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极限(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如今阶段,水星级战舰、金星级战舰虽然已经全面更新换代了推进器,伴随着零号纤维的引入,装甲也提升了一定的性能,但是武器系统却仍旧采取的老式的火药枪和机炮,就连威力最大的进攻手段,也只是采取化学燃料为推进剂的星际导弹而已。  

雷达系统更是只能勉强做到预警反射面基较大的目标,对于微小的子弹、电磁炮弹丸等,根本扫描不到,更不要说做到有效拦截。  

没有足够先进的雷达系统,拦截系统就无从谈起。没有拦截系统,战舰在作战之中就只能靠装甲硬抗。  

在蓝图克文明主力舰队即将到达的现在,李青松知道,虽然自己不可能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技术提升到等同于蓝图克文明的程度,但至少,自己要尽力将战力提升到可能范围内的最高。  

唯有如此,自己才有可能保下太阳系。  

于是,在仍旧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科研力量用于推进器的攻关之外,李青松再度为原本就一直在进行的电磁炮技术、复合装甲技术、高速精细雷达技术、激光炮技术、自动拦截技术等,可以有效提升飞船战斗力的科研团队补充了大量科研力量。  

在这之外,李青松还打算在另一个方面进行提升尝试。  

悟空AI!  

相比起蓝图克文明,李青松认为,自己唯一有希望保持优势的方面,就是人工智能了。  

只要蓝图克文明是一个由智慧生命集群组成的文明,他们就必然具备人类世界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之中遇到的那些难点。  

数据质量低下、数据总量不足、重复竞争导致浪费、整体投入与推进力度不足,等等等等。  

区别无非在于困难程度的高低而已。  

而在这一方面,自己却可以做到最优。  

数据质量高、总量高、没有重复竞争、投入力度可以高到极致。  

就算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达不到蓝图克文明的高度,自己开发的悟空AI,仍旧有希望超过蓝图克文明的战争AI!  

当然,这也需要自己对悟空AI进行不断的提升和优化。  

基于此,李青松做出了这个决定。  

全面向芯片技术发起冲击!  

人类文明失踪之前,在硅基芯片层面,已经可以制造出2纳米制程的芯片。  

李青松知道,在2纳米之后,要进一步缩小制程,在有限的芯片面积内雕刻更多晶体管,将会面临一系列复杂到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譬如量子隧穿效应。  

当晶体管尺寸缩小到纳米级别时,电子可能穿过本应阻挡它们的势垒,导致漏电流增加和性能下降。  

这是由基础物理定律决定的,无法避免。而在比2纳米更小制程的芯片里,量子隧穿效应已经极为明显。  

继续开发更小制程的芯片,固然有可能使用一些手段规避这种影响,但却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且性能提升有限。  

由此,人类开始向量子芯片转向,逐渐放弃了对硅基芯片的进一步研究。  

但截止到人类失踪,量子芯片技术虽然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却始终未能具备实用性和普遍性,最多只在一些细分领域展现出了优势。  

2纳米芯片,基本上可以视之为硅基芯片的极限,也是李青松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能达到的极限。  

那么…在现阶段我的量子芯片技术几乎不可能出现突破的情况之下,先把硅基芯片推到极限再说!  

如果自己能规模化生产2纳米制程的芯片,再由此而搭建出超算,那么,供给悟空AI使用的超算的算力,至少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升40倍!  

这样一来,悟空AI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令自己的整体战力也随之攀升。  

确定了这一点,李青松将芯片技术也纳入到了重点攻关名单之中。  

数百万名专门进行芯片技术研究与迭代的克隆体们,此刻不仅忙碌在研究基地,也忙碌在一座座芯片工厂之中。  

实验室、生产线,每一处与芯片相关的地方都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芯片的封装工艺是否可以优化,提升芯片的稳定性?  

尝试着找一些优化方案来实际验证一下。  

光源的能量密度是否可以提升一下?  

也验证一下。  

光刻胶的配方是否可以调整一下,以更好的吸收光源能量,对芯片展开雕刻?  

验证一下。  

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种猜想从众多克隆体脑海之中诞生,瞬间同步到李青松脑袋里,又瞬间同步到每一名参与了芯片攻关的克隆体脑袋里。  

这庞大的脑力时时刻刻都在推测、验证、思考、整合着众多方案。借助齐备的实验工具,任何但凡具有一丁点价值的方案,都会让李青松分出力量前去验证。  

反正现在资源极度充沛,工业力量极度提升,浪费了又怎么样?  

我浪费得起!  

在这种情况下,李青松的芯片技术如同之前的推进器技术一般出现了迅猛发展。  

很快,10纳米芯片的下一代芯片技术,7纳米芯片的规模化制造技术便通过了全方位验证,投入到了规模化生产之中。  

但李青松仍未满足。7纳米芯片并不是研究的终点。  

开什么玩笑,我将几乎相当于一整个人类文明的科研力量投入到单独一个领域之中进行研究,区区7纳米就想打发我?  

快速突破才是应该的,要是迟迟没有进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