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发现工作机会,全家上阵备战(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殊性重新讲解了一遍,然后说道:
“二姐你听我的,你有我和突击队这个后盾,简直可以说是天生适合这份工作。”
“你进入以后确实是临时工,可咱不怕呀,咱表现优秀,以后组织上在考虑给安置办安排工作人员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
魏清欢帮他做主:“这事就这么着了。”
“二姐你放心的去考吧,我亲哥你别光吃,后面下班你得给二姐补课,给她讲讲现在形势新精神、可能的简答题、论述题,我估摸着就是考这个。”
魏雄图是应试教育的高手。
他拿过招聘启事后看了看便有数了:“就抓时事政策,尤其是上山下乡政策、知青返城安置这些最新动态,我给你找几份报纸你仔细看。”
“看看最近上面都提倡啥?有什么新提法?你把这个记住了,考试准没问题!”
钱夕看着对面三人笃定的样子,心里便安定下来。
钱进一手拍媳妇肩膀一手拍大舅哥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托付的郑重:
“二位老师,这是我亲姐,机会难得,我钱某人的家属能不能有个正式着落,就看这一把了。”
“从现在开始,你们二位就是她的老师,请务必每天抽时间给我姐集中补课,务必速成!书本、材料缺啥,去新华书店买!”
“这是全家大事,正所谓古人有云…”
“你可快拉倒吧,怎么整天那么多官腔呢?当官当上瘾了?”魏清欢笑着推开他。
提到这话题,钱程来劲了。
他钦佩的看着钱进说:“我听我们单位的领导说,咱四兄弟是前途似锦,他在市领导的会议桌上都挂上号了。”
“据说市里要委托他新任务,好几个单位在抢他,然后市供销总社还卡着不放手…”
钱进讪笑:“大哥咱玩笑开的好好的,你怎么突然说正事了?”
三哥钱烈忍不住问:“真有好几个单位在抢你吗?不过我觉得在供销社上班挺好吧?”
钱进摆手:“大哥指不定从哪里捕风捉影听来的事呢,完全没有,我只是给其他单位帮了点忙而已,但也是现在组织要求的。”
钱程认真起来:“老四我可不是捕风捉影,是真有领导去开会,回来找我聊起来的。”
钱进说道:“那是领导故意恭维我呢。”
他转头又看向姐姐钱夕,语气软了些,却更坚定:“姐,你也别打退堂鼓,这活儿要是成了,那是正儿八经吃国家饭的,有粮票、有定量的办公室坐着的活计。”
“不比在家里浆洗缝补、到处打零工强千百倍?为了你自己,为了俩孩子,也得拼这一把!”
钱进一番话,既是压力,更是巨大的动力。
钱夕看着弟弟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好用力点头:“行!老四我听你的,去试试。”
接下来的十几天,钱进就又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把书房让出来了,在家里办起一个小小的、另类的“临时补习班”。
钱夕不想给钱进丢脸,也确实想找一份工作,后面学习时候很是上心。
她临时突击的学习资料挺多,几本翻得毛了边的初中数学、语文课本,魏清欢带来的《初中数学精编习题集》,魏雄图自己编订的时事政策摘要小册子。
其中这本小册子最重要了。
上面工整地誊抄着重要社论片段、关键数据和讲话精神核心。
魏雄图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海滨日报》等几份海滨市销量最高的报纸上,用红蓝铅笔提炼了可能考到的热点话题。
也就是知青安置政策、四化建设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等等。
然后半个月过去,考试那天终于来了。
10月15号是礼拜一。
市知青安置办征用了教育局的几间旧教室作考场。
灰白的墙皮有些剥落,墙上贴上了崭新的“向科学进军”的红标语痕迹。
水泥地上固定着油漆斑驳、带着刻槽痕迹的木制课桌课椅。
钱夕进去一看,有些发晕:
几十个年纪大小不一的男女返城知青坐在里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紧张、期盼和对未来的不安。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压抑感。
她惊呆了。
这还是一间考场的考生,合计几个考场一看,这跟考大学差不多啊!
钱夕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发下试卷那一刻,她的手心全是汗。
等一看题目,她当场就笑了。
老娘起早摸黑干了半个月,一个劲的突击初中语文和数学知识。
结果你就拿这考验学生?
全是小学题目!
一张试卷只有两种题,数学计算题和语文小作文。
计算题太简单了,她跟玩一样就扫荡一空,自信肯定是满分。
小作文涉及到的是一些社会热点话题,都被魏雄图给押中了。
所以她写的也很轻松。
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她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写的明明白白。
笔试过后是等待。
足足过了一个礼拜,当一封盖着市知青办大红印章、通知她参加面试的信件送到工人新村的时候,钱夕整个人都在发抖。
钱进对于这个结果早有预知。
如果说这场考试是一本,那钱夕就是主角。
她本身底子不错,又有魏清欢和魏雄图两个考试
“二姐你听我的,你有我和突击队这个后盾,简直可以说是天生适合这份工作。”
“你进入以后确实是临时工,可咱不怕呀,咱表现优秀,以后组织上在考虑给安置办安排工作人员的时候,肯定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
魏清欢帮他做主:“这事就这么着了。”
“二姐你放心的去考吧,我亲哥你别光吃,后面下班你得给二姐补课,给她讲讲现在形势新精神、可能的简答题、论述题,我估摸着就是考这个。”
魏雄图是应试教育的高手。
他拿过招聘启事后看了看便有数了:“就抓时事政策,尤其是上山下乡政策、知青返城安置这些最新动态,我给你找几份报纸你仔细看。”
“看看最近上面都提倡啥?有什么新提法?你把这个记住了,考试准没问题!”
钱夕看着对面三人笃定的样子,心里便安定下来。
钱进一手拍媳妇肩膀一手拍大舅哥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托付的郑重:
“二位老师,这是我亲姐,机会难得,我钱某人的家属能不能有个正式着落,就看这一把了。”
“从现在开始,你们二位就是她的老师,请务必每天抽时间给我姐集中补课,务必速成!书本、材料缺啥,去新华书店买!”
“这是全家大事,正所谓古人有云…”
“你可快拉倒吧,怎么整天那么多官腔呢?当官当上瘾了?”魏清欢笑着推开他。
提到这话题,钱程来劲了。
他钦佩的看着钱进说:“我听我们单位的领导说,咱四兄弟是前途似锦,他在市领导的会议桌上都挂上号了。”
“据说市里要委托他新任务,好几个单位在抢他,然后市供销总社还卡着不放手…”
钱进讪笑:“大哥咱玩笑开的好好的,你怎么突然说正事了?”
三哥钱烈忍不住问:“真有好几个单位在抢你吗?不过我觉得在供销社上班挺好吧?”
钱进摆手:“大哥指不定从哪里捕风捉影听来的事呢,完全没有,我只是给其他单位帮了点忙而已,但也是现在组织要求的。”
钱程认真起来:“老四我可不是捕风捉影,是真有领导去开会,回来找我聊起来的。”
钱进说道:“那是领导故意恭维我呢。”
他转头又看向姐姐钱夕,语气软了些,却更坚定:“姐,你也别打退堂鼓,这活儿要是成了,那是正儿八经吃国家饭的,有粮票、有定量的办公室坐着的活计。”
“不比在家里浆洗缝补、到处打零工强千百倍?为了你自己,为了俩孩子,也得拼这一把!”
钱进一番话,既是压力,更是巨大的动力。
钱夕看着弟弟不容置疑的眼神,只好用力点头:“行!老四我听你的,去试试。”
接下来的十几天,钱进就又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把书房让出来了,在家里办起一个小小的、另类的“临时补习班”。
钱夕不想给钱进丢脸,也确实想找一份工作,后面学习时候很是上心。
她临时突击的学习资料挺多,几本翻得毛了边的初中数学、语文课本,魏清欢带来的《初中数学精编习题集》,魏雄图自己编订的时事政策摘要小册子。
其中这本小册子最重要了。
上面工整地誊抄着重要社论片段、关键数据和讲话精神核心。
魏雄图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海滨日报》等几份海滨市销量最高的报纸上,用红蓝铅笔提炼了可能考到的热点话题。
也就是知青安置政策、四化建设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等等。
然后半个月过去,考试那天终于来了。
10月15号是礼拜一。
市知青安置办征用了教育局的几间旧教室作考场。
灰白的墙皮有些剥落,墙上贴上了崭新的“向科学进军”的红标语痕迹。
水泥地上固定着油漆斑驳、带着刻槽痕迹的木制课桌课椅。
钱夕进去一看,有些发晕:
几十个年纪大小不一的男女返城知青坐在里面,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紧张、期盼和对未来的不安。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压抑感。
她惊呆了。
这还是一间考场的考生,合计几个考场一看,这跟考大学差不多啊!
钱夕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发下试卷那一刻,她的手心全是汗。
等一看题目,她当场就笑了。
老娘起早摸黑干了半个月,一个劲的突击初中语文和数学知识。
结果你就拿这考验学生?
全是小学题目!
一张试卷只有两种题,数学计算题和语文小作文。
计算题太简单了,她跟玩一样就扫荡一空,自信肯定是满分。
小作文涉及到的是一些社会热点话题,都被魏雄图给押中了。
所以她写的也很轻松。
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她只用了一个小时便写的明明白白。
笔试过后是等待。
足足过了一个礼拜,当一封盖着市知青办大红印章、通知她参加面试的信件送到工人新村的时候,钱夕整个人都在发抖。
钱进对于这个结果早有预知。
如果说这场考试是一本,那钱夕就是主角。
她本身底子不错,又有魏清欢和魏雄图两个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