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588章人存政举

第2588章人存政举(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如孙行者一般翻脸了,掏出匕首架在了玄奘脖子上,玄奘以佛祖的名义发誓自己死也不会供出他,石磐陀这才放下匕首,转身离他而去。  

玄奘唯一的官方身份,是高昌国给的,而且也是高昌国王和玄奘结拜成为了兄弟。  

对了,白马什么的,也是高昌国送的。  

这些都没李世民什么事。  

然后老吴同学一看,这不能写啊,要是真的这么写,领导能满意么?  

改!事情,底下人去做,荣誉,还是归于领导的么。  

于是乎高昌国王在一旁放声大哭…  

每想到此事,斐潜就会感慨,何必呢?  

有一个识人之明,不就是已经是极大的荣誉了么?何必还要去抢下属的苦劳?有功劳都是领导的,有黑锅都是下属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新领导,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斐潜和泰西探险队的人见面的时候,就说得很清楚,他只是组织者和协调者,而辛苦的事情,冒险的事情,都是这些探险队的人在做,不管做得成功,还是失败,都会如实的记载下来,成为后人的借鉴和经验。  

斐潜带来了直尹监的文吏,详细询问了这些人的姓名,身份,以及尚未完成的愿望等等。  

就像是在写遗书。  

有的人会对于遗书非常的反感,但是有的人不会。  

而在场的大多数人,能参与到泰西探险队里面来的,骨子里面都有些冒险精神,丝毫不在意什么遗书,而是更在意斐潜之前所谈及的相关泰西的事项。  

骠骑大将军,听闻有言说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大圆球,那么是不是我们一直朝西走,最后会从东面回来?这个问题我实在是难以想象。  

骠骑,这泰西之地,为何是色目人居多?难不成这天下四方,真的就像是山海经所记一般,还有些稀奇古怪的人种?  

骠骑,这泰西之地,可有西王母后裔?当年周穆王西行,所见西王母,是否就是泰西之国女?  

一条条的问题被提出。  

有一些问题,斐潜解答了,有一些则是没有,说斐潜自己也不懂,要他们自行去寻找。  

说玄奘是运气好也行,说他是毅力强耐力好也可以,但是玄奘用他的事迹证明了,高山和戈壁,大漠和荒野,并不是阻挡华夏人探寻的脚步的重要因素,阻挡华夏步伐的是人心。  

没有这个心,自然走不出去。  

只要真的愿意走出去,那边不能开创出一条路来?  

真以为当年大航海时期,那些什么牙等等都是等自家国力强盛,内部稳固,外界毫无干扰的时候才出去闯荡的?  

一切都基本上准备妥当了,等到雪化之后,天气平稳下来,这些探险队的人就准备出发,然后到达西域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进入了夏秋之交,再从西域再往泰西。  

斐潜没有和这些探险队的人谈什么金钱奖励,也没有说什么青史留名,因为这些人如果真的十分在意什么金钱和名声,也就会被金钱和名声所困,多半都是走不出去的。  

因此,斐潜只有尽他最大的能力,给这些人配备相关的后勤设备。  

得益于当下的一些技术的进步,至少这些探险人员从长安出发的时候,会远远的比玄奘更为轻松一些。  

高热量的干粮,防水防寒的油毡,坚固的皮甲,锋锐的刀枪弓弩,再加上骠骑特意令人制作的大汉探险团的旗号…  

斐潜看着似乎有些吵吵闹闹,活力充沛,带着对位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的这些探险团的人员,就像是看见了华夏文明的旺盛的生命力。这些人或许就能带着华夏文明的种子,翻越高原,走过大漠,穿过戈壁,然后带到山脉的另外一边,然后落地,生根,发芽,最后开出花来。  

好奇探寻着希望。  

希望便是指向光明。  

可惜在光明之外,便是阴影。  

就在和这些泰西探险队见面,在让人试验相关的装备,器具,以及商讨确定一些携带的后勤补给,路程路线等等之后,斐潜才刚刚离开,黄旭便是在斐潜耳边轻声说了两句。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