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造劫诸天,从天龙剑挡万军开始 > 第九章 一心二体,一体双面

第九章 一心二体,一体双面(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宝树看向尊折腾首座七枚。  

“七枚师兄,这里交给我。”  

“还要劳烦师兄去后山看看,到底发生了何事。”  

七枚身为悬空寺近战攻击第一人,毫不犹豫的冲向后山。  

可随着他的靠近,刺耳的嗡鸣对他的影响便愈深。  

最后,他不得不运转不动明王身,才能勉强靠近战场中心。  

看到弥散天地的魔气,化作一柄巨剑,抵住了讲经首座的九环金杖。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姜明空奈何不了讲经首座。  

讲经首座也无法伤到姜明空。  

七枚即便在悬空寺有着“近战最强”之称。  

但他连姜明空与讲经首座的周身百米都无法靠近,更何谈助讲经首座一臂之力。  

“原来,这就是你防御无双的奥秘!”  

原本淡然的讲经首座,正打算劝说姜明空退去。  

毕竟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下一瞬,姜明空的剑,突然散发出刺骨寒意。  

“千年前,西方佛祖便领悟出光明即是黑暗,冥王与吴天本自一体。”  

“更是借此契机,参悟出一心二体,一体两面之至高佛理。”  

“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不外如是。”  

“也正因此,佛宗的天擎大手印,可激发魔性。”  

讲经首座的脸色难看至极。  

姜明空所言,正是佛宗千年来最大的秘密。  

就如佛魔一体,姜明空早在领悟“元极摩诃”之时,就已明白了一体两面的道理。  

《九阳天诀》代表太阳,是一切光明的源头。  

《冷月十二赋》则代表太阴,叙述黑暗中的世界。  

“征月衍鬼雄!“  

正月别称“征月”,剑招一出,如墨漆黑的魔气中。  

似乎有鬼中之雄现世,气势磅礴,阴森诡异,颇有一种永夜降临之穷途。  

从未见过“月”的讲经首座,自然不懂什么是“正月”。  

但他听说过永夜,更见过永夜。  

感受到永夜的气息后,他疯狂的调动大地之力。  

将之化作漫天金光,其中无穷符文,尽显诛邪本意。  

“你既然清楚佛祖创法之根由,便应当知晓。  

“我佛宗,最擅降服黑暗!”  

“哪怕是永夜,也无法战胜佛之光明普度!”  

姜明空却不以为意,剑上招式再变。  

“如月衍夜危!”“  

“如月”即是二月,危月燕乃是北方七宿之五。  

居安思危,即便姜明空的剑招压制了讲经首座,但万万不可大意。  

此招看似平稳,持续施加压力。  

实则暗藏玄机,永夜气息更为浓郁。  

即便脚踩大地,讲经首座依旧感到谁危机四伏,杀机临身。  

不远处的七枚,更是早已瘫软在地,魔气入体。  

如果无人相助,死亡仅在片刻。  

讲经首座的护身金钟,不断变大,他想以此,开姜明空。  

救下七枚。  

他身后的菩提双树,渐有枯萎之象。  

足见讲经首座对大地之力的抽取太甚。  

悬空寺所在的地气,已然失衡。  

《浑天宝鉴》中的“土昆仑”,比之讲经首座对大地之力的运用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若是姜明空愿意,足可轻而易举的切断讲经首座对大地之力的掌控。  

可他此来并不是为了击败讲经首座,而是为了磨砺剑道。  

无法以剑正面破掉讲经首座天下无双的防御,那此行也便没了意义。  

远在天涯海角的夫子,见到姜明空与《九阳天诀》完全相反的招式。  

眼中全是迷惑:“何为月呢”  

“难道除了小徒弟,隆庆也见过吗”  

“他明明没见过天书明字卷!”  

此时的李慢慢,同样关注着姜明空。  

毕竟,他就是被夫子赶出来,解决他与姜明空之间的误会。  

此时听闻姜明空的剑招,思考无果的他。  

直接询问一旁正布置炸药,打算炸死夏侯的宁缺。  

“小师弟,正月是什么如月又是什么”  

“扑通”一声。  

宁缺甚至没能拿住手中炸药,目瞪口呆的看向李慢慢。  

“大师兄,你从哪里听说过正月”  

前世作为学渣的宁缺,并不知道“如月”是二月的别称。  

但正月,他可清楚的很。  

吴天的世界没有月,原本宁缺以为,只有来自后世的自己,才清楚何为“月”。  

此时闻听,不由心神失守。  

李慢慢也不隐瞒,直接将自己正在观战。  

姜明空剑对讲经首座的细节,都说给了宁缺。  

宁缺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喃喃自语:“原来,他与我一样。”  

“难怪他能轻而易举的破掉元十三箭。”  

“难怪他能如此轻易的掌握昊天神辉。”  

“这怎么可能“  

他的双眸渐渐化作黑色,即便领悟了吴天神辉,但魔性已现。  

吴天神辉,不过是用来掩饰魔气的手段罢了。  

夫子的声音跨越千山万水,传入宁缺耳中。  

“不论隆庆来自哪里,也不论他有着怎样的际遇。”  

“他是他,而你是你!”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隆庆若贤,你当学习他因何贤。”  

“而不是自怨自艾。”  

“不要忘了,你为什么要拜入书院,你又为什么会站在雁鸣湖上。  

宁缺双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