道:“哦,原来这制香的秘方是你所创!”  

不过嘉昭帝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贾琮一贯多奇思妙想,能拟定出缜密的火器方略,又能创制鲁密铳改造之法,再想出一个制香秘方,也在情理之中。  

嘉昭帝继续说道:“就算不是你私蓄产业,那也是和你纠葛极深,那张守安擅权害民,原是罪有应得。  

但你救了秀娘香铺的女掌柜,她没有立即去大理寺举告,而是等了好几天,直到此事民议沸腾,难以遏制之时,才突然去大理寺举告。  

此举将事态激化到顶点,也把张守安退路全部斩绝,如此循势扼要之术,她一个普通的市井商妇,朕可不信她这等城府心机!  

哼!堂堂乡试案首,才高八斗,你学得心术手段,都用在这上面了,那妇人就是被你指使,才拖延几日去大理寺举告!  

贾琮,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借势民间非议,辖制官府行事,妄图国器,公报私仇,此乃扰政之举,你该当何罪!”  

“你以为瞒得了三法司的那些官吏,以为瞒得过朕,未免太小看天下人了!”  

嘉昭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