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6章天地三策,关中灭蝗(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虽然有蔡琰和王姎带头,但是大多数的直尹监的女官依旧是你看着我,我抱着你,没什么动静,就在斐潜准备放弃的时候,从中走出了一名女子,某愿往!
斐潜凝睛一看,认识,就是自己第一面之下竟然认为是个半大小伙子的淳于萦。
淳于萦也对于这些蝗虫没有什么太多的畏惧情绪,甚至有些说不出的厌恶,毕竟在骊山西泽居住过一段时间,每天当中最烦的事情就是一到晚上那些蚊虫苍蝇什么的…
与之备甲!斐潜点了点头。
三个人,也够了,代表一下就是。其余的么,既然只想在后面抖,那么就在后面抖就是了…
蝗虫并非一天到晚都吃都在飞,而是飞一段,吃一段,而且大多在白天飞,晚上是停下来的,所以也就给与了消灭蝗虫的机会。
斐潜转身,走上了高台,然后沉声说道:欲除蝗,当知根本!春秋战国,亦有蝗灾,记书者一百一十次。最盛于秋也,贪食百糓,绝长食熟,故为害甚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骤盈骤涸之处,所谓涸泽是也。故而蝗虫,非天降之物,乃地所生害!春秋记载,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灾,皆有延及与其传生者尔,复年又至,非避而求之,便可免害也!
斐潜稍微停顿了一下,给众人一些思考和缓冲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诗有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非欲尊螽斯,乃假托求子孙诜诜绳绳,揖揖蛰蛰是也!螽蝗生子,数目繁多,聚群而来,遮天蔽日,方显当下之势也!然古人亦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是也!
斐潜朗朗而道,环视一周,然后说道,故上古先贤,告之切切,欲除螽蝗,便有「天,地,人」三法流传!今某亦用古法灭之!
天地人三法?
螽蝗并非天灾,而是地之生长?
顿时人群之中便有窃窃私语不断。
斐大忽悠上线,言辞灼灼,似乎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似乎也是有来龙有去脉,顿时让周边的军民都是一愣一愣的,对于灭除蝗虫顿时就多了几分的信心。毕竟自家老祖宗都做过的事情,难不成后人还反倒是怕了不成?
就连蔡琰都在一旁沉思,这个所谓的天地人三法真的有么?如果有,为什么印象当中没看过?还是斐潜那边还有什么我没看过的书来着?
斐潜挥挥手,令人端上了三个红彤彤的漆盘,上面赫然就是天地人三个卷轴。
没办法,古代人就吃这一套。
斐潜现在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既然造谣言,讲什么天人感应,那么就搬出来一套比天人感应还要更早的东西来应对…
至于这个天地人三法的真假么,只能灭蝗虫,即便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当然,如果不能消灭蝗虫,即便是多么真,也会变成假的。
直尹监监修蔡,上前受领灭螽蝗,「天之策」!斐潜拿起一卷,然后看着蔡琰。
蔡琰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也是登上了木台,领了卷轴,然后站在一旁。
直尹监修史王,上前受领「地之策」!直尹监著作淳于,上前受领「人之策」!斐潜也很干脆的将另外两个卷轴发放下去,然后便摆手说道,汝三人,便领军民,行「天地人」三策,除灭螽蝗!
作秀么,自然是要做全套。
仪式感很重要。
果然,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蔡琰三人手中的卷轴之上,似乎其中蕴含着磅礴的天地人之力,然后一展开便是光华万道,漫天飞舞的蝗虫就会灰飞烟灭一般…
蔡琰有些迟疑,甚至感觉到了手中卷轴沉甸甸的分量。
嗯,当然沉。
用上好的檀木做的卷轴柄,能不沉么?
将军府衙库房之中自然都是好货色,至于那些烂软松木什么的根本找都找不到…
斐潜微微点头。
蔡琰鼓足勇气,展开了卷轴,顿时…
什么光华都没有,只有一大片黑压压的文字。
螽蝗,逆天时,绝厚土,害黎民,乃虫中之贼也!然贼者,目光浅短,贪口舌而忘道义,驱小利而绝自身,故,可于天时昏暗,阴气升腾之刻,聚阳明之火于野,便如财货露于市也,虫贼自聚之,诱其投火而焚也!蔡琰朗声诵读,觉得似乎有那么几分的道理,此便以天时除螽之策!举措如下…
这个倒不是斐潜自创,因为火烧蝗虫的办法,在春秋战国年间,就已经是存在。斐潜之前引用的诗经之中,就有用火烧蝗虫的句子,但是因为汉武帝的原因,春秋战国的这种办法,一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才正式的被继承和成熟起来。
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根据蝗虫飞行的路线来分路设灯,用灯光和火光,把大批蝗虫按照路线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烧死的自然就除去了,而被火焰燎到翅膀的,也会失去飞行能力,自然不能继续向前飞行,于是就可以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在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就排除了所谓天降之灾的干扰,用篝火扑杀蝗虫,从而消除了蝗灾。到了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常常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在加以翻耕,不但断绝灾难隐患,还可在获得一定的肥料补
斐潜凝睛一看,认识,就是自己第一面之下竟然认为是个半大小伙子的淳于萦。
淳于萦也对于这些蝗虫没有什么太多的畏惧情绪,甚至有些说不出的厌恶,毕竟在骊山西泽居住过一段时间,每天当中最烦的事情就是一到晚上那些蚊虫苍蝇什么的…
与之备甲!斐潜点了点头。
三个人,也够了,代表一下就是。其余的么,既然只想在后面抖,那么就在后面抖就是了…
蝗虫并非一天到晚都吃都在飞,而是飞一段,吃一段,而且大多在白天飞,晚上是停下来的,所以也就给与了消灭蝗虫的机会。
斐潜转身,走上了高台,然后沉声说道:欲除蝗,当知根本!春秋战国,亦有蝗灾,记书者一百一十次。最盛于秋也,贪食百糓,绝长食熟,故为害甚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骤盈骤涸之处,所谓涸泽是也。故而蝗虫,非天降之物,乃地所生害!春秋记载,大都若此。若地方被灾,皆有延及与其传生者尔,复年又至,非避而求之,便可免害也!
斐潜稍微停顿了一下,给众人一些思考和缓冲的时间,然后接着说道:诗有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非欲尊螽斯,乃假托求子孙诜诜绳绳,揖揖蛰蛰是也!螽蝗生子,数目繁多,聚群而来,遮天蔽日,方显当下之势也!然古人亦云,「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是也!
斐潜朗朗而道,环视一周,然后说道,故上古先贤,告之切切,欲除螽蝗,便有「天,地,人」三法流传!今某亦用古法灭之!
天地人三法?
螽蝗并非天灾,而是地之生长?
顿时人群之中便有窃窃私语不断。
斐大忽悠上线,言辞灼灼,似乎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似乎也是有来龙有去脉,顿时让周边的军民都是一愣一愣的,对于灭除蝗虫顿时就多了几分的信心。毕竟自家老祖宗都做过的事情,难不成后人还反倒是怕了不成?
就连蔡琰都在一旁沉思,这个所谓的天地人三法真的有么?如果有,为什么印象当中没看过?还是斐潜那边还有什么我没看过的书来着?
斐潜挥挥手,令人端上了三个红彤彤的漆盘,上面赫然就是天地人三个卷轴。
没办法,古代人就吃这一套。
斐潜现在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既然造谣言,讲什么天人感应,那么就搬出来一套比天人感应还要更早的东西来应对…
至于这个天地人三法的真假么,只能灭蝗虫,即便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当然,如果不能消灭蝗虫,即便是多么真,也会变成假的。
直尹监监修蔡,上前受领灭螽蝗,「天之策」!斐潜拿起一卷,然后看着蔡琰。
蔡琰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也是登上了木台,领了卷轴,然后站在一旁。
直尹监修史王,上前受领「地之策」!直尹监著作淳于,上前受领「人之策」!斐潜也很干脆的将另外两个卷轴发放下去,然后便摆手说道,汝三人,便领军民,行「天地人」三策,除灭螽蝗!
作秀么,自然是要做全套。
仪式感很重要。
果然,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蔡琰三人手中的卷轴之上,似乎其中蕴含着磅礴的天地人之力,然后一展开便是光华万道,漫天飞舞的蝗虫就会灰飞烟灭一般…
蔡琰有些迟疑,甚至感觉到了手中卷轴沉甸甸的分量。
嗯,当然沉。
用上好的檀木做的卷轴柄,能不沉么?
将军府衙库房之中自然都是好货色,至于那些烂软松木什么的根本找都找不到…
斐潜微微点头。
蔡琰鼓足勇气,展开了卷轴,顿时…
什么光华都没有,只有一大片黑压压的文字。
螽蝗,逆天时,绝厚土,害黎民,乃虫中之贼也!然贼者,目光浅短,贪口舌而忘道义,驱小利而绝自身,故,可于天时昏暗,阴气升腾之刻,聚阳明之火于野,便如财货露于市也,虫贼自聚之,诱其投火而焚也!蔡琰朗声诵读,觉得似乎有那么几分的道理,此便以天时除螽之策!举措如下…
这个倒不是斐潜自创,因为火烧蝗虫的办法,在春秋战国年间,就已经是存在。斐潜之前引用的诗经之中,就有用火烧蝗虫的句子,但是因为汉武帝的原因,春秋战国的这种办法,一直到了唐朝的时候,才正式的被继承和成熟起来。
要想火烧蝗虫,就要在天黑时点燃篝火,而且篝火之外,还要在根据蝗虫飞行的路线来分路设灯,用灯光和火光,把大批蝗虫按照路线吸引而来。然后被火烧到的蝗虫,烧死的自然就除去了,而被火焰燎到翅膀的,也会失去飞行能力,自然不能继续向前飞行,于是就可以趁机捕杀,还可以以将被杀的蝗虫,在壕堑处集中掩埋。
在唐朝开元年间,面对席卷中原的大蝗灾,唐朝宰相姚崇就排除了所谓天降之灾的干扰,用篝火扑杀蝗虫,从而消除了蝗灾。到了农业科技更发达的宋代,大规模的灭蝗烧荒也常常被采用,将蝗虫的滋生地一把火烧光,在加以翻耕,不但断绝灾难隐患,还可在获得一定的肥料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