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辽东绥安,朝堂之变(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功而返了。
这是所有人的判断。
虽然唐军占领了不少城池,且高句丽的伤亡也不小,无论怎么看都是打赢了,但只要未能靖全功,对于大唐而言就是败了。
因为李世民已经放出了话,那就是彻底扫平高句丽,灭了渊盖苏文。
在四方关注的情况之下。
只要渊盖苏文未死,那大唐的声望就注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的身体。
对于这个皇帝的性子群臣都是清楚的,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世民的身体日渐变差,若是真的就这样撤回来了。
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能够承受的住嘛?
整个朝堂上下,一片阴霾。
虽然没有人会主动去提起此事,但此事仍是影响到了所有人。
李承乾确实是有能力的。
他一直都在秉持着李世民坚定的道路,这是父子二人之间最相像的。
但也有不同——
相比于李世民,李承乾为人更加的乾纲独断。
李世民刚刚离去的时候还好。
他还能压着自己,但随着时间不断流去,他这个性格的弊病就渐渐爆发了出来。
就比如对于西域之事,李世民对于西域的态度一直都是交给地方官员。
也就是顾氏如今在西域的一众子弟。
采用的也是恩威并施。
但李承乾却直接干涉了过去,对于西域造反的势力,下达了屠杀令。
按照他的话而言——“西域受大唐教化多年,如今竟还有不服教化者,自是要再次立威。”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的决断。
西域的商路确实能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但行教化之举亦是大唐当前消耗最多之处。
李承乾还年轻,做出这种决定也不算意外。
但这种行为——
无论是放在任何地方或许都可能有着作用,唯独西域不同。
西域教派林立,信众极多。
一味地立威只会引起他们的更加抗拒,这也是教化西域困难的最大原因。
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唯有需要恩威并释,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此事闹得极大。
先是西域各路官员上疏,最后还是和李承乾最为交好的顾磊相劝,李承乾最后才罢休。
朝堂内部,其实并未出现大乱。
但光凭着此举群臣便能看出李承乾的性格。
魏王府邸。
因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殊宠,这座王府坐落的位置距皇宫仅一坊之隔,恩遇之隆,可见一斑。
事实上,李世民曾动过让李泰直接迁入宫内武德殿的念头。
但当时顾泉亦是在世,在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之后,便直接将此事给挡了回去。
饶是如此,魏王府的气象也远非寻常亲王府邸可比。
府中冠盖云集,人才济济。
俨然是昔日秦王李世民开府纳贤的翻版。
然而此刻,往日喧嚣的魏王府内,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凝滞的低落气息。
李泰颓然陷在宽大的椅子里,身上华贵的王袍也掩不住那份深深的疲惫与失意。
一声接一声沉重而压抑的叹息从他口中逸出。
在这空寂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泰有些绝望了。
没错,就是绝望。
以往的他有多么风光,如今就是有多么的凄惨。
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的这个行为,可谓是让李承乾的地位彻底稳固了下来。
群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再去理会李泰的拉拢。
再加上李承乾的性格所然。
在监国之后,有意无意的便会针对李泰,包括他麾下的那些心腹,更是让李泰只感心情低落。
他的前路似乎已经断了。
一切幻想在现实面前终究被击溃。
与那位被父皇亲赐监国大权、代行天子事的太子李承乾相比,他李泰纵使再受恩宠,终究也只是个困于王府的亲王。
其中的天堑鸿沟,绝非恩宠可以填平。
“拿酒来!”
李泰越想越是心绪如焚,不由地一拍桌案,厉声嘶吼,想要以酒买醉。
恰在此时,驸马都尉柴令武未经通传,径直步入了这弥漫着颓丧气息的书房。
眼见李泰李泰仍是如此颓靡,他眉头紧锁,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沉郁如铁:“殿下!何以自堕至此?”
“若一味沉溺于颓靡之中,来日大位,殿下还图是不图?!”
作为柴绍的次子,又是李泰的绝对心腹之一,柴令武身上同样也是带着一股尊贵的气质。
说起话来也是十分的直接。
“不颓废?不颓废又能如何?!”李泰猛地扭过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住柴令武,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自嘲道,“父皇以国事托付太子。”
“令其监国至今,权柄日重!”
“本王.本王又能为之奈何啊!”
他声音嘶哑,那份苦涩几乎要从字里行间滴落下来。
闻言,柴令武亦是默然片刻,轻声叹了口气。
当前局势对他们这一系而言,确已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然而——
这绝非死局!
只要李世民龙体尚安,乾坤未定,一切就还有翻盘的一线生机!
念及此处,柴令武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
他撩袍在李泰近旁的太师椅上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前倾,郑重说道:“殿
这是所有人的判断。
虽然唐军占领了不少城池,且高句丽的伤亡也不小,无论怎么看都是打赢了,但只要未能靖全功,对于大唐而言就是败了。
因为李世民已经放出了话,那就是彻底扫平高句丽,灭了渊盖苏文。
在四方关注的情况之下。
只要渊盖苏文未死,那大唐的声望就注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世民的身体。
对于这个皇帝的性子群臣都是清楚的,再加上这些年来李世民的身体日渐变差,若是真的就这样撤回来了。
这个不可一世的帝王能够承受的住嘛?
整个朝堂上下,一片阴霾。
虽然没有人会主动去提起此事,但此事仍是影响到了所有人。
李承乾确实是有能力的。
他一直都在秉持着李世民坚定的道路,这是父子二人之间最相像的。
但也有不同——
相比于李世民,李承乾为人更加的乾纲独断。
李世民刚刚离去的时候还好。
他还能压着自己,但随着时间不断流去,他这个性格的弊病就渐渐爆发了出来。
就比如对于西域之事,李世民对于西域的态度一直都是交给地方官员。
也就是顾氏如今在西域的一众子弟。
采用的也是恩威并施。
但李承乾却直接干涉了过去,对于西域造反的势力,下达了屠杀令。
按照他的话而言——“西域受大唐教化多年,如今竟还有不服教化者,自是要再次立威。”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的决断。
西域的商路确实能给大唐带来极大的收入,但行教化之举亦是大唐当前消耗最多之处。
李承乾还年轻,做出这种决定也不算意外。
但这种行为——
无论是放在任何地方或许都可能有着作用,唯独西域不同。
西域教派林立,信众极多。
一味地立威只会引起他们的更加抗拒,这也是教化西域困难的最大原因。
想要让西域彻底融入九州,唯有需要恩威并释,且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此事闹得极大。
先是西域各路官员上疏,最后还是和李承乾最为交好的顾磊相劝,李承乾最后才罢休。
朝堂内部,其实并未出现大乱。
但光凭着此举群臣便能看出李承乾的性格。
魏王府邸。
因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殊宠,这座王府坐落的位置距皇宫仅一坊之隔,恩遇之隆,可见一斑。
事实上,李世民曾动过让李泰直接迁入宫内武德殿的念头。
但当时顾泉亦是在世,在说清楚其中的道理之后,便直接将此事给挡了回去。
饶是如此,魏王府的气象也远非寻常亲王府邸可比。
府中冠盖云集,人才济济。
俨然是昔日秦王李世民开府纳贤的翻版。
然而此刻,往日喧嚣的魏王府内,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凝滞的低落气息。
李泰颓然陷在宽大的椅子里,身上华贵的王袍也掩不住那份深深的疲惫与失意。
一声接一声沉重而压抑的叹息从他口中逸出。
在这空寂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泰有些绝望了。
没错,就是绝望。
以往的他有多么风光,如今就是有多么的凄惨。
李世民让李承乾监国的这个行为,可谓是让李承乾的地位彻底稳固了下来。
群臣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再去理会李泰的拉拢。
再加上李承乾的性格所然。
在监国之后,有意无意的便会针对李泰,包括他麾下的那些心腹,更是让李泰只感心情低落。
他的前路似乎已经断了。
一切幻想在现实面前终究被击溃。
与那位被父皇亲赐监国大权、代行天子事的太子李承乾相比,他李泰纵使再受恩宠,终究也只是个困于王府的亲王。
其中的天堑鸿沟,绝非恩宠可以填平。
“拿酒来!”
李泰越想越是心绪如焚,不由地一拍桌案,厉声嘶吼,想要以酒买醉。
恰在此时,驸马都尉柴令武未经通传,径直步入了这弥漫着颓丧气息的书房。
眼见李泰李泰仍是如此颓靡,他眉头紧锁,不由得重重叹了口气,声音沉郁如铁:“殿下!何以自堕至此?”
“若一味沉溺于颓靡之中,来日大位,殿下还图是不图?!”
作为柴绍的次子,又是李泰的绝对心腹之一,柴令武身上同样也是带着一股尊贵的气质。
说起话来也是十分的直接。
“不颓废?不颓废又能如何?!”李泰猛地扭过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住柴令武,嘴角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苦笑,自嘲道,“父皇以国事托付太子。”
“令其监国至今,权柄日重!”
“本王.本王又能为之奈何啊!”
他声音嘶哑,那份苦涩几乎要从字里行间滴落下来。
闻言,柴令武亦是默然片刻,轻声叹了口气。
当前局势对他们这一系而言,确已如履薄冰,危机四伏。
然而——
这绝非死局!
只要李世民龙体尚安,乾坤未定,一切就还有翻盘的一线生机!
念及此处,柴令武目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
他撩袍在李泰近旁的太师椅上正襟危坐,身体微微前倾,郑重说道:“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