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世子稳重点 > 第八百章 青萍之交

第八百章 青萍之交(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没人知道,这天黄昏运进汴京城的是个什么东西,这个时代的人都没见过如此奇怪的物件。  

都头看到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部件,若将它与别的东西组装起来,会组成一个威力极其恐怖的大杀器,那时它的出现,带给这个时代的震撼,将不逊于燧发枪。  

汴京的各大官署仍在忙着筹办新君登基大典,尽管礼部要求简朴低调,可它终究是大宋皇帝的登基仪式,再怎么简朴低调,排场也足够隆重。  

政事堂的新君登基大典布告刚发下去,首先收到消息的京畿地区州府官员立马便呈上了拥戴奏疏,奏疏的内容无非是表忠心。  

与此同时,进京述职的官员也莫名多了起来,地方官员们一窝蜂进了汴京,然后上下串联活动,想方设法与政事堂吏部的官员扯上关系,以探风声。  

王朝更迭,新旧交替,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王朝新君即立,作为被动方的朝臣们总是特别忐忑的,他们害怕被更换,被贬谪,被卷进朝堂的政治风波。  

由此汴京这两日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街上穿着官服的官员竟比百姓还多,放眼望去,满大街的绿袍青袍紫袍,戴着双长翅官帽,无论认不认识,见面便客客气气长揖问好。  

至于政事堂和吏部的官署外,更是人山人海,聚集着许多地方官员,各地的知州知府,转运使,观察使,防御使各种使。  

因为端王赵佶即将登基,汴京城空前热闹起来。  

楚王府内,赵颢父子的节奏也加快了。  

这几日,赵颢忙着与殿前司都指挥使刘卯联络感情,二人联络感情的方式就是逛青楼,进勾栏,吃喝玩乐一条龙。  

刘卯确实是个老油子,比赵颢还油。  

吃干抹净,拍拍屁股就走,赵颢几番试探,刘卯就是不接茬儿,对赵颢送上的重礼照单全收,但什么都不承诺,不负责。  

两日下来,赵颢大约损失了几万贯,刘卯却仍然滑不溜秋拿捏不住,赵颢都快生出杀心了,感觉自己真被当成了大冤种,纯的。  

傍晚,赵孝骞出了楚王府,来到繁华的州桥,在勾栏院里坐了一会儿,意兴阑珊地听了一会儿说书。  

说书先生的故事已更新了,故事的主角已不再是赵孝骞,而是端王赵佶。  

可以理解,毕竟嘴上讨生活的人要紧跟时事热点,最近汴京最红的人当然是端王赵佶。  

故事编得有点离谱,也不知是不是赵佶暗中授意民间造势,从出生时的异象说起,什么满室兰芝芬芳,天空划过七色彩虹,屋子里的乐器铮铮作响。  

总之各种奇怪的现象,搞得跟仙人下凡似的,夸张得很。  

然后又说赵佶从小到大的奇人奇事,编的故事重点突出赵佶的才华和品德,什么字画双绝,什么君子温良,什么天命所归等等。  

赵孝骞越听越不耐烦,说得这么厉害,有没有人知道你们嘴里议论的主角,其实是个亡国之君?  

真让这货登基了,百姓就知道日子多难过了,亡国奴的滋味儿想尝尝吗?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赵孝骞的出现,大宋国势已变,它已没那么脆弱了,赵佶这个败家子再怎么折腾,或许大宋也不会轻易亡国。  

但这果子是谁种下的?轮得到这败家子来摘么?  

听得气不顺,赵孝骞便起身离开勾栏院。  

既然来了州桥,赵孝骞索性钻进路边的巷子,敲开了张小乙的家门。  

开门的正是张小乙,打开门的刹那,张小乙吃了一惊:“子安?你怎么来了?”  

赵孝骞咧嘴一笑:“饿了,寻口饭吃,你家婆娘蒸的鱼不错,快让她去做,顺便弄坛好酒来。”  

说着赵孝骞抬脚便进,径自走到院子里,恭敬地跟张小乙那瞎眼的老娘长揖一礼,寒暄了几句,然后坐在院子的葡萄架下,安心等着张小乙的婆娘上菜。  

从进门到坐下,赵孝骞一点也没拿自己当外人,张小乙和家人也不介意,反倒是笑吟吟的,全家都忙活起来。  

赵孝骞翘着二郎腿,满足地阖上眼。  

真是奇怪,进了张小乙家的院子,他这两日焦躁不安的心情却神奇地安定下来,变得淡然如水。  

张小乙的婆娘很内向,局促地朝赵孝骞行了一礼,便钻进厨房不敢出来。  

菜倒是上得很快,没过一会儿,一条蒸鱼便热腾腾端上桌,酒坛也摆在桌上了。  

揭开酒坛的泥封,赵孝骞给自己和张小乙斟满,二人没有半句废话,仰头便干。  

酒过三巡,张小乙道:“子安心情不好?”  

“还行,就是缺个朋友聊天,所以找你来了。”  

张小乙嘴角一勾,心中流过一股暖意。  

平淡朴实的一句话,但这句“朋友”却尤显珍贵,张小乙几乎有一种双手捧着这个字眼儿的冲动。  

“听说新君要登基了,竟然是端王赵佶,我记得你与端王之间…”张小乙欲言又止,道:“是因为这件事闹心吗?”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差不多吧。”  

张小乙皱眉:“赵佶与你有怨,他若登基,你…”  

赵孝骞淡淡地道:“无妨,还没到尘埃落定的时候,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  

这话信息量很大,张小乙当即双眼一亮:“你莫非…”  

“喝酒,少说废话。”赵孝骞端杯就干。  

张小乙陪着他饮尽,道:“我曾经在端王府埋下眼线,一个是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