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507章 帝国的农场

第1507章 帝国的农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英国人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即使是身处非洲,赫鲁晓夫不仅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英国将向长安派出特使的情报,而且还知道他们将要讨论的内容。  

首相说个笑话卢比扬卡先笑了——这从来不是笑话,而是事实,毕竟,唐宁街早就被俄国渗透成了筛子的。  

“他们居然要让一个几岁的王子去统治东非…这可真是可笑至极!”  

将情报合上,递给一旁的随员,虽然嘴上说着可笑,可是赫鲁晓夫的眉头却皱成了一团。  

“这也意味着李要来了…”  

提到“李”的时候,赫鲁晓夫的眉头锁的更紧了,就内心深处来说,只要有一丝可能,他都不愿意和李毅安发生冲突。  

赫鲁晓夫是了解李的,他从来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就像在雅加达,虽然他停止了空中的轰炸,但是特种战争并没有停止,现在雅加达当局完全处于劣势。  

至于向雅加达派遣军队的想法…赫鲁晓夫动过,但是他很清楚,不能那么干,因为那里是sea的红线。  

sea的红线不是用来织地毯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任何国家踩上那道红线,都会付出代价…  

“真的很麻烦啊!”  

嘴上这么说着,赫鲁晓夫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投向了窗外,公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玉米地。  

这些玉米地是本地的农场!  

由苏联援建的农场,在过去的几年中,上万名苏联工程师、农业专家以及农场工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曾经荒凉的土地,变成了现代化的农场。  

“那就是友谊引水渠吧!”  

赫鲁晓夫指着远处的水渠问道身旁边的苏联大使。  

“是的,就是它将的水源从河道引入农场,在过去的几年中,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他们修建了376座水库还有18356公里的水渠,靠着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这里的土地才变成肥沃的农场…”  

大使在回答时,又特意说道:  

“我们的农场。”  

“是的,是我们的农场!苏联的农场!”  

即便是怀揣着要解放全人类的梦想,但是赫鲁晓夫的言语之中,还是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了他内心中的真实想法。  

苏联的农场!  

即使是这里是另一个国家,那又怎么样呢?  

是苏联建设了这里的一切。  

满怀期待与激动,一行人终于踏上了那片农场土地。路途的遥远与颠簸,在这一刻仿佛都化为了无形,因为眼前这片辽阔的玉米地,早已将赫鲁晓夫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农场经理热情地在前面带路,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脚步轻快地带领人们穿梭在那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向他们介绍着农场的生产情况。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新的试验,以秸秆作为主饲料养牛,然后再将牛粪制成堆肥,施种到田间,作为肥料使用…”  

其实,也就是国际谷物公司的作法,不过,在这里则变成了苏联农业专家的创举。  

“这样很好,既收获了玉米,也获得了牛肉,你们在尽快总结出经验,在国内进行推广…”  

赫鲁晓夫看着那些玉米,它们长势喜人,玉米杆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即将丰收的喜悦。  

“看这片玉米地,长得多好啊!”  

赫鲁晓夫骄傲地指着那些玉米对人们说道。  

“我早就说过,玉米,玉米才是最重要的粮食,它可以作为饲料,变成肉,供应到我们的餐桌上…”  

作为大名鼎鼎的玉米帝,赫鲁晓夫对于玉米的痴迷程度,完全因为一个原因——人民要吃肉!  

米高扬立即跟着附和道:  

“是的,尼基塔,有了玉米,也就有了肉,有了肉,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  

“是啊!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我们才能让全世界证明——我们才是人类的未来!”  

赫鲁晓夫的神情中充满了期望,那是对未来的期望。  

“您看,那些收割机来了…”  

只见远处一台台收割机正轰鸣运转。只见一排排玉米杆在庞大的收割机下应声倒下,然后被抛弃在一旁的空地上。紧接着收割机出谷口不断的喷吐出玉米粒,黄灿灿的玉米粒像河水一样被灌输到卡车车厢里。  

赫鲁晓夫站在玉米地旁,看着那些忙碌的工人们。他们之中有苏联人,有本地人。  

他们有的驾驶着收割机在玉米地里穿梭,有的则驾驶着卡车将玉米粒送往农场的烘干厂,在那里经过烘干后,就会装上火车,运往港口,经过苏伊士运河,运回苏联。  

这些玉米用来偿还苏联贷款的,虽然他们每年出口几千万吨玉米,可埃塞俄比亚欠下的债务并没有减少多少,毕竟,他们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化肥以及农业机械,而且门格图斯还需要壮大他的军队,这意味着他需要更多的军火。  

总之,埃塞俄比亚的债务在不断的增加之中,而玉米就是他们还债的一种方式。  

只要一想到年可以在这里获得上千万吨玉米,赫鲁晓夫的内心就是激动的,毕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埃塞俄比亚才成为了苏联的农场。  

当然了,赫鲁晓夫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谁?  

是长安的那位老朋友。  

当年kgb获得的一份情报让赫鲁晓夫把目光投向了非洲,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苏联对非洲的援助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仅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