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逃不过宿命(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为,香菱但有做的不对,便是一顿打骂。
而且他用七百两银子买了董老二的洋货,煞有其事做了买卖,又说要走他的门路,已暂时稳住此人,也不怕他短时间内走脱。
晴雯虽爱使小性子,却最容易心软,听了香菱的出身,心气便消了大半,不一会儿也凑过去一起说话。
香菱自有记忆以来,就生长在寒门小户,从小又常被那拐子苛待,性子有些柔懦胆怯。
金彩见贾琮一早出去,回来却带了个脸生的丫头,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
香菱却伸出手指来数:“洗衣、做饭、泡茶、打扫屋子…。”
五儿噗嗤一笑,说道:“三爷这里不用做饭,洗衣服都是外面的小丫头在做,泡茶倒是可以,外头屋子日常也是小丫头打扫。
因为三爷是读书人,书房比较精贵,所以一般不让小丫头进,都是我和晴雯打扫,以后你就先管着三爷书房吧,这里是金陵老宅。
三爷书房也没太多事,等回了神京,那边才有三爷的大书房。”
这小半日五儿和晴雯带着香菱四处转悠,又是一通言传身教,毕竟香菱以前没做过丫鬟的事。
吃过晚食,贾琮便去了书房,要将董老二拐卖女童的事修书一份,明天要让金彩派人送去应天府,早日将那董老二捉拿归案。
他这边刚坐下,就见香菱进来,拿上书桌上的墨条,又在砚台点上清水,竖正墨条,在砚台上打圈儿研磨,动作轻而慢。
贾琮见她磨墨的动作颇有章法,像是特意学过的,笑问道:“香菱,你这墨磨的挺好,可是识字的?”
香菱听贾琮夸奖她,小脸一红,眼中却透着喜悦,说道:“我家对面有一家小私塾,我爹让我给私塾的张先生洗衣服,打扫塾堂。
每个月能赚半吊钱,张先生见我干活勤快,便许我坐门口听,我听了两年认了很多字,张先生教的课,我背比堂上的小子都好呢。
这磨墨也是我从张先生那里学的,不过去年张先生搬走了,我也没地方听课了。”
贾琮心中了然,原来的时间线里,香菱潜心学诗,最后做出的诗连黛玉都赞赏,可见她本就能识文断字的,不然又怎么学诗。
她坐在私塾门口听两年课,就能识字诵文,连学堂的孩子都不如他,说明香菱在读书上还挺有些灵气。
“虽然认了不少字,就是没机会写,家里也没闲钱给女儿家买纸笔。”
贾琮听香菱说得有些遗憾,看来她骨子里就有些偏爱文事。
笑道:“我这里纸笔有的是,得空了我教你写字。”
香菱喜道:“真的,谢谢少爷。”
等到晚间休息,晴雯在小榻上又和贾琮说了些话,便沉沉睡去。
贾琮隐约听见外间的小床上,香菱翻来覆去的声音,想是第一次在外过夜有些认生。
第二天大早,贾琮就拿着写好的书信,让金彩派人带贾府的拜帖和书信,送应天知府贾雨村。
贾琮见金彩今天依旧让小厮挑了礼盒出去送礼,看这礼品的规模比昨日还多些。
便顺口问了一句:“金叔今日去哪家老亲送礼。”
金彩答道:“今日给金陵薛家长房太太送礼,我们府上二太太在王家排行第二,而这位薛家太太行三,是二太太的亲妹子。”
贾琮听了一楞,岂不是那位薛姨妈。
应天府衙。
贾雨村还没吃完早食,就接到从贾府送来信,看了后也是大吃一惊。
信中竟写贾琮发现当年拐走甄英莲那拐子的踪迹,甚至连拐子的住址都写明。
当年贾雨村穷困交加,如果不是甄士隐资助,他连上京赶考的盘缠都凑不齐,更不用说金榜题名了,甄士隐对他实有大恩。
但贾雨村这人生性凉薄酷戾,做了高官后,当日姑苏那个闲散士绅,几乎已不放在他心里,倒是他的夫人娇杏时时念叨。
他做梦都想不到,贾琮如何得知甄士隐和英莲之事,还突然书信举告那拐子的踪迹。
虽然当年的恩义他已不放在心上,但如今有人重提,特别还是他视为恩主靠山的贾家人提起,他可不敢有半点怠慢。
不然传扬出一些根由枝节,就要毁了自己的官声清誉,于自己仕途进发大大不利。
于是急忙点起精干的捕头衙役,趁着大早上就去大宰门抓捕嫌犯归案。
如能破了十年前姑苏拐人要案,说不得还能得个断案如神贾青天的名号,也是桩美事。
大宰门巷子,董老二家院子附近。
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软轿,轿门上还扎着红绸,透着一股喜气。
软轿边跟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仆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十七八岁的俊俏少年。
冯渊今天也是一身新衣,头发梳的油光,精神抖擞,一脸喜气。
想到昨日水井旁打水的女孩,那娇润俏美的模样儿,似乎能沁入他的心脾,有了这样天姿国色的小美人儿陪伴,自己这一辈子知足了。
想到那素云,冯渊当真是乐淘淘到不知所以然了。
到了董老二家院门口,少年独自进去,却刚巧遇上董老二提着包裹出门。
满脸喜色问道:“岳父这是往哪里去,我已筹足了五百两银子,今日特地来接素云过门,素云人呢?”
董老二见了这少年,脸色一僵,后悔自己没早些出门,竟被这冯渊撞了正着。
这时门口传来一个有些嚣张跋扈的
而且他用七百两银子买了董老二的洋货,煞有其事做了买卖,又说要走他的门路,已暂时稳住此人,也不怕他短时间内走脱。
晴雯虽爱使小性子,却最容易心软,听了香菱的出身,心气便消了大半,不一会儿也凑过去一起说话。
香菱自有记忆以来,就生长在寒门小户,从小又常被那拐子苛待,性子有些柔懦胆怯。
金彩见贾琮一早出去,回来却带了个脸生的丫头,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
香菱却伸出手指来数:“洗衣、做饭、泡茶、打扫屋子…。”
五儿噗嗤一笑,说道:“三爷这里不用做饭,洗衣服都是外面的小丫头在做,泡茶倒是可以,外头屋子日常也是小丫头打扫。
因为三爷是读书人,书房比较精贵,所以一般不让小丫头进,都是我和晴雯打扫,以后你就先管着三爷书房吧,这里是金陵老宅。
三爷书房也没太多事,等回了神京,那边才有三爷的大书房。”
这小半日五儿和晴雯带着香菱四处转悠,又是一通言传身教,毕竟香菱以前没做过丫鬟的事。
吃过晚食,贾琮便去了书房,要将董老二拐卖女童的事修书一份,明天要让金彩派人送去应天府,早日将那董老二捉拿归案。
他这边刚坐下,就见香菱进来,拿上书桌上的墨条,又在砚台点上清水,竖正墨条,在砚台上打圈儿研磨,动作轻而慢。
贾琮见她磨墨的动作颇有章法,像是特意学过的,笑问道:“香菱,你这墨磨的挺好,可是识字的?”
香菱听贾琮夸奖她,小脸一红,眼中却透着喜悦,说道:“我家对面有一家小私塾,我爹让我给私塾的张先生洗衣服,打扫塾堂。
每个月能赚半吊钱,张先生见我干活勤快,便许我坐门口听,我听了两年认了很多字,张先生教的课,我背比堂上的小子都好呢。
这磨墨也是我从张先生那里学的,不过去年张先生搬走了,我也没地方听课了。”
贾琮心中了然,原来的时间线里,香菱潜心学诗,最后做出的诗连黛玉都赞赏,可见她本就能识文断字的,不然又怎么学诗。
她坐在私塾门口听两年课,就能识字诵文,连学堂的孩子都不如他,说明香菱在读书上还挺有些灵气。
“虽然认了不少字,就是没机会写,家里也没闲钱给女儿家买纸笔。”
贾琮听香菱说得有些遗憾,看来她骨子里就有些偏爱文事。
笑道:“我这里纸笔有的是,得空了我教你写字。”
香菱喜道:“真的,谢谢少爷。”
等到晚间休息,晴雯在小榻上又和贾琮说了些话,便沉沉睡去。
贾琮隐约听见外间的小床上,香菱翻来覆去的声音,想是第一次在外过夜有些认生。
第二天大早,贾琮就拿着写好的书信,让金彩派人带贾府的拜帖和书信,送应天知府贾雨村。
贾琮见金彩今天依旧让小厮挑了礼盒出去送礼,看这礼品的规模比昨日还多些。
便顺口问了一句:“金叔今日去哪家老亲送礼。”
金彩答道:“今日给金陵薛家长房太太送礼,我们府上二太太在王家排行第二,而这位薛家太太行三,是二太太的亲妹子。”
贾琮听了一楞,岂不是那位薛姨妈。
应天府衙。
贾雨村还没吃完早食,就接到从贾府送来信,看了后也是大吃一惊。
信中竟写贾琮发现当年拐走甄英莲那拐子的踪迹,甚至连拐子的住址都写明。
当年贾雨村穷困交加,如果不是甄士隐资助,他连上京赶考的盘缠都凑不齐,更不用说金榜题名了,甄士隐对他实有大恩。
但贾雨村这人生性凉薄酷戾,做了高官后,当日姑苏那个闲散士绅,几乎已不放在他心里,倒是他的夫人娇杏时时念叨。
他做梦都想不到,贾琮如何得知甄士隐和英莲之事,还突然书信举告那拐子的踪迹。
虽然当年的恩义他已不放在心上,但如今有人重提,特别还是他视为恩主靠山的贾家人提起,他可不敢有半点怠慢。
不然传扬出一些根由枝节,就要毁了自己的官声清誉,于自己仕途进发大大不利。
于是急忙点起精干的捕头衙役,趁着大早上就去大宰门抓捕嫌犯归案。
如能破了十年前姑苏拐人要案,说不得还能得个断案如神贾青天的名号,也是桩美事。
大宰门巷子,董老二家院子附近。
两个轿夫抬着一顶软轿,轿门上还扎着红绸,透着一股喜气。
软轿边跟着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仆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十七八岁的俊俏少年。
冯渊今天也是一身新衣,头发梳的油光,精神抖擞,一脸喜气。
想到昨日水井旁打水的女孩,那娇润俏美的模样儿,似乎能沁入他的心脾,有了这样天姿国色的小美人儿陪伴,自己这一辈子知足了。
想到那素云,冯渊当真是乐淘淘到不知所以然了。
到了董老二家院门口,少年独自进去,却刚巧遇上董老二提着包裹出门。
满脸喜色问道:“岳父这是往哪里去,我已筹足了五百两银子,今日特地来接素云过门,素云人呢?”
董老二见了这少年,脸色一僵,后悔自己没早些出门,竟被这冯渊撞了正着。
这时门口传来一个有些嚣张跋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