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199章 日渐强盛

第199章 日渐强盛(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在此之前,我们的重心还是得放到饥民迁徙这件事上。”  

话音落下,刘继隆目光看向高进达:“我们现在还有多少金银铜钱?”  

“各类金银铜钱折色后,差不多值二十二万贯。”高进达回应道:  

“此外,王焘已经带着两千多名饥民在利州境内,过些日子便会进入武州。”  

“这两千多饥民,不知节帅要迁往何处?”  

“徙来临州的长乐县吧。”刘继隆不假思索道:  

“长乐人口仅五千余,但当地能开垦的土地却多达三十余万亩。”  

“将这两千余口饥民迁往长乐,随后按照每户耕牛一头发放即可。”  

刘继隆话音落下,但高进达却作揖道:“节帅,耕牛之事得商议才行。”  

“怎么了?”刘继隆不解,而高进达却看向崔恕,崔恕则是作揖解释道:  

“节帅,河陇百姓多有放牧的经验,因此在驯化黄牛为耕牛,以及照顾耕牛上的经验都比较多,每户一头牛也照顾得过来,不过…”  

崔恕深吸一口气,随后继续道:“上次从三川迁往叠州的四千余口百姓在登籍造册,发放耕牛后,竟然有五十七户百姓将耕牛养出了病。”  

“这还是厝本刺史发现得早,如果厝本刺史发现的不及时,恐怕养百姓会把耕牛养死。”  

“这是怎么回事?”听到这种事情,刘继隆眉头紧皱,甚至想到了许多阴谋论。  

然而不等他细想,崔恕便解释道:  

“这些三川的饥民,许多没有驱使、照顾过耕牛,向来都是人力耕地种田。”  

“衙门把耕牛发给他们后,他们许多只懂得驱使耕牛,而不懂得照顾耕牛。”  

“且不提照顾耕牛所需的一些疫病法子,单说为耕牛清洗、保暖,如何清理牛舍,如何挑选秸秆他们都不知道。”  

“正因如此,叠州才会出现那么多病牛。”  

崔恕解释过后,刘继隆这才知道,这些养护牲畜的基本知识,却也不是人人都懂的。  

“你觉得应该如何?”刘继隆询问崔恕,崔恕则是已经有了腹稿。  

“对于这些迁徙而来的饥民,下官建议按照每三户一头耕牛,共用一间牛舍。”  

“除此之外,每个饥民乡都要迁入最少两户城中百姓,以此来应对牲畜疾病,也能教导饥民如何照顾耕牛。”  

“这耕牛生耕牛,小牛犊三年便能承担起耕地的任务,如此五年后,基本就能做到每户都有一头耕牛。”  

“此外,由于我们将许多驯化的黄牛、挽马都交给了百姓,因此下官建议对百姓定下规矩,例如衙门发耕牛一头,百姓需要在五年后还三头小牛犊。”  

“如此一来,前后只需要八年时间,不仅每户百姓都能有一头耕牛,衙门手里的耕牛也将越来越多,挽马亦是此等政策。”  

崔恕制定了牛政和马政,刘继隆听后觉得后不错,但五年后还三头还是有些苛刻。  

“改为六年后还三头吧。”  

“是…”  

眼见刘继隆同意,崔恕松了一口气,而刘继隆紧接着说道:“饥民的事情,你们得多上心。”  

“接下来的安置便按照岷州、河州、临州、渭州、成州、武州的顺序来。”  

“每州最少要迁入五千饥民,剩下的到时候再说。”  

“是!”三人作揖,而此时刘继隆却见大门外走来一名甲兵。  

那甲兵走到院中对堂内作揖,拔高声音道:“节帅,曹押衙回来了!”  

“传他进来!”听到曹茂回来了,刘继隆连忙传召他。  

高进达与张昶、崔恕都已经知道了刘继隆为什么派曹茂去兴元府,因此便没有留下,起身告退,各自返回了各自的衙门去。  

在他们离开的同时,曹茂也从大门走了进来,风尘仆仆。  

“节帅!”  

曹茂一边朝正堂走来,一边对刘继隆作揖。  

刘继隆爽朗笑道:“去了几个月,倒是长胖了些,看来你在兴元府过得不错,早知道便让你留在那里了。”  

“节帅哪里的话…”曹茂面露尴尬,这让刘继隆以为他脸皮薄,却不想曹茂正在盘算其它。  

“此次你前往兴元府,安抚好了封敖和杨知温他们,让口马贸易得以进行,当记你一功。”  

刘继隆想夸夸曹茂,给他台阶下来,却不想曹茂低下头去:“节帅,末将未能拒绝封尚书。”  

“什么?”刘继隆还没反应过来,反倒是曹茂上前支支吾吾道:  

“节帅,小七娘子温柔知性,知书达礼,是个能镇住内院的女子,您要不…考虑考虑?”  

请:llskw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