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73章 调查启动,毒燕窝案

第173章 调查启动,毒燕窝案(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道能打听,你先等我一下,我打个电话。”  

陈友男的人脉很厉害。  

两个越洋电话打出去便得到了相关信息:“马来西亚确实有一批所谓的血燕窝出问题了,具体内容说不清楚,但是港岛的《华侨日报》有专题报道。”  

“这样,我帮你搞一份报道这件事的报纸,不过得等几天,托人从南边带过来,你急不急?”  

“急!”钱进用力点头,“关系到可能危害群众健康、扰乱供销市场的大问题!”  

陈友男揶揄他:“也关系到你立功的大问题。”  

钱进两手一摊:“我在乎这个呢?对我来说,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进步是最好的…”  

“跟你靓仔开玩笑啦。”陈友男弹掉烟蒂,“既然着急,我帮你想办法加快搞来报纸。”  

他又打了两个电话,最后说:“我找人给你带过来,明天有港岛的朋友飞首都,他可以带过来报纸来,但要送到咱这里,最快也得后天。”  

钱进欣喜若狂。  

这老哥太给力了!  

初十下午,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悄然放到了钱进的办公桌上。  

他强压住心跳,等下班回到书房,才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几张折迭整齐、散发着油墨和遥远海洋气息的报纸,繁体竖排,日期都是近一个月的港岛《华侨日报》。  

他快速翻动着,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社会新闻版、经济版、副刊…  

最后一则位于经济版的专题报道像烧红的烙铁烫了他的眼睛:  

《惊爆!市面“血燕”多为染色毒燕窝,大马出口商涉造假被捕》  

就是这个!  

专题报道首先引用了一篇吉隆坡报讯:  

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商“万隆记”日前因涉嫌大规模生产、销售化学染色假“血燕”窝,被当地卫生及贸易部门联合查处。  

据悉,该商行以白燕窝为原料,长期使用劣质工业染料及高浓度亚硝酸盐进行染色熏制,伪造“血燕”特有红色,牟取暴利…  

其产品主要销往港台及部分东南亚地区…  

执法人员在窝点查获大量染色剂及半成品,化验结果显示,所谓“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长期食用恐中毒并引发身体癌变…  

该商行负责人林某等已被警方拘捕,涉案货品正被追缴。卫生部门呼吁市民切勿迷信“血燕”滋补奇效,谨防上当…  

这篇报讯非常详细,钱进仔细看了两遍才往下继续看。  

下面内容是搭配的黑白照片: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燕窝盒子,包装风格与钱进书桌上那盒不太一样。  

但包装这东西处理起来最简单了。  

钱进一拍桌子,他估计进入国内市场的这批所谓高档珍品血燕窝就是马来西亚这批被查处的假货。  

还不止是假货。  

不光是以次充好。  

它是投毒!  

上纲上线一下,这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谋财害命!  

不管是刘大柱说的还是这包装上写的,都是中央供销总社引进的马来西亚珍品,可珍品源头竟然是一个已被查封、用毒药染色的黑窝点。  

那问题就来了。  

这毒燕窝是怎么绕过监管,披上“正规进口”的外衣,流入国内,甚至流到了一个个领导干部手里的?  

不过这事倒是有个好处。  

不坑老百姓啊!  

来源大概有数了,钱进接下来还需要对这个血燕窝进行实际检验。  

燕窝在国内有着源远流长的饮用文化,属于珍贵中药材行列,所以他这两天打听了,要想知道一款燕窝品质,那得去找中药师掌眼。  

海滨市有药材公司,属于供销总社下属单位。  

钱进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打听到了一位很有威望的退休老药师周秉昆。  

周老出身当地百年老号“宏济堂”,解放前就是鼎鼎有名的中医大家,他在健康调理方面是大拿,所以很了解各类补品、中药珍品。  

现在老爷子在工作上退休了,但平时带徒弟。  

他家在一条安静巷子里,从门口到屋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钱进带了一本民国出版的中药材大辞典当礼物登门。  

这是他在商城找到的盗版书。  

正版价值几十万!  

不过他估计老爷子手里没有正版书,这样盗版书只是纸张上跟正版书有区别,内容区别不大,没什么问题。  

周老本来在给几个中年人讲课,听闻钱进身份和来意后,便赶紧招呼钱进进书房。  

等钱进再把礼物拿出来,老爷子摘掉老花镜将书放到眼前仔细看,很激动的拿着巴掌拍桌子:  

“是这本书,是这本书,我当初进宏济堂做学徒,师傅最早就是拿着这本书给我们小子们长见识…”  

“多少年喽、多少年喽,没想到我老头快要入土了,又看到故书了…”  

重礼当前,老爷子自然是卖力帮忙。  

他听完钱进的讲述,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那钱主任把血燕窝拿出来给我看看,您是为国为民的热忱心思,老夫没说的,肯定要竭尽所能为您效力!”  

钱进展示出血燕窝。  

老爷子立刻起身净手,取来一套专用的白瓷盘、镊子、放大镜,打开了台灯。  

他将那盏暗红褐色的血燕轻轻放入白瓷盘中,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动、翻转,对着光线反复观察纹理和透光性。  

又用特制的细针,轻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