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一十四章 阅卷东华楼

第二百一十四章 阅卷东华楼(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神京城西,鑫春街,秀娘香铺。  

“封娘子,我也来了几趟了,一番诚意想和贵店合股分销,这是合则两利之事,你如此拒人千里,似乎不好吧。”  

说话的是个三十左右的男子,瘦高个子,穿亚纹团花锦袍,此时目光有些阴霾,神情似乎有些恼怒。  

他见封氏是个妇道人家,言语之间便失了顾忌,已有些威吓之意。  

店中一个少年小厮,脸有怒容,要不是怕给东家和少爷惹事,早就上去教训这嚣张家伙。  

封氏听了对方这话,脸色一变,心中有些害怕,鼓足勇气说道:“我们东家交代过,香铺是独家经营,概不与人合股分销,先生请回吧。”  

等到那人有些愤然的走了,那小厮问道:“封嫂子,这人看着不是善类,秀姐去了金陵,要不要告诉琮少爷,也好有个主意。”  

封氏想了想,说道:“琮少爷这些日子都在乡试,不要去打扰他,东家这几日就要回神京了,那人如果就此作罢,事情也就过去了。”  

这样的人物担任雍州乡试的主考官,不仅实至名归,更是绰绰有余。  

每位学子参加三试,每试还不止一道题目,试卷的总数是两千的数倍。  

如此巨大的试卷数量,郑俨作为主考官,自然不能一一查看,只有被一楼阅卷官评为典雅、精结的三试卷子,才会送他面前复核。  

二十年前,还是太上皇当政之时,郑俨就曾得中进士科乙榜。  

却因自己学道未竟,以为不足,辞而不就,淡然返乡读书。  

这是一个不为做官而读书的读书人,官位对他来说如探囊取物,而学道无涯,才是他真正心所往之。  

此刻,郑俨正坐在东华楼二楼官廨中,在阅卷的头几天,他这个主考官有些清闲。  

而能送到他面前的卷子,必定是优中选优,至于下面的阅卷官是否会作弊,或提交滥竽充数之卷,这也完全没有可能。  

所有学子的三场试卷,在初审阶段,按五等评定:典雅、精结、明确、得体、失格。  

被初审为失格,自然是即时落榜,其余各等再进行交叉复阅、三阅、终评,最后才得出乡试上榜名次。  

此次雍州恩科乡试主考官是太常寺少卿郑俨,他的官位虽没礼部尚书郭佑昌高,但是在士林中的名望却极响亮。  

因为开头两天,一楼阅卷官初阅才刚刚开始,阅卷基数有限,五等评定还不能准确界定。  

到了阅卷第三日,已有近半试卷经过初阅,阅卷评等的界定也明确下来。  

十三年前,有魁天下之志,重新入京赶考,竟然摘得嘉昭元年状元魁首。  

其学识卓绝,治学有成,为士林推崇,而两次进士及第,更被传为学人佳话。  

礼部南院,东华楼,取东华唱名之意,是雍州会试、乡试的阅卷之地。  

本次雍州恩科乡试评卷已进行三日,东华楼一层有二十位阅卷官,正在对两千余份乡试试卷,进行逐份评阅筛选。  

主要原因是他曾两次进士及第,在整个大周的读书人中,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从中午开始,陆续有被评定为典雅、精结的一二等试卷,被送到二楼郑俨官廨中复核。  

一是进入乡试,所有考卷在阅卷之前,都已经过重新誊抄糊名,只能从序号辨认,根本不知试卷主人名字,想要作弊也无从下手。  

而被评为典雅、精结等级的卷子,也不存在滥竽充数的可能。  

郑俨是两次进士及第的状元之才,天下闻名的大儒,目光如炬,哪个敢在他面前耍花招,岂不是班门弄斧。  

只是郑俨一口气看了数十份卷子,不禁眉头大皱,除少数几份能入眼,大多数和他心目的典雅、精结之流,差相仿佛。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奇怪,正常的乡试本要等到明年八月。  

而此处恩科五月开考,朝廷只是提前了两月发布诏令,大多学子都存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多半也是将恩科作为正科的热身。  

所以表现出来的水平自然要打些折扣,毕竟很少人能像贾琮那样,因先生柳静庵料定先机,在这半年来如此充分的苦读揣摩。  

特别是三试,又出了那道刁钻尖锐的策论正题,击中了很多考生的软肋。  

就这一篇策论,有人虚张旷语,有人言辞空洞,少数写得四平八稳的,又是毫无新意,看得郑俨大摇其头。  

就在郑俨有些失望的放下手头一份试卷,突然隐约听到楼下传来一阵骚动。  

似乎有许多人跑动的声音,像是被暴风骤雨掠过一般,动静越来越大,还听到情绪激动的吟咏声。  

郑俨心中奇怪,便走出二楼官廨,下楼去查看究竟。  

刚走下楼梯,就看到一楼阅卷大厅有些混乱,很多人都聚集在大厅左侧的一张阅卷桌旁。  

其中一位阅卷官正在朗诵道:  

言之而无物,用之而无法;  

沉于衰败腐朽之论,而津津乐道;弃于格物明理之法,却茫然未觉。  

皓首穷经,视民生疾苦如隔岸之火;清谈空赋,弃古贤兼济宏愿如草芥败履…。  

郑俨听到这几句,目光不禁一亮,心中暗自叫好。  

言辞犀利,意气轩昂,方才在楼上所阅读的典雅、精结评等卷子,皆无这般酣畅之文!  

一位来自太学的阅卷官,看到郑俨下来楼,连忙上前解释道:  

“郑少卿,丁五号阅卷桌,评阅到一篇策论宏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