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310章 各方态度

第310章 各方态度(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任三人驻守前线,自己率先返回了僰道城。  

王宗会南下抵达僰道城时,高骈也再度招募了七千流民子弟,将其编练为军。  

七千东川新卒在僰道城外校场上操练,喊杀声不断。  

王宗会与高骈并排站在校台上,扫视这七千新卒操训。  

“这次大兄向至尊为你讨了好,至尊敕封你为蓟县开国侯,检校兵部尚书,食邑一千二百户。”  

“除此之外,朝廷调拨钱二十万贯,绢十万随某南下,皆用于你东川犒军所需。”  

王宗会侃侃而谈,但高骈十分清楚,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有价码,价码就是他高骈必须忠心王宗实等人。  

对此,高骈心里不屑,面上依旧表现得十分恭敬:“多谢少监,某必不会忘记内相之抬举!”  

“嗯…”王宗会轻描淡写应下,沉吟片刻后询问道:“你这东川,有多少可用之兵?”  

“三千精骑,步军一万五!”  

高骈不假思索的回答,王宗会闻言颔首,片刻后继续问道:“近来庙堂上对陇右的争议,想来你也清楚。”  

“某在此私下问问你,你是如何看待朝廷与陇右之关系的?”  

庙堂上对陇右之事的争论,高骈向来关注,原因就在刘继隆身上。  

正因如此,在王宗会开口后不久,高骈便整理了思绪,张口解答起来:  

“刘继隆此人有人杰之表,年不到而立却行事老成。”  

“其人胸有兵略,开阖如神,尝身先士卒、所向克捷,又有治才。”  

“昔年陇右遭论恐热霍乱而残破,随后便见此人入主兰州,前后几年横扫群雄而占据陇右,如今又在松州、凉州各有布置,更是驱逐了河西群胡。”  

“昔年某在陇右与之交兵时,便知晓此人雄才,野心不浅。”  

“本以为此人蛰伏数年,便要一鸣惊人,振翅冲天。”  

“倘若如此,即便其用兵如神,朝廷也能集结诸道兵马将其围剿驱逐。”  

“然而自大中八年到如今,其人依旧蛰伏,可见其野心并非一般人所能相比。”  

“某听闻他不断吸纳逃民,想来便是为日后起事做准备。”  

“昔年陇右口不过十余万,其人便敢养兵万余,纵横边陲。”  

“如今陇右治下民众多寡,朝廷鲜能知,然其兵众必不少五万。”  

“若是朝廷真的要动兵围剿陇右,其后果恐不下昔年安史之乱…”  

面对高骈的这番话,王宗会脸上不由动容,但他还是觉得高骈所说有些危言耸听了。  

“安史之乱,恐怕不至于吧?”  

王宗会忍不住打断,接着皱眉道:“那刘继隆能有史思明之勇?”  

“可朝廷也没有李武穆、郭忠武…”  

高骈幽幽一句话,立马让王宗会为之语塞,心里也不免对刘继隆愈发畏惧起来。  

如今的大唐若是真能找出李光弼、郭子仪那般人物,也不至于被南蛮打到大渡河了。  

若非出了个高骈和王式,恐怕安南和戎州都得丢失…  

想到这里,王宗会忍不住开口道;“若是朝廷允你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你需要多少兵马和钱粮能讨平陇右?”  

面对这个问题,高骈不由沉思起来。  

尽管这个问题,他早就在心底盘算过无数次,但真到需要回答的时候,他却还是拿不定主意。  

“若是如某麾下这般兵马,至少不能少于十万兵马,两年方能讨平刘继隆。”  

“此外,刘继隆兴许会率领残部,走鄯廓二州逃往吐谷浑…”  

高骈的回答令王宗会心里一紧,毕竟他很清楚十万兵马需要多少钱粮。  

单从如今的西南战事来说,朝廷对付南蛮,不过动用了七万余众,并且还是各镇自己度支军饷,朝廷只是偶尔犒赏罢了。  

哪怕如此,朝廷每年在西南所用钱粮都不下三百万。  

若是朝廷征调各道兵马去讨击陇右,那自然要朝廷运转钱粮。  

十万大军所需钱粮,一年下来最少要四百多万。  

这么多钱粮,而且还需要维持两年,最后还不一定能讨平刘继隆。  

想到这里,王宗会不免倒吸口凉气,而高骈也趁机说道:  

“某此番谋划,还是在番贼与河西对陇右不予相助的情况。”  

“若是番贼尚摩鄢及河西张淮深派兵驰援刘继隆,那战事恐怕要七八年才能结束。”  

“眼下朝廷正在向南蛮动兵,某虽重创南蛮,然南蛮两三年内必然卷土重来。”  

“如今局面,实在不宜节外生枝,劳请少监转告内相…”  

面对陇右的事情,高骈还是十分慎重的。  

甚至在他看来,若非河朔三镇容易在危机时沆瀣一气,成德、魏博二镇不足为虑,唯有幽州能如陇右这般麻烦。  

思绪此间,高骈便安静下来等待王宗会的回答。  

王宗会沉默片刻,末了才点头道:“此事,某会在之后与大兄说的。”  

“时候不早了,某舟车劳顿也乏了,便不叨扰你了。”  

话音落下,他向校台下走去,高骈则是派梁缵、鲁褥月二人护送王宗会前去休息。  

瞧着他背影走远,高骈这才收回目光,将目光投向那七千新卒。  

其实若是可以,他还真希望朝廷对陇右镇下手。  

至少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必然要选拔有才之将,而他有自信胜任。  

凭着讨平河陇的功绩,他最少能获爵郡王,甚至位极人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