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吃上水了,吃水不忘献图人(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钱进和李先看着图纸商量。
这个地方标注的是“东河柳林次级水脉”,属于一座小富水区核心地域。
确定好这块小富水区位置后,李先带着技术员反复用水平仪和罗盘校正位置,一丝不苟。
最终测算了一个多钟头,才选定了井口。
李先郑重点头,钱进一声令下:“开钻!”
柴油机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带动着钻杆开始旋转,坚硬的合金钻头狠狠地啃向干涸的大地。
泥浆泵轰鸣着,将调配好的泥浆压入钻孔,润滑钻头,携带岩屑。
尘土飞扬,机器的轰鸣打破了荒野的死寂。
社员们说着在这地方打井是白忙活,可没人比他们更期待此地能打出水来。
性命相关啊!
于是在陈永康的带领下,生产大队还是组织起了像模像样的后援队。
青壮劳力帮着卸设备、搬运钻杆、平整场地。
妇女们则烧开水,把家里舍不得吃的粮食、咸菜送到工地。
几个半大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脸盆端着清水,小心翼翼地递给满手油污的工人师傅,让他们洗手擦汗。
就这样整个工地很快弥漫上了一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热烈气氛。
钱进喜欢这个年代,就是因为这种气氛。
此时人民日子过的苦,可是干部那是真要身先士卒去干活的,确实得为人民发展谋利益。
就拿小陈庄和打井队来说。
他们抱怨归抱怨,却识大体,知道打井队之所以还来忙活,那是因为心里有他们。
如果指挥部不愿意管他们了,到时候别说打井队了,恐怕连个城里人都见不到。
所以,社员们还是感谢他们,更感谢钱进这样的指挥部大领导愿意来帮助他们抗旱。
为此大队部还把攒了不知道多久的绿茶拿出来给钱进泡茶喝:
“钱指挥啊,别在日头底下了,我找人撑个棚子,你去乘凉喝个茶,去去暑气。”
钱进摆摆手:“多谢了,陈大队,这茶水你放这里,咱们待会要是打井成功能打出水来,一起喝茶庆祝胜利。”
“要是打不出水井来——那是绝不可能滴!”
他本来想说打不出水井就没脸喝茶水了,但是一看附近老百姓那心情忐忑的样子。
此时他还是给老百姓们树立一点信心为妙。
陈永康将干到裂纹起皮的嘴唇抿了抿。
他就是还想问问到底能不能打出井。
但这问题有点影响军心,他没敢问。
实际上老百姓的质疑和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打井之路可不是一帆风顺。
才打到十多米时,他们就遇到了坚硬的岩层,
钻速明显慢了下来,钻头磨损严重。
李先眉头紧锁,抽出钻头一看,脸色阴沉:“草他妈,碰上岩层了!”
他看向钱进,满心焦灼,满心不甘。
钱进则精神一振:“难怪这地方的土地盐碱化呢,恐怕是岩层的存在,阻碍了地下水气的渗透。”
“怎么样,这钻头能下去吗?”
李先无奈的摇摇头:“不知道岩层有多深啊,这钻头不吃劲,都是老东西了…”
“那就换钻头,换耐磨钻头!”钱进当机立断出主意。
李先差点笑出声来。
老子不知道应该换耐磨钻头吗?
他不忍的看了看周围正在聚精会神盯着机器看,满怀期待等着出水的老百姓,低声说:“没有耐磨钻头!”
钱进笑道:“有!”
他去车上将一个超大号手提袋拿下来,这袋子帆布缝制,是自己手工缝的那种东西,不好看但特别耐用。
打开手提袋,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钻头。
一个个钻头带着锋利劲,即使滚烫的阳光照耀在上面,也能显现出其上的寒光。
钱进没法把全套的深水井打井机带出来,先搞出来一批钻头没问题:
“全是进口货,正儿八经的西德特种钢钻头,想办法换上去!”
这年代国内普通地区缺少高级钢和特种钢钻头,可未来的商城里太多了。
未来国内钢铁产能饱和到爆炸,各种高性能钢材压根不值钱。
只是这些钻头是他随意买来的,跟机器本身不配套。
不过劳动人民有智慧。
多层焊接!
现在当务之急是打出水来而不是保护机器,所以可以不计后果的焊接钻头。
除了更换更耐磨的钻头,李先还调整了泥浆配比,降低钻压,稳扎稳打。
机器再度开始轰鸣。
工人们三班倒,汗水浸透了厚厚的工作服,又被烈日烤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钻头运行声音突然从沉重刺耳的‘吱吱’变成轻松的‘唰唰’。
李先兴奋的挥拳:“好啊,好啊!”
“钻透了!”又有人兴奋的喊。
社员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看到打井队工人们开心,他们也跟着开心。
不过得知不是打出水来了,他们又不开心了。
不光是钱进他们这边有困难。
打井工作并非是几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活,无法速战速决,得徐徐渐进。
所以各个打井队之间保持联系,有什么问题互相之间要协商解决。
还有打井队遭遇了无法钻透的岩石层,钱进这边就去送钻头。
一概称呼为国外进口特种钢材高强度钻头!
现实就这么残酷。
有些
这个地方标注的是“东河柳林次级水脉”,属于一座小富水区核心地域。
确定好这块小富水区位置后,李先带着技术员反复用水平仪和罗盘校正位置,一丝不苟。
最终测算了一个多钟头,才选定了井口。
李先郑重点头,钱进一声令下:“开钻!”
柴油机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咆哮,带动着钻杆开始旋转,坚硬的合金钻头狠狠地啃向干涸的大地。
泥浆泵轰鸣着,将调配好的泥浆压入钻孔,润滑钻头,携带岩屑。
尘土飞扬,机器的轰鸣打破了荒野的死寂。
社员们说着在这地方打井是白忙活,可没人比他们更期待此地能打出水来。
性命相关啊!
于是在陈永康的带领下,生产大队还是组织起了像模像样的后援队。
青壮劳力帮着卸设备、搬运钻杆、平整场地。
妇女们则烧开水,把家里舍不得吃的粮食、咸菜送到工地。
几个半大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脸盆端着清水,小心翼翼地递给满手油污的工人师傅,让他们洗手擦汗。
就这样整个工地很快弥漫上了一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热烈气氛。
钱进喜欢这个年代,就是因为这种气氛。
此时人民日子过的苦,可是干部那是真要身先士卒去干活的,确实得为人民发展谋利益。
就拿小陈庄和打井队来说。
他们抱怨归抱怨,却识大体,知道打井队之所以还来忙活,那是因为心里有他们。
如果指挥部不愿意管他们了,到时候别说打井队了,恐怕连个城里人都见不到。
所以,社员们还是感谢他们,更感谢钱进这样的指挥部大领导愿意来帮助他们抗旱。
为此大队部还把攒了不知道多久的绿茶拿出来给钱进泡茶喝:
“钱指挥啊,别在日头底下了,我找人撑个棚子,你去乘凉喝个茶,去去暑气。”
钱进摆摆手:“多谢了,陈大队,这茶水你放这里,咱们待会要是打井成功能打出水来,一起喝茶庆祝胜利。”
“要是打不出水井来——那是绝不可能滴!”
他本来想说打不出水井就没脸喝茶水了,但是一看附近老百姓那心情忐忑的样子。
此时他还是给老百姓们树立一点信心为妙。
陈永康将干到裂纹起皮的嘴唇抿了抿。
他就是还想问问到底能不能打出井。
但这问题有点影响军心,他没敢问。
实际上老百姓的质疑和担忧并非没有道理,打井之路可不是一帆风顺。
才打到十多米时,他们就遇到了坚硬的岩层,
钻速明显慢了下来,钻头磨损严重。
李先眉头紧锁,抽出钻头一看,脸色阴沉:“草他妈,碰上岩层了!”
他看向钱进,满心焦灼,满心不甘。
钱进则精神一振:“难怪这地方的土地盐碱化呢,恐怕是岩层的存在,阻碍了地下水气的渗透。”
“怎么样,这钻头能下去吗?”
李先无奈的摇摇头:“不知道岩层有多深啊,这钻头不吃劲,都是老东西了…”
“那就换钻头,换耐磨钻头!”钱进当机立断出主意。
李先差点笑出声来。
老子不知道应该换耐磨钻头吗?
他不忍的看了看周围正在聚精会神盯着机器看,满怀期待等着出水的老百姓,低声说:“没有耐磨钻头!”
钱进笑道:“有!”
他去车上将一个超大号手提袋拿下来,这袋子帆布缝制,是自己手工缝的那种东西,不好看但特别耐用。
打开手提袋,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钻头。
一个个钻头带着锋利劲,即使滚烫的阳光照耀在上面,也能显现出其上的寒光。
钱进没法把全套的深水井打井机带出来,先搞出来一批钻头没问题:
“全是进口货,正儿八经的西德特种钢钻头,想办法换上去!”
这年代国内普通地区缺少高级钢和特种钢钻头,可未来的商城里太多了。
未来国内钢铁产能饱和到爆炸,各种高性能钢材压根不值钱。
只是这些钻头是他随意买来的,跟机器本身不配套。
不过劳动人民有智慧。
多层焊接!
现在当务之急是打出水来而不是保护机器,所以可以不计后果的焊接钻头。
除了更换更耐磨的钻头,李先还调整了泥浆配比,降低钻压,稳扎稳打。
机器再度开始轰鸣。
工人们三班倒,汗水浸透了厚厚的工作服,又被烈日烤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盐渍。
钻头运行声音突然从沉重刺耳的‘吱吱’变成轻松的‘唰唰’。
李先兴奋的挥拳:“好啊,好啊!”
“钻透了!”又有人兴奋的喊。
社员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只看到打井队工人们开心,他们也跟着开心。
不过得知不是打出水来了,他们又不开心了。
不光是钱进他们这边有困难。
打井工作并非是几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活,无法速战速决,得徐徐渐进。
所以各个打井队之间保持联系,有什么问题互相之间要协商解决。
还有打井队遭遇了无法钻透的岩石层,钱进这边就去送钻头。
一概称呼为国外进口特种钢材高强度钻头!
现实就这么残酷。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