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2章 杀到天下无人敢称尊

第22章 杀到天下无人敢称尊(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建安十年,四月;  

——顾琛正式挥军伐许。  

同时间,刘备亦是由荆州动兵,意攻豫扬。  

但曹操对此也早就有所准备。  

孙策同时动兵,意于江东之地阻刘备之路。  

在这种时候,孙策麾下的那些荆州世族在这种时候就起了大作用。  

不仅仅可以让孙策的实力越来越强。  

同时间也在限制着刘备。  

荆州初定,刘备不可能将所有兵力都派出去。  

但凡荆州若是出现了意外,有着这些对荆州十分了解的世族在,荆州极有可能轻易易主。  

这是刘备断然不会接受的。  

刘备或许是真的有些过于自信了,本想着先直接解决掉孙策,不仅仅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还能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  

但诸葛亮却拦住了他。  

有着长江这一道天堑在,江东绝对不是那么好图谋的。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留关羽驻守荆州。  

而他自己则是引兵伐豫州。  

天下之势,大战再起!  

镇守许昌的自是曹仁。  

自昔年陈留一战之后,曹仁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而是彻彻底底的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守城大将。  

他于许昌内屯兵四万。  

周边外围更是依靠地势做十二联营。  

甚至就连顾琛都不得不承认,曹仁绝对是天下最为顶尖的守城大将之一。  

但这又能如何呢?  

于顾琛而言。  

只要曹仁不能弥补人心之上的裂痕,那是就注定不可能挡得住他。  

颍川人心已经完全散了。  

曹操迁都的举动,无论是对于颍川世族而言,亦或是百姓而言。  

都已经认定了曹操这算是放弃了他们。  

且更何况如今顾琛声势滔天?  

在这种情况之下,曹仁又怎么可能挡得住顾琛?  

建安十年,六月;  

顾琛接连率军攻破曹军三座大营,连斩曹军将领近十人,曹军畏顾琛如虎。  

消息不断传开,颍川震恐。  

各营之中相继出现逃兵。  

且数量越来越多。  

曹仁只能以严酷的手段抑制逃兵。  

建安十年,八月;  

顾琛再破五营,继续逼近许昌。  

同时间,让荀彧著《降帛书》,以加剧颍川将士百姓们的惶恐。  

但曹仁也不愧是能够名垂青史的大将。  

哪怕顾琛攻势已经如此勇猛,但他却也丝毫没有乱了阵脚。  

他从未想过能用区区十二营便能挡住顾琛。  

曹仁一向十分崇拜曹操。  

而顾琛可是就连曹操都给出了最高评价的人物,他又岂能小觑?  

他丝毫都不慌乱,只是于许昌城内统筹三军,尝试用一切方法挡住顾琛。  

甚至是搞出了钩镰枪。  

专门用来克制顾琛与马超麾下的精骑。  

而曹操自也不会一直于后方闲着。  

他同样也是在尝试着破局。  

不仅仅是让吕布从冀州而动,让其听从曹仁的安排,甚至还将霹雳车的图纸送给了孙策,以助孙策伐荆州。  

而他自己则是亲自赶往豫扬防范刘备,稳住人心。  

将彭城之事全都交给了曹昂。  

在曹操眼中。  

相比于顾琛刘备自然是要好解决的那一个。  

若是能打退刘备也绝对稳住人心。  

天下风云四起。  

十月;  

钩镰枪的出现确实是对顾琛有了影响。  

但他绝不是只会冲杀的武夫。  

在察觉到近来干旱后,顾琛立刻便采用昔年战国田单破燕战术,结火牛阵,再次大破曹军。  

数月时间,便彻底突破了曹仁立下的十二连营。  

率军杀向许昌。  

同时间,就在十月末。  

刘备踏足汝南。  

听从麾下新任军师庞统之计,派赵云率军五千伪装成曹军运粮队,焚曹军粮仓。  

连下数城,声势滔天。  

攻势之迅速直至曹操亲自赶来之时才稍显十一月;  

曹纯率领虎豹骑断顾琛阳曜粮道,阻顾琛攻势。  

更是与马超麾下羌骑遭遇。  

双方大战。  

各有伤亡不分胜负。  

直至顾琛亲自率军赶到之时,曹纯才败退而逃。  

顾琛并未直接进攻许昌。  

许昌乃是重镇,其中更是有着四万守军,绝不是这般好攻破的。  

他选择修整三军,重新规划粮道。  

更是再次利用起了顾氏子弟代代相传的经典战术。  

各种“神迹”接连显现。  

什么洛阳惊现碑文,称“许昌败,洛阳兴”;  

什么灾星显现,为许昌败亡之象;  

各种各样的传闻相继而出,不断的消耗着曹军的战意。  

就连顾易对此都不得不称一句“我的老祖宗真的太过于稳健了”。  

但仔细想想之后也便释然了。  

顾琛从不是什么自幼便远超同龄人的天才。  

——反倒是恰恰相反。  

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就注定了他的性格,又怎么可能过于膨胀起来?  

这种打法,真的让曹仁感觉到了绝望。  

直至如今亲自和顾琛对弈。  

曹仁才算是理解了当初曹操为何会做出迁都的决定。  

顾琛没有破绽!  

从任何方面都是那样的无懈可击。  

无论是对于根基的打造;对于战局的判断;乃至于对人心上的造诣;  

等等一切,顾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