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89章 庙堂上下

第89章 庙堂上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阁(官府所设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常常储存茶叶待价出售,以此获利。”  

“对于商人的其他货物,则额外强征赋税,盘剥过往客商、行人。”  

“臣以为,藩镇储茶卖茶已经成为事实,朝廷不如准许各镇储茶,但需要定下规矩,令各藩镇不可擅自对商人、行人收税。”  

“若是私下对商人、行人收税,则革除其储茶资格。”  

“此外,朝廷可将“山泽宝冶”之权收归盐铁使所有,如此应该能增加税钱…”  

三言两语间,裴休就定下了一个大方向,而李忱虽然不知道是否可行,但见裴休信誓旦旦,因此便舒缓了语气。  

“裴侍郎所献之策实乃良策,朕愿任裴侍郎为盐铁转运使,为朝廷解决钱粮之难。”  

“臣裴休谢上恩,上千万岁寿!”  

裴休闻言缓缓作揖,而李忱也算是将武备松弛、钱粮难以为继的两件难事解决了。  

见李忱扫视群臣,一名正五品官员走出队伍朝李忱作揖。  

“陛下,吐蕃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请入长安来朝。”  

“论恐热?”李忱略皱眉头:“他为何来朝?”  

“听闻河陇粮乏无雨,论恐热欲归顺我大唐,只为求河渭节度使。”  

礼部官员这般说着,可李忱却十分敏感,他冷哼道:  

“此僚残暴,所谓归顺,无非是借我朝天威,欲重振旗鼓罢了。”  

“他若来朝,且晾他些日子再驱逐关中!”  

“臣领上谕…”礼部官员恭敬应下,而李忱眼见诸臣无事,眼神示意了身旁一名宦官后,便起身向偏殿走去。  

“退朝——”  

宦官高声唱礼退朝,卢商、裴休及诸位正四品以上官员在宦官的指引下前往偏殿。  

不过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却是一名在刚才庙堂上未曾发言的老臣。  

若是没了身上那身紫袍,他恐怕在队伍之中并不起眼。  

队伍走入偏殿,官员们以老臣为首,在他的带动下向高位的李忱行礼唱声。  

“上千万岁寿…”  

“平身吧。”  

李忱颔首应下,随后开门见山道:“先前沙州僧人悟真所言,朕思绪良久,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收复陇右、河西之地,乃是我大唐先帝的夙愿,况且河陇之地离关中较近,若不收复,便有受吐蕃侵扰之忧。”  

“只是那河陇之地十番五汉,城外还有回鹘、嗢末等胡杂纵横。”  

“此等局势,收复不易,想要守好更是难上加难。”  

“朕召诸位前来,便是为了此事…”  

李忱将收复河陇的利弊和他的担忧都说了出来,诸臣面面相觑,最后是卢商率先开口作揖道:  

“臣…并不建议出兵河陇。”  

为了避免众人说他胆怯,卢商解释道:“河陇诸州虽然看似分裂,可一旦朝廷动兵,他们便会聚拢一处反抗朝廷。”  

“河陇之番兵,少说也有十万之数,而神策…”  

卢商说着说着却支支吾吾起来,李忱皱眉:“神策军如何?”  

“神策军…”卢商迟疑片刻,刚想说出来,却见李忱身旁的几名宦官死死盯着他。  

这四名宦官年纪不一,看向他的眼神却充满了警告意味。  

“神策军需要防备的藩镇太多,即便出兵也只能派出两三万人。”  

“即便拿下河陇,可还需要驻守河陇,派遣足够多的将士。”  

“眼下国库钱粮不足,出兵收复河陇,着实有些…”  

卢商一改话锋,几名宦官眼神瞬间变得柔和,而卢商身旁的几名官员略微皱眉,却无一人反对他所说。  

“卢侍郎,我记得河陇屯田较多,昔年河陇地区的屯田收入占当时朝廷屯田的三分之一,是否?”  

裴休突然开口询问卢商,卢商颔首道:“昔年确实如此,可如今经过吐蕃百年祸害,早已不如当年。”  

卢商这话倒是不假,开元之前的河陇地区农业发达,大唐在此采购的粮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史载“桑麻翳野、闾阎相望,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河陇沦陷后,大唐丧失了这片面积很大的屯田区域,粮食储备锐减。  

为了防御吐蕃,不得不在关中屯扎十余万大军,而关中自战乱后经济难以复振,完全依靠从河南和江淮等地的转运,使得朝廷财政负担极为沉重。  

如果现在的河陇还和百余年前一样,那不管是谁都会积极收复当地。  

可问题在于,现在的河陇连自给自足都困难,就连名义上可以调动河陇诸州的论恐热都因为缺乏粮食,不得不来大唐求援。  

这样的河陇地区,即便收复了,也需要花很大的心力与钱粮去重建。  

大唐君臣没那么多心力,国库里更没有那么多钱粮。  

因此在卢商等人看来,收复河陇之地只会打乱眼前的局势。  

到时候河陇没办法自给自足,还需要关中供粮,那朝廷的负担就更重了。  

“唉…”  

李忱长叹一声:“既然如此,那河陇之地便暂时搁置吧。”  

“待漕运与盐铁茶税厘清,再商议也不迟…”  

“对了,派去卢龙的官员是否回来了,那张允伸如何?”  

李忱将更多精力放到了幽州卢龙镇上,对此一直没有开口的那名紫袍官员作揖道:  

“官员回禀说张允伸勤于军政、处事恭谨。”  

“既然如宰相所言,那便派人正式授予张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