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干部包队大下乡(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有农村生活或者工作经历的干部抽调,由我亲自分配和动员!”
“先由一部分城里干部下乡开展工作看看成效,另外,指挥部立即起草《关于抗旱救灾期间实行干部包队责任制的紧急通知》,明确权责!立即下发执行!”
钱进在大会上主动举手:“领导,我现在也在一线开展抗旱工作,我自请一个重灾区的生产大队进行帮扶!”
韩兆新越来越喜欢他,也越来越爱护他:
“算了算了,你还是安果县的前线指挥员,工作太多、分身乏术,你还是将精力放到安果县的总指挥工作上吧。”
钱进坚持的说:“谢谢韩总指挥关心,但我能行,我是特派员,我必须得以身作则!”
韩兆新还想劝说他别那么拼命。
郑国栋这边抽着烟则赞同他以身作则,他说道:“老韩啊,这个干部包队去一线抗旱的想法很好,可是要推行起来恐怕难度很大。”
“必须得有好榜样才行,你我其实最适合做这个榜样,可是没办法,咱俩走不了。”
“你得负责抗旱工作大局,我得主持全市正常运转,这种情况下小钱亲上第一线就很有必要了。”
“不光他要去,振邦主任也得去,他俩就是最好的榜样!”
“当然,振邦主任工作繁忙,就近找个生产队意思一下就行了…”
韩兆新苦笑道:“我何尝不明白这道理?可真是不忍心,你看看小钱,本来多精神俊美的一个小伙子,现在皮肤黑的跟王八壳子似的,还发光呢!”
钱进笑道:“黑的更健康,发光能省电。”
两位大领导顿时大笑。
郑国栋最后摁灭烟头,说道:“那你就再黑一点吧,你有能量,也再为人民发点光吧。现在农民同志们太难了,他们看未来,恐怕是一片乌黑呐!”
当下来看,不止是农民感到未来一片乌黑,好些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也感觉前景乌黑。
因为随着大领导们统一意见,一场前所未有的干部下沉运动在市区相关单位率先迅速的展开了。
上百名机关干部,从科长到科员、从主任到办事员,全拿到了指挥部下发的《关于抗旱救灾期间实行干部包队责任制的紧急通知》。
这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市、区县两级机关单位按部就班的水面,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按照通知要求,各单位必须在一日内,上报首批下乡包队的干部名单,优先抽调水利、交通、农业等与抗旱工作关系密切部门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党员干部。
名单要求具体到人,明确包干的生产大队。
然后,上报名单的人员则必须在两日内到达所属生产队,必须在三日内展开抗旱统计工作!
消息一出,平日里各机关单位办公室里那种喝茶、看报、闲聊的和煦氛围瞬间被打破了。
有些领导干部还是很有家国人民情怀的,他们主动要求下乡去支农抗旱。
比如钱进的大哥钱程就第一个响应号召在工商局报名下乡了。
比如他三哥钱烈所在养鸡场的场长魏得胜,他知道这事后将红星场的运行交给了已经成为他心腹的钱烈,自己则主动打好包裹积极要求下乡抗旱。
但多数单位选不出人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日子有多苦,不想去受苦受难。
水利局计划科里。
副科长李德裕端着印有“先进工作者”红字的搪瓷茶缸,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一个劲唉声叹气:
“这、这叫什么事儿?我这一大摊子报表、计划,离了我能行?下到那穷山沟里,没电话没电报,两眼一抹黑,怎么开展工作?误了事算谁的?”
他特意加重了“误事”两个字,眼神瞟向科长。
奈何计划科科长也不是善茬,当即笑道:“老李呀,你是舍不得刚娶进门的媳妇吧?”
李德裕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他是农借干部,入城后工作表现出色,当时那个年代各机关单位缺人才,就把他留在市里了。
他老婆是他在农村娶的村妇,入城后不习惯城里生活也在城里没有工作,于是她便留在了乡下。
今年他老婆因病去世,李德裕在等了几个月后赶紧娶了个新媳妇,如今完婚还不到一个礼拜。
从这点来说确实不该派他下乡,毕竟人家老小两口刚结婚正是柔情蜜意的时候,分开不合适。
偏偏李德裕老家小李庄也是旱情重灾区,加上他跟计划科科长暗地里不和,于是计划科这次就把他给报上了名单并且直接要求送他去家乡抗旱。
李德裕没什么家乡情怀,
主要是他并非小李庄土生土长的后人,而是当初在六零年特殊时期入赘的小李庄,为此都改了姓氏。
所以,他一直觉得小李庄的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污点。
另外前些年他跟留守小李庄的妻子关系不佳,导致他在小李庄生产大队的名声很差,这次回去可算是羊入虎口,等着挨收拾吧。
综合诸多原因考虑,李德裕在办公室里是坐立不安。
琢磨了一下午,他还是觉得自己决不能下乡,这样他决定去找局长张成南说说情。
李德裕和张成南关系还不错,主要是他工作能力特别是数字敏感度很厉害,在水利局屡屡立功,很得张成南的赏识。
这也是平日里他敢跟科长勾心斗角的原因。
于是他琢磨着,张局平时挺和气的一个人,对
“先由一部分城里干部下乡开展工作看看成效,另外,指挥部立即起草《关于抗旱救灾期间实行干部包队责任制的紧急通知》,明确权责!立即下发执行!”
钱进在大会上主动举手:“领导,我现在也在一线开展抗旱工作,我自请一个重灾区的生产大队进行帮扶!”
韩兆新越来越喜欢他,也越来越爱护他:
“算了算了,你还是安果县的前线指挥员,工作太多、分身乏术,你还是将精力放到安果县的总指挥工作上吧。”
钱进坚持的说:“谢谢韩总指挥关心,但我能行,我是特派员,我必须得以身作则!”
韩兆新还想劝说他别那么拼命。
郑国栋这边抽着烟则赞同他以身作则,他说道:“老韩啊,这个干部包队去一线抗旱的想法很好,可是要推行起来恐怕难度很大。”
“必须得有好榜样才行,你我其实最适合做这个榜样,可是没办法,咱俩走不了。”
“你得负责抗旱工作大局,我得主持全市正常运转,这种情况下小钱亲上第一线就很有必要了。”
“不光他要去,振邦主任也得去,他俩就是最好的榜样!”
“当然,振邦主任工作繁忙,就近找个生产队意思一下就行了…”
韩兆新苦笑道:“我何尝不明白这道理?可真是不忍心,你看看小钱,本来多精神俊美的一个小伙子,现在皮肤黑的跟王八壳子似的,还发光呢!”
钱进笑道:“黑的更健康,发光能省电。”
两位大领导顿时大笑。
郑国栋最后摁灭烟头,说道:“那你就再黑一点吧,你有能量,也再为人民发点光吧。现在农民同志们太难了,他们看未来,恐怕是一片乌黑呐!”
当下来看,不止是农民感到未来一片乌黑,好些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也感觉前景乌黑。
因为随着大领导们统一意见,一场前所未有的干部下沉运动在市区相关单位率先迅速的展开了。
上百名机关干部,从科长到科员、从主任到办事员,全拿到了指挥部下发的《关于抗旱救灾期间实行干部包队责任制的紧急通知》。
这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市、区县两级机关单位按部就班的水面,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按照通知要求,各单位必须在一日内,上报首批下乡包队的干部名单,优先抽调水利、交通、农业等与抗旱工作关系密切部门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党员干部。
名单要求具体到人,明确包干的生产大队。
然后,上报名单的人员则必须在两日内到达所属生产队,必须在三日内展开抗旱统计工作!
消息一出,平日里各机关单位办公室里那种喝茶、看报、闲聊的和煦氛围瞬间被打破了。
有些领导干部还是很有家国人民情怀的,他们主动要求下乡去支农抗旱。
比如钱进的大哥钱程就第一个响应号召在工商局报名下乡了。
比如他三哥钱烈所在养鸡场的场长魏得胜,他知道这事后将红星场的运行交给了已经成为他心腹的钱烈,自己则主动打好包裹积极要求下乡抗旱。
但多数单位选不出人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日子有多苦,不想去受苦受难。
水利局计划科里。
副科长李德裕端着印有“先进工作者”红字的搪瓷茶缸,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一个劲唉声叹气:
“这、这叫什么事儿?我这一大摊子报表、计划,离了我能行?下到那穷山沟里,没电话没电报,两眼一抹黑,怎么开展工作?误了事算谁的?”
他特意加重了“误事”两个字,眼神瞟向科长。
奈何计划科科长也不是善茬,当即笑道:“老李呀,你是舍不得刚娶进门的媳妇吧?”
李德裕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他是农借干部,入城后工作表现出色,当时那个年代各机关单位缺人才,就把他留在市里了。
他老婆是他在农村娶的村妇,入城后不习惯城里生活也在城里没有工作,于是她便留在了乡下。
今年他老婆因病去世,李德裕在等了几个月后赶紧娶了个新媳妇,如今完婚还不到一个礼拜。
从这点来说确实不该派他下乡,毕竟人家老小两口刚结婚正是柔情蜜意的时候,分开不合适。
偏偏李德裕老家小李庄也是旱情重灾区,加上他跟计划科科长暗地里不和,于是计划科这次就把他给报上了名单并且直接要求送他去家乡抗旱。
李德裕没什么家乡情怀,
主要是他并非小李庄土生土长的后人,而是当初在六零年特殊时期入赘的小李庄,为此都改了姓氏。
所以,他一直觉得小李庄的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污点。
另外前些年他跟留守小李庄的妻子关系不佳,导致他在小李庄生产大队的名声很差,这次回去可算是羊入虎口,等着挨收拾吧。
综合诸多原因考虑,李德裕在办公室里是坐立不安。
琢磨了一下午,他还是觉得自己决不能下乡,这样他决定去找局长张成南说说情。
李德裕和张成南关系还不错,主要是他工作能力特别是数字敏感度很厉害,在水利局屡屡立功,很得张成南的赏识。
这也是平日里他敢跟科长勾心斗角的原因。
于是他琢磨着,张局平时挺和气的一个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