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竞技 > 怪物来了 > 第239章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

第239章 初步接触,我是天灾(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月蚀城,矩阵实验室。  

浮空巨兽的残骸被分割,悬浮在实验室的能量场中。  

房间中央的全息投影屏上,数据流不断滚动,显示对浮空巨兽身体结构的深度解析。  

一块取自巨兽身上的胶质材料被放置在测试台上,纳米级的探针缓缓刺入样本表面。  

全息屏上顿时跳出一组数据。  

显示胶质材料在接触到纯净能量时的自主吸收效率,光幕画面中自动显现能量传导的点状图像。  

通过这张图上的链式反应,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能量在胶质表面扩散的波纹。  

呈现的数字,让在场的三名月蚀族执政官面色凝重。  

“继续测试。”为首的1号执政官在这时开口道。  

另一块取自巨兽外骨骼的样本被送入测试舱,粒子束轰击在样本表面,能量指标迅速更新。  

这次测试的是能量承受数值,以及抗压强度数值。  

数据中显示,骨骼材料面对破坏性能量抵消率,远超地球已知的任何一种灵性材料。  

伴随一项又一项的测试展开,得到的答案让在场的月蚀族执政官都沉默了。  

基本可以肯定,浮空巨兽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试探性攻击。  

目的是想了解地球势力的战力情况。  

这个行为并不友好,本质上也是在为入侵做准备。  

原因很简单,空间裂隙那头的势力在入侵开始前,无法判断地球的战力情况,担心可能遇到无法对抗的文明势力。  

这是一个正常的种族,在入侵前必然的准备工作。  

毕竟像恐怖黑潮、战斗虫族这般,无视入侵世界强弱,直接上手的终究是极少数。  

试探才是入侵前最正确的选择。  

本质上这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以收集战力信息为主。  

就像一名工程师在测试一台新机器的极限性能,逐步增加负载,观察其反应。  

只要明确地球战力不足以对自己产生威胁,或是明确己方足以获得胜利,就会发起毁灭性入侵。  

浮空巨兽就像一枚投石问路的石子。  

通过它的表现,计算地球战力的初步情况,然后为后续行动制定精确策略。  

在完全了解地球情况前,对方显然绝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全部实力,更不会冒然采取全面战争。  

所以浮空巨兽不过是这场战争博弈的第一步,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矩阵实验室的材料测试,也是月蚀族对潜在入侵势力的一次初步调查。  

试图从微观层面,窥探对方文明的科技水平与体系发展方向。  

材料的强度特性,也能反映一个文明的资源利用能力。  

例如,浮空巨兽的胶质材料展现出的能量吸收效率和能量反射率,直接体现了对方文明在能量转换利用上的技术高度。  

此外,浮空巨兽外骨骼的抗压强度和热导率,也能体现对方文明在极端环境下的材料应用能力。  

能够在高能粒子束轰击下保持稳定,继续高效传导能量的材料,就证明对方有很强的战争潜力。  

这些能力是一个文明工业化程度和科技积累的直接体现。  

初步的解析可以判断出,对方文明应该走的是生物科技路线,而非传统的机械或纯能量科技。  

这套模式倒是有点类似战斗虫族。  

但显然没法和战斗虫族相比较。  

战斗虫族的生物科技进步,完全就是脑袋一转,适应成长。  

甚至这种成长没有合理的技术发展逻辑链。  

例如一项技术从发现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每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和知识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无法跳过中间环节直接达到最终形态。  

但虫族收集信息素成长,就是从最终形态起步。  

就像是天火法王所在族群研发千余年的天火符文技术,虫族的适应完全没有起步阶段,直接进入伤害逐步豁免的终极阶段。  

数十轮测试结束,浮空巨兽的三维影像投射在房间中央,缓慢旋转。  

各项指标数据以光幕形式悬浮在浮空巨兽周边。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发现,浮空巨兽是由一种基础生物结合后生成的物种。  

有点类似玩家阵营的载具系统。  

通过结合不同的模块,组合出一套载具系统。  

这次测试的结果让在场的月蚀族执政官有些紧张。  

数据显示,浮空巨兽身上的材料在各方面都比地球上产出的灵性资源要强上13倍。  

喷吐的腐蚀黏液,现有的任何材料都难以抵挡。  

能够轻易穿透各种灵性材料,例如战斗机器人在接触到黏液的片刻间就被消融殆尽,甚至连能量屏障也无法完全阻挡其侵蚀。  

1号执政官在这时唤出战争统计数据影像。  

与浮空巨兽的战斗,三处海上战争平台被破坏。  

平台a:完全损毁,主体结构被腐蚀黏液溶解,核心能源装置爆炸,导致周边海域生态严重污染。  

平台b:78.72区域被破坏,主要功能瘫痪,修复成本预计超过新建一座平台。  

平台c:58.28区域受损,关键设备被毁,短期内无法恢复作战能力。  

战斗单位折损上。  

战斗机器人损失数量达到112台,其中大部分接触腐蚀黏液后完全消融,剩余部分在战斗中接触腐蚀黏液后,果断选择撞击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