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向着清流领袖迈进的严嵩(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陛下,一心会将郝氏杀夫案的卷宗整理完毕了。”
“拿过来。”
朱厚熜接过案卷,翻开查看。
起初还是大致看看,毕竟只不过是一起民间的旧案,并非郭勋那种涉及大礼议新贵的重案。
但很快,速度就慢了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因为这份卷宗不仅符合格式规范,内容上更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供词完整,从去年断案的原告、被告、证人供词,到今年重新审理的所有证人,逐字记录,有些话语一看就知是百姓所言,不做修饰删改,避免曲解本意。
其次是证据,物证为凶器、赃物,书证为契约、遗嘱,勘验笔录包含尸格与现场图,附列清晰。
最后是审问过程,其中就有海玥安排多名女犯出列,让灯草胡同的百姓指认郝氏的细节。
而法律依据也穿插其中,皆引用《大明律》。
这一段就不是海玥的手笔了,而是回到书院后,让弟弟海瑞也参与进来,补充后的成果。
“发于刑部传阅,往后的卷宗,以此为例!”
朱厚熜欣然下令。
此番案情突如其来,他原本是有一番安排的。
大礼议新贵的精力,理应放在推行新政上,那是关系到国家强盛的重中之重,不该为这等杂事分心。
而寄托希望的,正是去年因天地分祭,表现突出的夏言。
朱厚熜相信夏言的能力,给予这个机会,也是让这位证明,自己并非谄媚君上的小人,而是为君上分忧的能臣,同样也让张璁产生些危机感,不要因昔日的功劳有恃无恐。
结果夏言的所作所为,不能说令他失望,只能说完全被一心会比了下去。
朱厚熜甚至途中忍不住透题,吩咐内侍将案情的真相告知,结果夏言居然去找一心会联手!
这一步不能说错,毕竟那是最有利局势的选择,可朱厚熜最厌恶的,就是臣子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
即便是忠臣之间,如此私下勾连,置天子于何地?
好在一心会更加纯粹,查案就是查案,办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忠诚的体现。
“不枉朕慧眼识珠!”
朱厚熜欣然之余,不禁生出另一个念头。
本来他是想要好好安排夏言,用来制衡权势越来越大的张璁,哪怕给事中官品低微,但只要得了圣眷,还怕不能火速提拔?
但现在来看…
或许有一位更合适的人选?
无论是士林威望,还是官场资历,都更深厚的人!
“且看严嵩有没有这份担当了!”
国子监。
窗外北风呼啸,斋舍里面,海玥四人都缩在被子里。
不得不说,北京的天是真冷啊,如今已近三月,依旧风雪飘摇,冰寒刺骨。
别说没有习武的海瑞三人,就连海玥都喜欢这暖烘烘的被窝,正拿着一本水浒传看得起劲,特意把床铺挪到边上的严世蕃凑了过来:“明威,汤府的后续,我们真就不管了?”
“毋须我们操心。”
海玥头也不抬:“当今陛下有太祖之风,这种百官威逼天子的事情,不会在他身上发生。”
严世蕃想到左顺门哭谏和李福达大狱,哦了一声。
但片刻后,他又悄咪咪地凑过来,低声道:“如果动手的是我爹,明威可有建言?”
“嗯?”
海玥的视线终于从林冲风雪山神庙上移开,露出郑重之色:“当真?”
严世蕃低声道:“家严告诫我,此事万万不可告知外人,但在我心中,明威早就不是外人,而是亲兄弟,这件事自然能告诉你!”
‘嘉靖让严嵩主持这起大案?’
海玥有些意外,仔细想了想,低声道:“陛下信重严伯父,这是来日入阁的良机啊!”
严世蕃在被子里搓了搓手,兴奋地道:“是!是啊!”
海玥接着道:“但这件政务极其艰巨,稍有不慎,严伯父就会背负骂名!”
严世蕃不搓手了,忐忑起来:“是…是啊…”
当忠勤贞一的玉印与陛下的口谕一同传到吏部,严嵩接旨的同时,心情也是狂喜与忐忑交杂在一起。
他曾经千方百计地希望得到陛下的关注,为此不惜让自己的独子陪着桂萼的幼子一同读书,给对方当跟班当了三年,结果由于大礼议圈子的排外性,还是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阴差阳错之间,他反倒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可同时面临的任务,也是凶险至极。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张璁、桂萼、方献夫等重臣,推行新政,千难万险,诸多阻挠。
张璁的身体每况愈下,桂萼脸色差得朝臣都能看出来,方献夫已有急流勇退的想法,可见处境的艰难。
而这群重臣身边还有着诸多朝臣的帮衬,都到了这个地步,严嵩自忖虽然在国子监祭酒的任上,培养了不少学生,可与那边相比,就差得远了。
他如果大刀阔斧地办理此案,到底是会位极人臣,真正进入统治的核心圈呢?还是连如今的吏部左侍郎都保不住?
所以严世蕃的疑问,也代表严嵩的困顿,甚至不惜请教小辈。
海玥稍稍沉默,缓缓地道:“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
严世蕃微微色变:“这太严苛了吧?
“拿过来。”
朱厚熜接过案卷,翻开查看。
起初还是大致看看,毕竟只不过是一起民间的旧案,并非郭勋那种涉及大礼议新贵的重案。
但很快,速度就慢了下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因为这份卷宗不仅符合格式规范,内容上更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供词完整,从去年断案的原告、被告、证人供词,到今年重新审理的所有证人,逐字记录,有些话语一看就知是百姓所言,不做修饰删改,避免曲解本意。
其次是证据,物证为凶器、赃物,书证为契约、遗嘱,勘验笔录包含尸格与现场图,附列清晰。
最后是审问过程,其中就有海玥安排多名女犯出列,让灯草胡同的百姓指认郝氏的细节。
而法律依据也穿插其中,皆引用《大明律》。
这一段就不是海玥的手笔了,而是回到书院后,让弟弟海瑞也参与进来,补充后的成果。
“发于刑部传阅,往后的卷宗,以此为例!”
朱厚熜欣然下令。
此番案情突如其来,他原本是有一番安排的。
大礼议新贵的精力,理应放在推行新政上,那是关系到国家强盛的重中之重,不该为这等杂事分心。
而寄托希望的,正是去年因天地分祭,表现突出的夏言。
朱厚熜相信夏言的能力,给予这个机会,也是让这位证明,自己并非谄媚君上的小人,而是为君上分忧的能臣,同样也让张璁产生些危机感,不要因昔日的功劳有恃无恐。
结果夏言的所作所为,不能说令他失望,只能说完全被一心会比了下去。
朱厚熜甚至途中忍不住透题,吩咐内侍将案情的真相告知,结果夏言居然去找一心会联手!
这一步不能说错,毕竟那是最有利局势的选择,可朱厚熜最厌恶的,就是臣子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
即便是忠臣之间,如此私下勾连,置天子于何地?
好在一心会更加纯粹,查案就是查案,办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忠诚的体现。
“不枉朕慧眼识珠!”
朱厚熜欣然之余,不禁生出另一个念头。
本来他是想要好好安排夏言,用来制衡权势越来越大的张璁,哪怕给事中官品低微,但只要得了圣眷,还怕不能火速提拔?
但现在来看…
或许有一位更合适的人选?
无论是士林威望,还是官场资历,都更深厚的人!
“且看严嵩有没有这份担当了!”
国子监。
窗外北风呼啸,斋舍里面,海玥四人都缩在被子里。
不得不说,北京的天是真冷啊,如今已近三月,依旧风雪飘摇,冰寒刺骨。
别说没有习武的海瑞三人,就连海玥都喜欢这暖烘烘的被窝,正拿着一本水浒传看得起劲,特意把床铺挪到边上的严世蕃凑了过来:“明威,汤府的后续,我们真就不管了?”
“毋须我们操心。”
海玥头也不抬:“当今陛下有太祖之风,这种百官威逼天子的事情,不会在他身上发生。”
严世蕃想到左顺门哭谏和李福达大狱,哦了一声。
但片刻后,他又悄咪咪地凑过来,低声道:“如果动手的是我爹,明威可有建言?”
“嗯?”
海玥的视线终于从林冲风雪山神庙上移开,露出郑重之色:“当真?”
严世蕃低声道:“家严告诫我,此事万万不可告知外人,但在我心中,明威早就不是外人,而是亲兄弟,这件事自然能告诉你!”
‘嘉靖让严嵩主持这起大案?’
海玥有些意外,仔细想了想,低声道:“陛下信重严伯父,这是来日入阁的良机啊!”
严世蕃在被子里搓了搓手,兴奋地道:“是!是啊!”
海玥接着道:“但这件政务极其艰巨,稍有不慎,严伯父就会背负骂名!”
严世蕃不搓手了,忐忑起来:“是…是啊…”
当忠勤贞一的玉印与陛下的口谕一同传到吏部,严嵩接旨的同时,心情也是狂喜与忐忑交杂在一起。
他曾经千方百计地希望得到陛下的关注,为此不惜让自己的独子陪着桂萼的幼子一同读书,给对方当跟班当了三年,结果由于大礼议圈子的排外性,还是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阴差阳错之间,他反倒得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可同时面临的任务,也是凶险至极。
前车之鉴摆在那里,张璁、桂萼、方献夫等重臣,推行新政,千难万险,诸多阻挠。
张璁的身体每况愈下,桂萼脸色差得朝臣都能看出来,方献夫已有急流勇退的想法,可见处境的艰难。
而这群重臣身边还有着诸多朝臣的帮衬,都到了这个地步,严嵩自忖虽然在国子监祭酒的任上,培养了不少学生,可与那边相比,就差得远了。
他如果大刀阔斧地办理此案,到底是会位极人臣,真正进入统治的核心圈呢?还是连如今的吏部左侍郎都保不住?
所以严世蕃的疑问,也代表严嵩的困顿,甚至不惜请教小辈。
海玥稍稍沉默,缓缓地道:“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
严世蕃微微色变:“这太严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