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65章 王牌产品面世,改革开放来了

第165章 王牌产品面世,改革开放来了(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试这个袖笼弧线,张总师这些日子很辛苦,她是拆了改、改了拆,一天折腾个十五六回是常事!”  

后面是上门襟拉链和钉双排扣。  

这个工作算是最简单的了,只要位置精准就行。  

其中窍门在于双排扣因为受力大,背后的固定还得特别加强。  

一大队的女工们飞针走线,拉链和扣子开始出现在衣服上。  

张红梅有了喘息机会,赶紧端起桌上那个印着红星的搪瓷缸喝水。  

钱进打下手,给她加上了一包润喉茶。  

张红梅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继续进行演示:  

“最后是‘里布装配’。里布的侧缝要留足两公分的缝份,袖山要留出两公分的吃势,这样套上去才平顺,不揪着。”  

“把里布和面布反着套在一起缝合,再整个翻过来…这一步,手要稳,心要细,里子面子都得服服帖帖,不能拧着劲儿。”  

钱进看的点头。  

女工们学习态度很好,一个个戴着顶针,在缝纫机前全神贯注操作。  

机针哒哒作响,线迹如蚁行般细密。  

张红梅像监考老师一样围绕着女工们转悠,谁哪里有问题她一眼能看出来,必须立马拆线重新缝制。  

她已经吃透了这件风衣。  

风衣在她心中已不再是一件简单的衣物,而是一个由无数精密齿轮咬合运转的复杂机器。  

她有条不紊的教导女工们按顺序缝制,一件件风衣越来越像样子了。  

但这样还不行。  

风衣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造型,这样整烫定型是门面。  

驳领要烫出锋利的折线,肩部要圆润饱满,全靠蒸汽熨斗的功夫。  

温度得根据面料随时调,羊毛高了会烫焦,化纤低了又定不住型。  

还得小心‘极光’——熨斗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布料反光发亮,那就成了次品。  

钱进跟着学习,好歹把流程走完了。  

女工们欢欣鼓舞,她们擦掉额头汗水,纷纷拿起自己面前的蓝色风衣兴奋的看。  

王丽娟对钱进招手:“钱总队,快来穿上试试,你看看我这风衣做的怎么样?”  

这是男士风衣。  

现场只有钱进一个男人,自然就当仁不让成了模特。  

这也是张红梅把他叫来的主要原因。  

钱进身材高挑、肌肉结实发达,正是穿风衣的衣服架子。  

王丽娟伺候他穿上风衣。  

勾肩搭背围观的女工们纷纷发出‘呵’的赞叹声。  

厂房里有试衣镜。  

钱进上去看了看。  

很帅。  

比杜丘还帅!  

张红梅看到这一幕,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欣赏的看着钱进,下意识的点头、下意识的红了眼眶。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服装厂终于出产了王牌产品!  

在她眼里喇叭裤不是能担起一个服装厂牌面的商品,这裤子很好生产,甚至有些心灵手巧的姑娘都能自己改造。  

可双排扣风衣不一样。  

这肯定不是一般小作坊能生产的衣服。  

泰山路人民服装厂,终于算是在同行行业里站住了!  

窗外的风雪似乎更猛烈了,呼啸着撞击着厂房的铁皮屋顶,发出沉闷的轰鸣。  

炉子里的煤球“啪”地轻响一声,裂开一道缝,火光随之更加炽烈。  

钱进跟玩换装游戏一样,一次次的试穿风衣。  

有大有小,型号不一。  

他穿上主要是看看大概情况,看看有没有需要回炉改造的地方,倒是不需要多么合身。  

要看看合身情况下风衣的情况,有人来试穿。  

当天风衣出产,劳动突击队的男队成员闻声而来…  

他们可是看过《追捕》电影的,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杜丘梦。  

杜丘的蛤蟆镜早就有了。  

如今杜丘的喇叭裤已经有了,又出现了杜丘的风衣。  

队员们抢先内购。  

风衣定价是五十元。  

这不是钱进和服装厂自己内部定价,是他们给出建议价,然后交由物价局核定出厂价,最终订了这么个高价。  

然后还是被抢购了!  

队员们现在可不差钱。  

即使差钱的,面对杜丘风衣也忍不住,哪怕借钱都得买一件!  

海滨市的12月和1月是很冷的,到目前雪都已经下了好几场了。  

现在该穿棉袄棉裤了,早上晚上上下班的自行车大军则裹上了绿色军大衣。  

在这个正变得臃肿的世界里,蓝风衣和喇叭裤的出现就成了一条风景线。  

人民流动食堂的青年骚包们清一色的此等装扮,白天脸上再扣上一个蛤蟆镜。  

他们走到哪里都感觉自己是最靓的崽。  

当然他们这样的打扮确实是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人的目光:  

青年男女们看到这一身惊呼‘杜丘装’。  

中年人对风衣很感兴趣。  

老头老太太们看到这个打扮则捶着自己的老寒腿、老风湿腿笑话自己的接班人来了。  

不管怎么说。  

蓝风衣的出现配合还在上映的《追捕》,一下子获取了相当大的关注度。  

其实人民流动食堂的队员们不太冷。  

冬天烧烤停下,是鲜汤煮和麻辣烫的天下,而这两样全靠火炉撑着生意。  

他们围着火炉做买卖,顾客多了忙起来不冷,顾客少了烤着火也不冷。  

如此一来他们更加张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