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供销社雪中送炭,对农民恩重如山(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个呢?”
“是,”钱进的语气开始严肃,“这个情报贩子吹嘘他有内部渠道。”
“他说多个国家的顶尖气象机构,经过反复推演,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今年东亚季风活动将出现显著异常。”
然后他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张纸递给韦斌:“看,他说这些气象机构的具体预测是,我国今年会遭遇极端天气导致的灾害。”
“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极有可能遭遇异常强盛的梅雨锋,引发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而我国华北地区,包括咱们在内,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受高空暖高压持续控制影响,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春旱接夏旱!”
韦斌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忽然一拍额头说道:“你这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件事,之前你去香江出差我这边找了海滨大学几个农业学教授咨询抗击虫灾的办法。”
“有个教授就跟我说过,虫灾后面往往有旱灾,这在古代就叫做大旱之后必有虫灾。”
钱进说道:“但现在是先有的虫灾…”
“不对,去年冬天开始咱这边没怎么下雪,如春到现在四月中旬了,眼看就是谷雨了,结果下过雨吗?”韦斌很重视他提的这个问题。
“让你一说我感觉,这旱灾早就来了,只是没到夏秋季节还显得不那么厉害!”
说着他也有些焦虑起来。
此时的干部们都有与农村打交道的经历,“旱涝”二字的分量韦斌太清楚了。
这东西远比一次虫灾要致命得多。
虫灾伤庄稼。
旱灾不光伤庄稼,还要伤牲口伤农民!
“不过这个准确吗?他一个情报贩子的话…”韦斌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还有些纠结。
“我不知道真假。”钱进急切地摇头,双手摊开,显得既无奈又焦虑。
“他说有七八家独立机构的研判都趋向这个结果,但他手上没有核心报告。”
“他当时就说,这种中长期预测,尤其涉及到整个中国,变数太大,而且欧美模型对东亚地区预测也常有偏差,所以这消息在他们那个圈子里不值钱。”
“但我听了,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韦斌苦笑一声:“你可真他妈个人才,把我也弄的七上八下的。”
钱进眼神灼灼地看着他说:“韦社,我也没办法,您想,万一呢?是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如果真是这样,南边发大水,北边闹干旱,国家又刚刚改革开放,那造成的损失…”
“简直不敢想象!”韦斌自动补充了他的话,并连连叹气。
钱进点头:“对呀,比起这个,我们刚刚扑灭的麦蚜虫灾,又算得了什么呢?”
韦斌沉默了。
他脸上的春风得意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背着手,在变得空旷的走廊里踱了几步,眉头拧成一团。
最终他还是觉得得对这消息负责,说道:“走,这事情太大,不能停留在我们供销社这个层面,我们得马上去找王主任。”
“王主任肯定没走,老易他们几个绝对在下面缠着他拍马屁,赶紧的,你腿脚利索去把他拦下,请他去我办公室,他是市里领导,这事必须得叫他知道。”
钱进拔腿就冲。
“等等,停下。”韦斌又在后头招手,“还有,我觉得最好能听听基层的声音,乡下那几位同志肯定也走不了,问问小刘送哪里去了,赶紧让他们一起去我办公室。”
钱进再次拔腿就跑。
王振邦确实还没能回单位,易学兵等几个副社长级别的干部正在围着他唱赞歌、拉关系。
钱进向几位领导道歉,然后在王振邦耳畔低语了两句。
王振邦脸上轻松的表情也迅速变得严肃起来:“走,带我上去。”
进入办公室,韦斌给王振邦泡茶。
王振邦私下里是很和蔼的一个老干部,他摆摆手说:
“还喝什么喝?刚才开会喝我一肚子水,本来想上个茅房,结果又被你们几个干部给堵住了。”
“来,小钱你坐,咱们说正事吧,怎么回事?”
韦斌言简意赅地将钱进从香江得到的气象异常预测信息复述了一遍,同时他也把钱进递给自己的信息总结交给了王振邦。
王振邦听完,许久没有作声,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信息总结。
最后他放下纸,手指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缓慢地敲击起来:
“气象预测,中长期,国际多个机构…”
他低声沉吟着每一个词,最后抬起头:“这个消息本身无法证实,其来源也非常规。”
“但是他们这些消息贩子提到的这个预测逻辑——南方洪,北方旱,结合一些我们正在汇集的其他信息还真有点契合。”
钱进问道:“国内气象部门?”
“有一些发现,不过不一定准确。你们也知道,这气象问题相当复杂,咱们不像美苏有气象卫星,人家可以在天上看,咱们只能在地上算。”王振邦有些气馁的说。
钱进试探的说:“王主任,要不然这样,你看能不能交给我一笔外汇,不用多,够我从美苏特别是美帝国那边买通几个气象研究人员。”
“我让他们拿出资料来,到时候交给咱们国家的气象局专业人员来进行分析…”
王振邦咂咂嘴,最后往桌子上一拍:“这钱该花就得花,否则真要是南涝北旱突然来了,
“是,”钱进的语气开始严肃,“这个情报贩子吹嘘他有内部渠道。”
“他说多个国家的顶尖气象机构,经过反复推演,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今年东亚季风活动将出现显著异常。”
然后他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张纸递给韦斌:“看,他说这些气象机构的具体预测是,我国今年会遭遇极端天气导致的灾害。”
“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极有可能遭遇异常强盛的梅雨锋,引发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而我国华北地区,包括咱们在内,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受高空暖高压持续控制影响,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春旱接夏旱!”
韦斌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忽然一拍额头说道:“你这一说我还真想起一件事,之前你去香江出差我这边找了海滨大学几个农业学教授咨询抗击虫灾的办法。”
“有个教授就跟我说过,虫灾后面往往有旱灾,这在古代就叫做大旱之后必有虫灾。”
钱进说道:“但现在是先有的虫灾…”
“不对,去年冬天开始咱这边没怎么下雪,如春到现在四月中旬了,眼看就是谷雨了,结果下过雨吗?”韦斌很重视他提的这个问题。
“让你一说我感觉,这旱灾早就来了,只是没到夏秋季节还显得不那么厉害!”
说着他也有些焦虑起来。
此时的干部们都有与农村打交道的经历,“旱涝”二字的分量韦斌太清楚了。
这东西远比一次虫灾要致命得多。
虫灾伤庄稼。
旱灾不光伤庄稼,还要伤牲口伤农民!
“不过这个准确吗?他一个情报贩子的话…”韦斌的声音不自觉地压低了,还有些纠结。
“我不知道真假。”钱进急切地摇头,双手摊开,显得既无奈又焦虑。
“他说有七八家独立机构的研判都趋向这个结果,但他手上没有核心报告。”
“他当时就说,这种中长期预测,尤其涉及到整个中国,变数太大,而且欧美模型对东亚地区预测也常有偏差,所以这消息在他们那个圈子里不值钱。”
“但我听了,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韦斌苦笑一声:“你可真他妈个人才,把我也弄的七上八下的。”
钱进眼神灼灼地看着他说:“韦社,我也没办法,您想,万一呢?是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如果真是这样,南边发大水,北边闹干旱,国家又刚刚改革开放,那造成的损失…”
“简直不敢想象!”韦斌自动补充了他的话,并连连叹气。
钱进点头:“对呀,比起这个,我们刚刚扑灭的麦蚜虫灾,又算得了什么呢?”
韦斌沉默了。
他脸上的春风得意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背着手,在变得空旷的走廊里踱了几步,眉头拧成一团。
最终他还是觉得得对这消息负责,说道:“走,这事情太大,不能停留在我们供销社这个层面,我们得马上去找王主任。”
“王主任肯定没走,老易他们几个绝对在下面缠着他拍马屁,赶紧的,你腿脚利索去把他拦下,请他去我办公室,他是市里领导,这事必须得叫他知道。”
钱进拔腿就冲。
“等等,停下。”韦斌又在后头招手,“还有,我觉得最好能听听基层的声音,乡下那几位同志肯定也走不了,问问小刘送哪里去了,赶紧让他们一起去我办公室。”
钱进再次拔腿就跑。
王振邦确实还没能回单位,易学兵等几个副社长级别的干部正在围着他唱赞歌、拉关系。
钱进向几位领导道歉,然后在王振邦耳畔低语了两句。
王振邦脸上轻松的表情也迅速变得严肃起来:“走,带我上去。”
进入办公室,韦斌给王振邦泡茶。
王振邦私下里是很和蔼的一个老干部,他摆摆手说:
“还喝什么喝?刚才开会喝我一肚子水,本来想上个茅房,结果又被你们几个干部给堵住了。”
“来,小钱你坐,咱们说正事吧,怎么回事?”
韦斌言简意赅地将钱进从香江得到的气象异常预测信息复述了一遍,同时他也把钱进递给自己的信息总结交给了王振邦。
王振邦听完,许久没有作声,眯着眼睛仔细的看信息总结。
最后他放下纸,手指在宽大的办公桌上缓慢地敲击起来:
“气象预测,中长期,国际多个机构…”
他低声沉吟着每一个词,最后抬起头:“这个消息本身无法证实,其来源也非常规。”
“但是他们这些消息贩子提到的这个预测逻辑——南方洪,北方旱,结合一些我们正在汇集的其他信息还真有点契合。”
钱进问道:“国内气象部门?”
“有一些发现,不过不一定准确。你们也知道,这气象问题相当复杂,咱们不像美苏有气象卫星,人家可以在天上看,咱们只能在地上算。”王振邦有些气馁的说。
钱进试探的说:“王主任,要不然这样,你看能不能交给我一笔外汇,不用多,够我从美苏特别是美帝国那边买通几个气象研究人员。”
“我让他们拿出资料来,到时候交给咱们国家的气象局专业人员来进行分析…”
王振邦咂咂嘴,最后往桌子上一拍:“这钱该花就得花,否则真要是南涝北旱突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