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26章 亲临长安

第126章 亲临长安(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老将军手下两万将士,新得一胜,士气高昂。  

“而新丰守军却是新逢一败,一旦被攻而司马懿不挥师来救,军心必乱,丞相夺之易耳。  

“如此一来,司马懿何来底气再效张郃孤注一掷,舍新丰而向细柳、棘门、高陵?  

“且不提三座城寨攻之不易,一旦败了,那么伪魏接下来便连潼关也可能失却。  

“潼关一旦失却,则我大汉就彻底坐稳了关中。  

“河东之地,也将彻底暴露在我大汉面前。  

“洛阳门户随之大开,伪朝恐怕要议迁都之事了。  

“换言之,司马懿如今已退无可退,避无可避,非得与我大汉来一场决定关中命运的决战不可了。  

“而这决战之机又在何处?  

“依朕之见,就在丞相大军攻新丰不下,三军疲惫之时。”  

刘禅已经听姜维说了,在凉陇之地素有些威名的郝昭入据了新丰。  

与他一起入据新丰的,还有两千左右的虎豹骑,城中守军大概在五千上下。  

以郝昭之善守,加上虎豹骑素质也不差,这座新丰城怎么也能守住几日的。  

至于到底是几日,十几日,抑或是夸张点几十日,就都不是远离前线的刘禅能揣度的了。  

没有火药大炮的年代,一座城能不能守住,能守住多久,取决于很多因素。  

守将,守卒,粮草,工事,军械,军心,很多东西都是不可量化的。  

所以新丰一定会打。  

不尝试着打一打,就不能知道到底能不能迅速将之夺下,而夺下新丰的好处是巨大的。  

再者,就算单纯为了引司马懿出来决战,新丰也值得一打。  

郭攸之、陈震等人显然被天子这一番分析说辞给唬住了。  

不晓军事的他们,面对这位亲征以来日日与军汉们厮混,且还连战连胜的天子,实在没什么底气去判断天子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最后,陈震只得再问:  

“万一呢?万一司马懿探到陛下就在赵老将军军中,最后如张郃一般孤注一掷呢?”  

闻言至此,刘禅再次一笑:  

“凡事皆有代价,不是吗?  

“司马懿若孤注一掷,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是整个关中,整座潼关,乃至就连河东也将陷入险境,关东也将是门户大开。  

“张郃殷鉴不远,司马懿真敢如此孤注一掷吗?  

“至于朕的代价。  

“若果真能诱得司马懿来攻朕,天大战果就摆在朕眼前。  

“如此一来,冒这么一点点不值一提的风险,又有何惧?  

“三月之前,街亭之失,大汉社稷有倾毁之危。  

“董侍中与蒋长史仍从朕之请,将朕从成都放了出来。  

“初战之时,朕心怀决死之意与魏寇一战。  

“魏寇兵戈离朕最近之时,大概不过百余步。  

“那时,难道就不危险吗?  

“说朕自以为是也好,说朕居功自伐也罢。  

“朕确实以为,若非朕心中存了那么股与魏寇决一死战之意气,大汉便未必有今日大好之局面。  

“自丞相深入长安以来,朕每夜辗转反侧,不时问自己,彼时如此艰难朕都挺过来了。  

“缘何如今只能枯坐营室之间,留龙骧虎贲锐士之不用,反而旁观丞相、赵老将军他们引将士在前线为朕流血流汗?  

“于是权衡利弊风险,朕自觉这长安朕非去不可。  

“若这利弊风险朕权衡有错,彼处还有赵老将军在。  

“他若劝朕回来,朕便回来,绝无二话。  

“倘若朕不回来,那便说明就连赵老将军也认为,这长安朕去得,朕该去,他也护得住朕。  

“如此,诸位便无须忧虑,等朕好消息传来吧。”  

刘禅言辞恳切,说到最后一步上前,一左一右拉住了两位侍中的手。  

陈震、郭攸之两位侍中俱是一震,见天子诀意如此,一时面面相觑。  

沉默许久,似是认真在思索天子说的是否有其道理。  

而事实上,经天子这么一分析,他们也都觉得,司马懿似乎真的不敢孤注一掷。  

又加上天子还搬出赵老将军作为最后一道保险,于是再无话可说,双双叹了一气,算是默许了下来。  

再怎么说,天子虽执意犯险,但起码还询问了他们的意见。  

怎么着也比背着他们偷偷往长安跑好一些吧?  

刘禅见二人不再劝阻,心中也为之一松。  

且说,除了上述这些分析外,他之所以执意要去长安,还有着不好当着这些大臣之面说出的正当理由。  

那便是历史事实告诉他:  

最关键的大战,决战,创业奠基者一定要在,一定要用关键战役的胜利,往军队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壮大自己的威望。  

最典型正反面例子:  

创立大唐的关键大战,李渊一次都没参与,全靠李世民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军方只认军神李二,不认得什么李渊。  

而马上打天下的李世民,最终在马下治天下时,也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丞相不可能给他撑一辈子腰。  

他这天子总有要独自面对骄兵悍将与文官集团的一天。  

既然有那么一天,那么还有什么比马上打天下打出来的赫赫威名,更能让文武官僚慑服的呢?  

总是要吃苦的。  

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今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