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三个十年规划,誓要旧貌换新颜(3/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搞旅游业,让城里人来吃海鲜、住渔家、看海景!”
“渔业、工业,然后放弃工业转而恢复环境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就是咱们下个世纪的支柱,是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一群人跟听天书故事一样,听的满脸迷茫,不过倒是被钱进画的大饼给馋得够呛:
“旅游业?这又是啥?”
钱进进一步讲解说:“其实咱们这片海,咱们这渔村,石头房子,老码头,本身就是宝贝。”
“咱队里有大片的沙滩,这么漂亮的沙滩,比市里海水浴场的沙滩还要好呢。”
“到时候,城里人、外国人,吃饱穿暖了,就想着玩,咱们就搞滨海旅游。”
“把渔村收拾干净,恢复老味道,炖鱼蒸螃蟹的搞‘渔家乐’。”
“让城里人来住咱的石头房,吃咱的海鲜,跟咱的船出海打鱼,跟市里的国旅挂上钩,开条的旅游专线,让那些揣着外汇券的外宾也来咱这儿花钱!”
“旅游?看咱们打鱼?住咱们这破房子?”刘旺福觉得不可思议,“来的人那是图什么?”
王大栓也嘀咕:“是,旅游我知道,我听广播新闻,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好看,黄果树瀑布有名,年轻人都爱去旅游。”
“可咱这破落地方也能叫人来旅游?旺福叔说的对,人家图什么呢?”
“图新鲜,图原汁原味,图放松自在。”钱进笑道,“你们先记住一句话,以后搞旅游发展的时候用得上。”
“什么是旅游?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住腻的地方去到别人住腻的地方!”
“你们天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看腻歪了觉得没意思,可在内地人看来,这一切可太有意思了。”
“再拿赶海来举例,别说内地人了,我这个海滨市里人不一样感到新奇吗?不一样来玩的不亦乐乎吗?”
刘旺财咂巴着烟袋杆一个劲点头。
钱进赶海的时候咋咋呼呼,确实玩的高兴开心。
钱进说:“这叫体验经济,到时候,咱们的咸鱼、鱼干、贝壳工艺品,都是抢手的旅游纪念品。”
“王主任你手巧,到时候组织老姐妹们用贝壳粘点小玩意儿,卖不上大钱不能发家致富,可用来养家糊口没问题!”
王秀兰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钱进大概讲解了三个十年的计划,等大家伙大概听懂了,他拆解开来挨个详细的讲解。
这份计划是个清晰而宏大的战略构想。
它的出现,如同在闭塞的渔村上空炸响了一声春雷。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目瞪口呆。
钱进侃侃而谈,拿出了笔记本将之前整理的农村发展规划。
他一条一条的详细讲解,把话题从空想空话,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上。
社员们没什么文化,可都有生活经验。
他们听着钱进的话慢慢就跟上他的思维了——这条路走的通,确实可以走!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钱进响亮的声音和屋外风的呼啸。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雪了。
钱进最后说道:“…这一切都必须得做好,咱们得在这八十年代扎下根,然后到了九十年代迈开腿,最后去了下个世纪,整个红星刘家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刘旺财手里的烟袋锅“吧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都忘了去捡。
刘有余张着嘴,看着钱进,满脸仰慕和敬畏。
王秀兰和几个社员代表激动得脸泛红光,刘旺福这样的老汉都热血沸腾。
听着钱进的安排,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
“钱总队、钱领导,”刘旺福的声音有些哽咽。
等到钱进说完话他站起来走上去,紧紧握住钱进的手,“您、您真是给咱们红星刘家,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啊!”
“我老头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觉得这日子真有奔头了、真能富裕了!”
他环视着同样激动的众人,“大伙儿说,领导这路子行不行?”
“行!准行!”众人异口同声,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力量。
钱进看着激情澎湃的众人,觉得给他们打的鸡血差不多了,还得给他们降降温,否则一个劲升温就把人给烧死了:
“路指出来了,怎么走稳走好,还得靠咱们自己,靠强基固本,靠规矩!”
他在笔记本空白纸张上写下“基础设施与人才升级”、“基层组织与风险防控”两排大字给众人看。
“先说基建。”钱进指着窗外泥泞的道路和空荡荡的沙滩。
“路不通,货难运;没码头,船难靠,这不行啊。”
“一切工作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准备充分,今年开始,1980年开始,咱红星刘家要大干一场。”
“刘队长,等开春雪化了,发动全队劳力去修路,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帮你们拉赞助、找工程队来修个码头!”
“路不用修的多好,先平整夯实,能走卡车,能让卡车跑起来就行。”
“修的码头更不用大,咱是小渔村,那能停小船即可。”
刘旺财说:“准成,就是这得需要不少钱…”
钱进摆手:“钱不成问题,资金不够,我去找有关单位跑跑‘以工代赈’的项目,争取点国家支持。”
“还有通电,这个是最大的重点!”
他看向刘有余:
“刘会计,你留心着,我估摸着就在今年
“渔业、工业,然后放弃工业转而恢复环境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就是咱们下个世纪的支柱,是子孙后代的金饭碗!”
一群人跟听天书故事一样,听的满脸迷茫,不过倒是被钱进画的大饼给馋得够呛:
“旅游业?这又是啥?”
钱进进一步讲解说:“其实咱们这片海,咱们这渔村,石头房子,老码头,本身就是宝贝。”
“咱队里有大片的沙滩,这么漂亮的沙滩,比市里海水浴场的沙滩还要好呢。”
“到时候,城里人、外国人,吃饱穿暖了,就想着玩,咱们就搞滨海旅游。”
“把渔村收拾干净,恢复老味道,炖鱼蒸螃蟹的搞‘渔家乐’。”
“让城里人来住咱的石头房,吃咱的海鲜,跟咱的船出海打鱼,跟市里的国旅挂上钩,开条的旅游专线,让那些揣着外汇券的外宾也来咱这儿花钱!”
“旅游?看咱们打鱼?住咱们这破房子?”刘旺福觉得不可思议,“来的人那是图什么?”
王大栓也嘀咕:“是,旅游我知道,我听广播新闻,桂林山水甲天下,张家界好看,黄果树瀑布有名,年轻人都爱去旅游。”
“可咱这破落地方也能叫人来旅游?旺福叔说的对,人家图什么呢?”
“图新鲜,图原汁原味,图放松自在。”钱进笑道,“你们先记住一句话,以后搞旅游发展的时候用得上。”
“什么是旅游?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住腻的地方去到别人住腻的地方!”
“你们天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看腻歪了觉得没意思,可在内地人看来,这一切可太有意思了。”
“再拿赶海来举例,别说内地人了,我这个海滨市里人不一样感到新奇吗?不一样来玩的不亦乐乎吗?”
刘旺财咂巴着烟袋杆一个劲点头。
钱进赶海的时候咋咋呼呼,确实玩的高兴开心。
钱进说:“这叫体验经济,到时候,咱们的咸鱼、鱼干、贝壳工艺品,都是抢手的旅游纪念品。”
“王主任你手巧,到时候组织老姐妹们用贝壳粘点小玩意儿,卖不上大钱不能发家致富,可用来养家糊口没问题!”
王秀兰听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钱进大概讲解了三个十年的计划,等大家伙大概听懂了,他拆解开来挨个详细的讲解。
这份计划是个清晰而宏大的战略构想。
它的出现,如同在闭塞的渔村上空炸响了一声春雷。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目瞪口呆。
钱进侃侃而谈,拿出了笔记本将之前整理的农村发展规划。
他一条一条的详细讲解,把话题从空想空话,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上。
社员们没什么文化,可都有生活经验。
他们听着钱进的话慢慢就跟上他的思维了——这条路走的通,确实可以走!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钱进响亮的声音和屋外风的呼啸。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雪了。
钱进最后说道:“…这一切都必须得做好,咱们得在这八十年代扎下根,然后到了九十年代迈开腿,最后去了下个世纪,整个红星刘家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
刘旺财手里的烟袋锅“吧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都忘了去捡。
刘有余张着嘴,看着钱进,满脸仰慕和敬畏。
王秀兰和几个社员代表激动得脸泛红光,刘旺福这样的老汉都热血沸腾。
听着钱进的安排,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未来。
“钱总队、钱领导,”刘旺福的声音有些哽咽。
等到钱进说完话他站起来走上去,紧紧握住钱进的手,“您、您真是给咱们红星刘家,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啊!”
“我老头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觉得、觉得这日子真有奔头了、真能富裕了!”
他环视着同样激动的众人,“大伙儿说,领导这路子行不行?”
“行!准行!”众人异口同声,声音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力量。
钱进看着激情澎湃的众人,觉得给他们打的鸡血差不多了,还得给他们降降温,否则一个劲升温就把人给烧死了:
“路指出来了,怎么走稳走好,还得靠咱们自己,靠强基固本,靠规矩!”
他在笔记本空白纸张上写下“基础设施与人才升级”、“基层组织与风险防控”两排大字给众人看。
“先说基建。”钱进指着窗外泥泞的道路和空荡荡的沙滩。
“路不通,货难运;没码头,船难靠,这不行啊。”
“一切工作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准备充分,今年开始,1980年开始,咱红星刘家要大干一场。”
“刘队长,等开春雪化了,发动全队劳力去修路,到时候我再想办法帮你们拉赞助、找工程队来修个码头!”
“路不用修的多好,先平整夯实,能走卡车,能让卡车跑起来就行。”
“修的码头更不用大,咱是小渔村,那能停小船即可。”
刘旺财说:“准成,就是这得需要不少钱…”
钱进摆手:“钱不成问题,资金不够,我去找有关单位跑跑‘以工代赈’的项目,争取点国家支持。”
“还有通电,这个是最大的重点!”
他看向刘有余:
“刘会计,你留心着,我估摸着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