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诡三国 > 第1915章蝗灾爆发,牝鸡谣言

第1915章蝗灾爆发,牝鸡谣言(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年》,又闻螽…蔡琰坚持着,认为这只是斐潜在维护她而已,而她也不愿意斐潜为难,桓公行不端,僖公好征战,文公废嫡立,此皆人主有失,方有螽生也…将军当以大局为重,勿存私念也…  

早在公元前707年,就有记载山东区域出现了蝗虫,算是最早记录下来的蝗灾。随后历朝历代,对于蝗灾也是十分的重视,将其列为三大灾害之中,但是一直到了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当中才全面且系统的介绍了蝗虫的产生和发展,统计了蝗虫发生的年份月份等等,并且说明蝗虫只是吃庄稼的害虫,不是神,也不是所谓的天降预警…  

所以当下的蔡琰有这样的认知,也就不奇怪了。  

嗨…你先坐…斐潜摇了摇头,有时候蔡琰读书是个优势,但是死读书么也不行啊,恒公行不端?何为不端?合谋弑父?  

蔡琰微微点了点头,春秋之中,隐公无祭,乃喻不臣也…  

鲁隐公,鲁恒公的老子,死在了鲁恒公和羽父的手中。  

《春秋》并没有记载鲁隐公是如何被安葬的。按照《春秋》的体例,国君被弑,而弑君的之人如果没有被讨伐,那么就不会记载葬礼,因为这是不臣的行为,君主有怨冤,所以不能安享祭祀和葬礼。  

羽父起先是建议鲁隐公杀了公子允,也就是后来的鲁恒公的,结果鲁隐公没同意。羽父担心此事泄密后对自己不利,就污蔑鲁隐公欲对公子允不利,劝公子允杀鲁隐公,然后公子允同意了。  

于是乎羽父派人杀死了鲁隐公,立公子允为君,是为鲁桓公。  

结果鲁恒公也没讨到什么好下场,他娶了个老婆,结果是个德国骨科的…当发现头上一片大草原之后,鲁恒公自然不能忍,选择回家打老婆,然后就被德国骨科给搞死了…  

这个例子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被拿来攻击李世民,因为李世民么,其实也是干了这种所谓不合礼法的事情,只不过李世民是个狠人,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生吞了蝗虫…  

活的。  

皇权争夺之中,人性就被放大了,一点恶能被扩大到了百倍千倍,亲情什么的也就自然靠边站。不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若是因为五百五千就出卖的,谁都看不起,喊打喊杀的,抓起来没商量,但是如果说卖了个五千万五个亿,那就是谁都羡慕了,甚至官方可能还会到现场维护秩序…  

所以鲁恒公的事情能算是多大的事么?  

李世民的行为又有什么问题?  

关键依旧还是两个字,利益。  

隐公、恒公之死,乃权落羽父,柄与奸妄也…斐潜沉声说道,奸妄之人,鼓唇弄舌,从中渔利,春秋如此,而后亦如是!隐公、恒公非害于弑,乃懦弱无能,使得公子翚之流,得意逞凶!如今谣言,亦是此类之人,混淆视听,居心叵测,另有图谋也!  

搞出这个事情来的还能有什么人?  

不就是被蔡琰等一群女子给比下去了,然后觉得心中很是不爽,借着机会叽叽歪歪的人么?  

蔡琰有些愕然,显然她之前没有想这一些。  

斐潜站起身说道:去叫上你手下的那些娘子军到将军府衙前汇合…  

蔡琰有些呆萌的说道:啊?要做什么?  

灭蝗!斐潜恶狠狠的咬着牙说道。  

斐潜当然不想在人前表演一番什么叫做活吞蝗虫,嗯,死了的也不行,所以斐潜准备带上比蝗虫还要更凶悍的生物去灭蝗!  

一个月能流血一周都不会死,依旧活蹦乱跳的生物,拥有一种天生下来就会七十二变,一念之间可以在萌萌哒和河东狮随意转变,也可以是连水瓶子都拧不开然后如同呼吸一样顺畅的变身成为扛着煤气罐上三五楼的大力士,讲感情的时候能说道理,说道理的时候能谈感情,说不过的时候还能上演全武行,一哭二闹三上吊,就问你个小蝗虫,怕还是不怕?!  

嗯,以上虽然是玩笑。但是既然这些谣言指向了斐潜和蔡琰这里,就必须反击回去,而最为强硬的方式,莫过于直接带着这样一群娘子军来灭蝗!  

当然不是让蔡琰等人亲自上去扑杀,只需要站在做个表率就可以了。  

蔡琰有些疑虑,但是依旧按照斐潜的要求,前往了直尹监,开始召集其手下…  

根据后世的统计,从公元前七百多年到民国时期的两千五六百年时间之中,一共发生了虫灾六百多次,指明了是蝗虫的有四百余,当然,因为古代对于蝗虫的称呼还有认知什么的不是很清楚,所以略有些误差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从这个数值上来看,其实在华夏古代,蝗虫的灾害是非常频繁的。  

最早的蝗虫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区域。春秋之前的几次大蝗灾都是从山东半岛出来,斐潜认为因为古代整个的气候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潮湿,唯有山东那一片因为河流冲击和滩涂结构,导致遇到旱灾的时候水位下降,然后便出现了蝗灾的基础条件。  

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小冰河时期一次又一次的来临,导致了原本是大泽湿地的区域逐渐干涸,所以在这个期间之中蝗虫发展的非常迅速,同时也蝗灾的发源地逐渐扩散到了南北各地,不再仅限于山东半岛。  

斐潜站在将军府府衙之前,仰头望天,微微叹了一口。  

这是蝗虫的问题,但是这也是土地的问题。  

更直白一些,这是利益的问题。  

后世有个调侃的话,叫做小时候,没钱吃泡面,长大了,还是没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