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造劫诸天,从天龙剑挡万军开始 > 第四十四章 天师下山,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第四十四章 天师下山,二十年弹指一挥间(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耶律洪基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咆哮,他从丑时等到卯时,中军竟然没能推进分毫。  

直到晨曦破晓,阳光普照。  

他才看清,眼前的尸山血海。  

百米长的甬道,硬生生被三米高尸山铺满。  

姜明空就这样站在尸山之上,脚下是依旧汩汩而流的万人血池。  

耶律洪基咽了一口口水,不敢置信的看着雁门关甬道。  

“这不可能!你怎么可能有如此体力!”  

种师道拄刀站在雁门关内,看着姜明空那原本仅有几缕银丝的长发,一夜之间,尽染雪银。  

城中一夜鏖战,宋军足足阵亡两万多人。  

这才剿灭了翻越城墙,大杀四方的三千铁珊卫。  

姜明空的目光望向耶律洪基,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  

他其实很想一剑砍了耶律洪基,但那样一来,辽军的撤退也不过是暂时为之。  

辽国新君,会以为耶律洪基报仇为名。  

团结一心,转化日渐浓郁的内部矛盾为外部矛盾。  

届时再犯,便是哀兵必胜。  

耶律洪基看着披头散发的姜明空,他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鬼。  

姜明空恢复了一丝内力,在此时施展传音搜魂,其中夹杂着自己的强大精神力。  

“等着我!”  

听到这三个字的耶律洪基,肝胆欲裂,一屁股从战马上摔了下来,昏死过去。  

梦中的耶律洪基,只感觉天地苍茫,尽是渺渺白云。  

三个字不断的回荡在他的耳边,哪怕他堵住耳朵,依然能听到那冷入骨髓,不带丝毫情感的三个字。  

“等着我!”  

他猛地惊醒,险些从床榻上滚落。  

一旁的亲军护卫反应迅速,如影随形腿施展,瞬间冲上前来,扶住耶律洪基。  

“陛下!”  

回过神来的耶律洪基,低头一看,赫然看到自己的营帐之中,摆着八颗头颅。  

当他看到这八个头颅的时候,似乎又听到了那三个字:“等着我!”  

耶律洪基一把抓过护卫腰间钢刀,护在自己身前。  

护卫这时才看到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出的八颗头颅。  

“他来了!他真的来了!”  

耶律洪基有些歇斯底里,他忽然发出癫狂的大笑声:“哈哈哈!你来呀!我不怕你!”  

“我不怕你!”  

北府宰相兼南院枢密使萧阿剌见状,只得下了退兵的命令。  

姜明空没有理会前来探望的天使,更没有理会种师道。  

他只在雁门山上结庐而居,全然不理山下之事情。  

若是没有不老长春泉的精华,姜明空恐怕早在那一夜,就力竭而亡了。  

逍遥派自逍遥三老开始,分为三脉,随着李银川的身死,她这一脉也断了传承。  

擂鼓山与缥缈峰同样派了弟子前来,在雁门山的半山腰处建了石屋,落草修行。  

“师叔祖,您可不知道,我新收的徒儿,那叫一个天才!”  

“我这一身医术,不过十年,就被他学了个七七八八了!”  

年过八旬的薛慕华,隔三差五就会上山,与姜明空炫耀他的关门弟子。  

聋哑谷这一脉,函谷八友收了个弟子,名为“黄逸仙”。  

一身根骨不俗,得了函谷八友的倾囊相授。  

姜明空更是将神照经、唐诗剑法以及“凌波微步”留在这一脉,作为传承根基。  

灵鹫宫更是在梅兰竹菊四姐妹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姜明空休养了一个月后,天使再次找上门来。  

这次,他同样带来了一封圣旨。  

“敕曰:朕闻道家之学,源远流长,逍遥道法玄妙精微。”  

“今有段氏延庆,道骨仙风,德才兼备,精研道家之术,造诣非凡。”  

“特封段氏延庆为‘逍遥洞玄至道天师尊通微显化真人’。”  

“领天下佛道事!”  

“钦此!”  

姜明空没有拒绝,也没表现出太过在意,上一个“领天下佛道事”之人,正是林灵素。  

看着一箱箱的黄白之物,姜明空指了指山下的城关:“送去给种师道吧,他应该更需要这些!”  

“如果陛下有心,还请帮忙搜集儒、释、道三教以及诸子百家经典,贫道愿在这雁门山上,继续编修万寿道藏。”  

平静的日子,总是会被各种意外打破。  

自从耶律洪基返回上京城后,并未坚持几日,便已“寿终正寝”。  

辽国也如姜明空想的那般,同仇敌忾,磨刀霍霍。  

姜明空恰在此时到辽国走了一圈,耗时三个月。  

辽国三品以上官员,尽皆身首异处。  

即便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清廉贤士,依旧未能逃过毒手。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姜明空只希望边关安宁,不论是刚刚崛起的女真部落,还是日渐没落的契丹,都是他的敌人。  

所以,完颜阿骨打英年早逝。  

未能完成他在历史上一统东北诸部落,最终反辽建国的壮举。  

之后的二十年里,姜明空每一年都会去辽国、女贞以及西夏、吐蕃走一遭。  

凡是被他发现,极有天赋又身具不俗传承的武者,都死在了他的剑下。  

与之相反的,则是大宋江湖。  

逍遥两脉积极入世,不论是擂鼓山的黄逸仙,还是灵鹫宫的梁红玉,皆为一时之俊杰。  

姜明空动了心思,甚至亲赴相州汤阴,收了一名三岁稚童为自己的大弟子,其名“岳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