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145章 非洲帝国的隐患

第1145章 非洲帝国的隐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每一个国家都渴望富强!  

尤其是二战后,几乎每一个新生国家,那些睁眼看的本国精英们,都怀揣着某种富强的梦想!  

别说是在亚洲,即便是在非洲,同样也是如此。  

埃塞俄比亚!  

在二战前,它是整个非洲唯一的独立国家!  

那会它叫做阿比西尼亚。  

这个国家历史极其悠久,统治着埃塞俄比亚的所罗门王朝声称他们是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直系后裔——这甚至带有某种神话兴致。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战前非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在19世纪时,他们甚至曾击败了意大利的入侵!  

因此名扬世界。尽管在二战前,这个国家曾经为意大利占领,但是在盟军的帮助下,这个国家得到了光复。  

在国家光复之后。海尔·塞拉西皇帝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宣布“此日是埃塞俄比亚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为了表示同过去的历史有所区别,皇帝宣布将国名改为更加庄重的“埃塞俄比亚”。  

战后的埃塞俄比亚迎来了其历史上最美好的时期,没有的列强的入侵威胁,国内的政治精英们也在那里制定着雄心勃勃的计划——企业改变这里落后的现实。  

亚的斯亚贝巴。  

意为“鲜之城”,城市依恩陀陀山所创建,主要大街傍水流而修。街道旁奇烂漫,这也是其“鲜之城”的来源。虽然这里地处热带,但是因为其位于海拔2400多米,所以城市一年四季如春。  

在城市内外到处都是桉树,苗条修长,苍苍郁郁,这种引自澳洲的树木生长迅速,是70多年前,在此建都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为解决首都的薪柴和建筑材料问题,在欧洲顾问的建议下号召百姓广为栽种,同时由国家廉价提供树苗,并免征种植树木的土地税。不到二十年间桉树不但长满全城,更在城市四周形成一个宽阔的绿化带。  

而南洋驻埃塞大使馆,就位于这郁郁葱葱的桉树林附近,当微风从树林吹来时,整个大使馆内宛如开了空调一般,凉气逼人。  

在距离大使馆不远的树林下的草坪上,几名使馆的工作人正悠闲地享用凉风,而在不远处,几名埃塞人正在为他们烤制烤肉。  

“舒服啊,这里虽然靠近赤道,温度却如此的宜人,说它四季如春也不为过。”  

坐在折椅上的田承华享受地感叹道。  

他是刚刚上任的情报官,负责南洋在埃塞情报工作,因为这里并不是南洋的情报工作重点,所以,他的手下一一共也就只有三个人。  

“的确如此,处在高原的缘故,所气候特别宜人,跟平原地区完全不是一回事,想想前年海德拉巴,一天之内都能给我热晕了两三回。”  

柳德文的话声刚落,刘树邦就笑道,  

“哈哈,夸张了,那里不比长安热。”  

“可是没空调啊!况且,当时是在野外,一呆就是四五天。”  

这倒是实话,情报人员不可天天呆在办公室里,他们的工作是天天出去。  

很快,烤肉就上来了,在三个人享用着冰镇的啤酒与烤肉的时候,柳德文主动的介绍起了埃塞俄比亚情况。  

“埃塞俄比亚,说是属于英镑区,但是现在这里受美国的影响更大,从五二年起,美国根据“第四点计划”向埃塞俄比亚提供经济援助。  

截止到目前,美国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9670万美元的援助,为其建立起食品加工厂、织品制造厂、油籽提炼厂、玻璃厂等企业。目前对埃塞俄比亚的援助额达到美国对非援助总额的一半。  

埃塞俄比亚国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上面是美籍行长布洛尔斯的签字;美国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修复公路的贷款;美国人还担任国家计划局、公路局的局长和皇室家庭总管。”  

对于这些情况,田承华在来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他吃了一口烤肉,问道。  

“那么我们在这里的影响力呢?”  

“工程啊,美国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了修复公路的贷款,南洋的公司帮助他们建设公路,我们的影响力,基本上就是这个。”  

“也不全对。”  

刘树邦反驳道:  

“我们的影响力还是有的,本地市场上70的进口工业消费品都来自南洋,他们穿的、用的,包括路上的汽车,大部分都是南洋制造。”  

“还有飞机,皇帝去年订购了一架c717。”  

柳德文口中的皇帝,就是那位海尔·塞拉西皇帝。  

“其实,他原本是想订购的c707的,不过呢,707太大不适应这里的机场。”  

“主要还是因为太贵吧!”刘树邦笑道。  

“这个地方怎么说呢?虽然在这个国家,有一些开明人士试图将这个国家引入现代化。  

但是整体上来说,直到现在,除了来自美国的外援以外,这里几乎没有多少变化,埃塞俄比亚的主要收入来自关税和国内税收,咖啡、烟草、兽皮是其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虽然奴隶买卖消失了,象牙贸易也因中部非洲持续十几个世纪的捕猎而消失。  

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外是一片中古的世界。除了欧洲人经营的一些现代化农场以外,几乎拥有全部土地的埃塞俄比亚教会和大贵族,仍然按照几千年以来的惯例向农民们收取实物地租。此外,农民还要服劳役、缴纳公路和桥梁的建筑税以及教堂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