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69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69章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旦远离中洲,那他们就能从容许多了,可以派更多人马去围陈仓。”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办法。  

隔着七八里袭击的难度,与单纯隔着一条百来米宽的河袭击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如此,他们难道彻底放弃水路运粮了?”赵广仍然不解,毕竟要是能把渭北大军打回中洲,他们就有机会疏浚被阻塞的渭水。  

而一旦让大汉在渭北也营造起坚固的营垒,那么再想打下来,要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趁现在营寨立足未稳来攻,长远来看,显然最为合适。  

“会不会是声东击西?”刘禅突然想到了什么,心跳猛地加速。  

“辟疆,你去把董侍中与邓扬武请来!”  

半个时辰后。  

董允与邓芝先后而至。  

“陛下,怎么了?”风尘仆仆的邓芝到木亭边翻身下马,没有什么寒暄便径直相问。  

“董侍中,邓扬武,二位也应看到了,从陈仓来的魏寇竟也去荒野里开路了。”刘禅当即直言。  

董允与邓芝皆是颔首。  

二人虽也疑惑,但实际上见魏人不来相攻,心里皆是微微一松。  

赵老将军给他们的任务,就是迫使张郃分兵,不能全力上陇。  

如今不须交战便做到了这点,无疑是战略的成功。  

不论如何,面对张郃几万精锐,没有赵云这个主心骨在,董允、邓芝、宗预这几位没有太多战场经验的儒将还是有些心虚。  

“朕在想,这会不会是魏寇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想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禅道出了自己的忧虑。“声东击西,暗渡陈仓?”邓芝一时想不到魏寇能如何暗渡陈仓。  

刘禅负手而立,望向西北的张郃营屯:  

“我渭北营寨立足未稳,西面有魏寇两三万战卒,东面又有魏寇一万四五千战卒。  

“兵力如此之盛,却连试探都不试探一番,反而径直去荒野开路,示我以弱,这岂不可疑?”  

董允与邓芝二人听到此处皆是眉头微微一皱。  

听陛下这么一说,似乎确实有些可疑。  

“侍中、扬武,有无此种可能。”刘禅道出心中揣测。  

“魏寇会不会在上游预备了易燃之物,以舟船载之,再顺渭水急流而下,将我浮桥烧毁?  

“如此一来,魏寇即可切断我渭北大军归路,一旦归路断绝,军心必然大乱。  

“魏寇再趁此时机东西合围,未必不能将我渭北主力击败。”  

刘禅的担忧并非平白无故。  

中洲的情况与后世那座建在黄河沙洲上的中潬城的太过类似,都是以浮桥沟通南北。  

而那座中潬城最怕的就是火攻,如今魏军举止诡异,由不得刘禅心生提防。  

董允与邓芝二人皆是一惊。  

中洲南北搭建浮桥的地方水流湍急,若真有几十艘火船满载易燃物袭来,若没有提前准备人员与工具,绝对难以应付。  

“陛下,魏寇从陇山下来,何来船只?”董允皱起眉头,疑惑相询。  

大汉在前些时日已清理完渭水两岸所有船只,所以众人才未能想到魏寇可能会以火船袭击浮桥,于是浮桥根本没做防火。  

事实上,由木板与麻绳搭建起来的浮桥也没法做防火。  

想要防御敌人火攻,只能在浮桥上游做些手脚。  

“大船定然没有,然而命随军工匠造些仅可载二三人的小舟木筏,却绝不成问题。  

“再者,当年韩信将大船集于蒲坂诱敌,复引几万大军自上游以木罂潜渡黄河,一举灭魏,难道侍中与扬武忘了吗?”  

木罂潜渡?  

闻听天子此言,董允与邓芝二人皆是一惊。  

怎么可能会忘?!  

“淮阴侯故事如雷贯耳,臣等如何能忘?”四十来岁的邓芝目光投在天子身上,灰黑斑驳的胡子微颤。  

“然而臣虽不忘,却也不能如陛下这般时时念起。  

“前番陛下化用淮阴侯截水断流之策,大破曹真。  

“此番又因贼人势众却不来相攻,推出贼人或在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  

“兵法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贼人若果行此计,我该如何是好?若是今夜便来相袭,我大军可能防备?”刘禅对邓芝看着还算真诚的马屁没什么反应,只是径直相问。  

张郃不一定真会用此火攻之计,也不一定真有膏油硫黄等易燃物实施这火攻之计。  

但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邓芝、宗预这些人成为蜀中大将,要到丞相殒殁后了,而董允更是没听说过有什么将才。  

自己要是不多长几个心眼,说不准就要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叫门天子,贻笑千古。  

邓芝沉思半晌,怔怔道:  

“魏寇若果真以火船烧我浮桥,则我渭北一万主力不得南渡。  

“又则一旦火起,则浓烟被东风吹到上游,视野遮蔽。当此之时,岂非魏寇以木罂或浮桥偷渡渭水的最佳时机?”  

言及此处,包括邓芝本人,亭中众臣尽皆微微失色。  

此策若欲成功,只能是以有备打无备,而假若天子今日不提,则大汉岂不果真无备?  

赵广旋即紧皱眉头:  

“魏寇莫不是已探知我五丈塬兵力空虚,欲将我主力截在渭北。  

“而后大军直接偷渡渭南,袭陛下銮驾于五丈塬?”  

五丈塬确实易守难攻,可若只有现在这三四千人守塬,就未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