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2543章找个方向呗

第2543章找个方向呗(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父母知道么?  

而且庞山民方才立论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利害天下的标准,是以这个天下的财富是否增加,人口是否增长为标准的,至于仁义不仁义,那是另外的话题,本身将仁义强加到经济和发展上,就已经是跑题了。  

正儿八经的要驳斥庞山民,就需要驳斥庞山民所举出来的例子,比如表示说某些人在久丧的时候并没有耽误什么,即便是在墓边上修建茅屋居住,服丧期间不仅可以扩大生意,而且还能娶妾填房,添子添孙…  

可这样的驳斥事例,不能讲啊!  

所以郑玄等人都是沉默不言,只有那小丑一样的跳出来搅合了一下。  

人心总是贪婪的,能控制贪婪的,才能获得自我的成就。  

庞山民没有对那个人穷追勐打,只是稍微点了点头,接下去说道:若天下人之久丧,则如之何?  

面如枯藁,行如朽木,耳聋目瞑者多矣,不能读,不可作,不得农桑,扶之方能起,仗之方得行,如此之辈…  

等等!台下又有一人站将起来,此乃墨家节丧之论也!  

然。庞山民点头说道,老子,孔子,孟子,墨子等等诸位先贤,乃欲为天下所先,虑天下所虑,忧天下所忧,得之则为天下苍生而喜,失之则为天下百姓而悲,诸子百家,乃天下之百家,非一人之诸子也。何以一人之喜好,枉顾天下之利害乎?去芜存菁,求真求正,方可言秉圣贤之道。更何况,孔子亦言,三人则有我师,何独摒墨子乎?  

噗嗤又是一刀。  

啊…在下莽撞了…那人不能对,只能坐下。  

庞山民依旧温和的点了点头,墨子节丧,亦倡薄葬。此乃春秋之所言,何今日亦不得改?乃孝经太过是也。过之,则不及。如人烹食,未之,则茹毛生啖,过之,则焦黑难食,未则不可,过亦不可。  

正解孝经,当取中,欲求仁义,当求庸。久丧之辈,害人害己害于天下,厚葬之俗,乱安乱治乱于社稷,断不可姑息之,亦不得假借仁德之名,行私欲之事。  

天子未有言欲久丧,朝堂亦诏令不得厚葬,何百姓多以久丧厚葬为美?庞山民缓缓的说道,此乃吾等之责也!既自诩为士,当承上而启下,当既往而开来,而不是层层加码,胡言乱语,禀私欲而乱秩序,逐名利而忘良善!此乃大害也!  

第三把刀子咣当一声扔在了台上。  

众人议论纷纷起来。  

庞山民说的很直白,甚至是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什么绚丽的辞藻,就这么讲出来,天子不提倡久丧,朝堂也下令不提倡厚葬,可是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习俗屡禁不止,就是士族子弟在干坏事,在过度解读孝经,在层层加码丧葬。  

当然,这其中还有察举制的因素么…  

和管宁所论不同,庞山民的孝经之论,利害关系的阐述没有语言上丝毫的委婉,也没有什么太多的顾虑,但是也正是如此,显得庞山民的论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  

诸子百家,乃论于天下之先,行于天下之前,上无可依,下不知所托,固之有所不足,乃时势之所限,有所是非,乃沧海之更替也。正经,正解,虽说求其经文,论其注解,然实则需体圣贤之心,明其求索之意,观上古先贤独行于大道,窥饱学先知披荆而斩棘,斑斑青竹之上,是字字血泪,是殷殷期望,是华夏千古,是文传万世!  

正经,正解,乃求其「正」啊!  

这「正」,就是可否利国利家,利万民,利天下!  

与诸君共勉之!  

这方正之声,持重之意,便是庞山民对于正经和正解的理解,也是他和郑玄等人最大的不同。因为庞山民无所求,所以自然就是等同于无欲则刚。  

郑玄就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地步,倒不是说郑玄的认识,或者说学识比庞山民低,而是郑玄要考虑更多的东西,比如学说能不能被更多人的喜欢,能不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会不会招来什么非议,是不是被什么人误解等等,一大串的事项,使得郑玄必然就有些束手束脚,患得患失,难以做到像是庞山民这么的澹然,这么的直白。  

听闻庞山民所言,郑玄不由得长长叹息了一声,起身向庞山民拱手为礼,小友所言,如金玉之声,振聋发聩,受教了…  

庞山民也是起身还礼。  

见得二人如此,周边众人便是越发的议论起来,哄哄嗡嗡的响成一片。  

每个人似乎都感觉自己有一些什么想要表达的东西,亦或是想要分享的感触,虽然每个人声音都不算是太大,可是这么多人在一起,便是汇集成为了相当大的声音,以至于一旁的礼官扯着脖子喊了好几次,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只能是拿了金锣来敲,铛铛铛的一阵之后,众人才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台上。  

礼官偷偷擦了擦汗,瞄了一眼黑着脸的庞统,然后对着庞山民点头哈腰,退到了一旁。  

其实庞山民讲到方才那些言论,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算是论证结束了,但是庞山民从骠骑将军那边得到任务还没有结束,他还必须将这个论证的结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方向上去!  

庞山民转头看了一眼庞统,庞统会意,便是点了点头,对着诸葛瑾说了一句什么。  

诸葛瑾拱手,然后带着两名护卫,拿了木架,走到了台上,将一幅较大的挂轴挂在了木架上,哗啦一声,挂轴垂下,展示出里面的图形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