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章 海氏兄弟

第一章 海氏兄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大明天下,有北直隶、南直隶、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俗称“两京一十三省”。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十府及罗定直隶州一州。  

十府中位于最南方的,是地处海南岛上的琼州府。  

琼州府治,在琼山县。  

这里于汉唐时属崖州,所谓天涯海角,孤悬海外,在中原人看来,实属荒蛮之地。  

所幸如今已是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作为琼州府最为繁华的地方,琼山县的城景也像中原城镇一般,砖瓦建筑林立,街道宽敞,行人往来,商贩叫卖。  

区别在于,中原小贩皆清一色的汉子,这里则多有女子身影,挑着担子,吆喝叫卖。  

年轻的往往打扮得花枝招展,眼波流转,有的露腿赤足,落落大方,引得行人频频侧目。  

只是这一日,大伙儿都顾不上看窈窕的小娘子了。  

府衙差役捕手出动,手持棍棒清场,被驱赶到两侧的行人先是莫名其妙,待得护卫的人马自州衙而出,中央拱卫着一台大轿,招摇过市时,又忍不住议论开来。  

“那轿子里坐的是谁?好大的排场!京师来的大官人么?”  

“你竟不知?是安南国的王子出使啊!七日前就来了琼山,一直住在衙门里呢!他的手下每日出来采买,出手可大方了,都是要最好的!”  

“安南…哦,交趾啊!”  

大明永乐朝,曾将交趾收复,定为两京一十四省,后裁撤,交趾重新独立,对内称“大越”,对外称“安南”,以藩属自居。  

对于安南国,广西和云南的百姓无疑更加熟悉,毕竟接壤,边境之地还有摩擦,但这里是广东海南,安南的商贾倒是偶尔坐船来此,可什么时候见过一国的使节?  

“安南人入京朝贡,此后走我琼山北上么?”  

“好事啊!这群安南人喜欢什么,赶明儿都卖它!”  

瞧热闹的百姓交头接耳,察觉到商机的商贩兴高采烈,府衙官员骑在马上,与轿子并列,语气里则带着无奈:“黎正使莫要忘了自己的职责,还是回府衙吧!”  

“小王本盼着尽早上京,奈何顾府尊不允,只让我耐心等待。承蒙诸位盛情款待,感激不尽,只是这府衙的日子,实在令人烦闷难耐…”  

一道清朗的声音从轿子里传了出来,说的是大明官话,只是口音略显古怪:“年前偶得一部新刊出像西游释厄传,小王读后,叹为观止,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可惜只写到三十回,后续便无下文,听闻此书正是贵府才子所作,若能得见作者一面,实乃了却一桩心愿,还望邵推官成全,圆小王此愿!”  

府衙官员皱起眉头:“我琼州书肆里多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韵府群玉青楼韵语,琳琅满目,黎正使若是喜欢演义之作,大可随意阅览。”  

安南王子失笑的声音从轿子里飘出:“不同!大不相同!小王独爱西游,烦请带路,见一见那位才子!”  

“也罢,走吧!”  

一行人浩浩荡荡,穿行街市,朝着西南而去。  

琼山县终究不比江南大镇,半个时辰未到,一片青瓦高墙的建筑群便遥遥印入眼帘。  

书声琅琅,墨香轻飘,颇有几分人文荟萃。  

轿子落下,一位相貌儒雅,身材削瘦的男子从中走出,正是安南王子,府衙官员也下马,介绍道:“那便是东坡书院,琼山县学所在。”  

安南王子打量着书院,由衷地道:“久仰了!”  

府衙官员一奇:“黎正使早早听过这座书院?”  

安南王子眼珠转了转,微笑反问:“唐宋八大家文钞里的东坡先生,小王岂能不知?”  

“原来如此!”  

府衙官员恍然,露出敬意:“四百多年前,花甲之年的东坡居士,三次受贬,至海南儋州,办学堂,兴学风…”  

去岭南吃荔枝,是古代官员避之不及的噩梦,更别提直接贬到海南岛上,再下去就要去海里了,苏轼当年是真的挺惨,六十多岁的老人,还被这样折腾。  

然而这位大文豪,却很豁达。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些诗词绝非牢骚与自嘲,苏轼到了儋州,不仅没有颓废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反倒大办学堂,吸引了许多文人一路远行追随,连带着整个海南的学风都盛行起来。  

琼山与儋州同属海南,当年苏轼一叶孤舟,渡海而来之际,就曾借寓琼山的金粟庵,后来朝廷赦免,苏轼北返时,又于琼山暂住。  

琼山本地人为纪念,便建了一座书院,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三十年前黎乱被毁,重新修葺,成了琼山县学,时人依旧习惯于称呼其作东坡书院。  

安南王子聆听着,神色有些漫不经心,似乎对于过往的历史并不在意,等到介绍完毕,倒是迫不及待地道:“小王知晓了,我们去见一见那位编著西游的大才子吧!”  

府衙官员有些不悦,侧头看向一下随行的师爷。  

师爷心领神会,快步由侧门进入书院,先一步去寻人。  

“请!”  

府衙官员则领着安南使节一行,朝着书院走去,正巧教谕和训导匆匆迎出。  

“啊?什么游?西什么?”  

琼山县学的教谕是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慢吞吞的,口齿不清,好半晌才弄明白说的是啥,神色顿时变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