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1章 堂堂之阵,擒之必矣

第21章 堂堂之阵,擒之必矣(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初三。  

丑时。  

不知到底是忐忑还是什么,在榻上翻来覆去死活没有睡意的刘禅,最终还是披着一件氅衣走出木屋,来到了灯火阑珊的峪山台地边缘。  

朝东边望去,曹营灯火不熄。  

估计仍在安营扎寨,建造工事。  

等工事建造完,真正的生死对决就要开始了。  

正如赵老将军所言,在眼前这片完全无险可依的平原上,只要两军布下阵形,便再没有什么虚实,没有什么计策可言。  

正面战场上,实力就是一切。  

天下第一等兵法就是四个字:  

恃强凌弱。  

兵法的堂堂正道,就是以多打少,以强打弱。  

而如今,曹强汉弱,曹多汉少。  

自己那收买人心的抚恤,或许能打动部分人,却不可能打动所有人。  

除非曹真真是憨批,或者赵老将军的指挥水准直接超神,否则接下来这场正面作战就不可能赢。  

而按赵老将军所说,不提历史战绩,单从曹真选择的驻营之地便能看出,曹真是真的有些水准的。  

刘禅不能不为之忐忑与戚然。  

“陛下,山上着实风大,您还是回去就寝吧。”宿卫天子的虎骑监麋威再次劝道。  

刘禅并不理会麋威的劝告,只是一直看着曹营灯火,忽然道:  

“威,你说他们会明日来吗?”  

麋威一怔,道:“不会吧?他们立足未稳,应该不会于明日贸然进军,最快也是后日。”  

麋威知道这位陛下在想什么。  

按照计划,在他们离开成都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廿二,虎贲中郎将董允会亲督四千戍卫成都的禁军奔赴斜谷战场。  

路程总共一千余里,日行六十里,预计会花费十六日时间。  

也就是说,预估要在四日后的三月初七才能抵达斜谷。  

没办法,虽然取粮于道,兵甲弓矢仍需要辎重车运载,即使一路官道坦途也走不了太快。  

前日收到信使消息,大军才刚至白水关,也就是说,确实没有比预期的速度走得更快。  

这也就意味着,要是明日便与曹军打起来,天子身边甚至连个可靠的护卫都没有。  

五百虎骑虽说都已到战场,但却都已预做他用了,否则根本无法处理曹军的虎豹骑。  

好在赵老将军可以信重,派了次子赵广赵辟疆,领了两百余名据说都是亲兵死士的精锐守在指挥台地上。  

否则的话,麋威就要劝天子去栈道好生待着,以便在大事不妙时直接顺着栈道逃回汉中了。  

山风呼啸,许久之后,他身前那位凭栏远望的天子忽然出声:  

“好了威,从今日起不用再到此处宿卫朕左右了,你下山去,跟虎骑们在一起养精蓄锐。  

“曹军虎豹骑不知到底有多少,也不知到底会从哪里出现。  

“万一战事乍起,没有你这个虎骑监居前冲锋指挥,只怕虎骑们会力不从心的。”  

麋威思索片刻后也是点头:  

“唯!”  

没办法,兵法所谓以正合,以奇胜,这五百虎骑基本就是此处汉军唯一的奇。  

不期望能以奇胜,只希望能够以奇不败,好稳住汉军士气军心,等天子谋划的大水来冲。  

天明。  

又天明。  

三月初五。  

曹真在这两日彻底立稳了营寨,又亲自率领虎豹骑,将整片战地巡视了一遍。  

清晨,他召开了最后的军议。  

“按照与陛下约定的时日,长安城中两千虎豹骑已于昨日出发,会在今日申时到达斜水以西,渭水以北“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正面战场吸引蜀寇注意力,黏住蜀寇,为虎豹骑向南渡渭争取时间,之后再将蜀寇逐至斜水以西!  

“届时,两千虎豹骑一旦登上五丈塬,就能从塬上奔袭而下!  

“再加上我大军乘胜追击,未必不能生擒伪帝!”  

“好!”  

“生擒伪帝!”  

“今葛贼既败,若真能生擒伪帝,或许此战便是灭蜀之战啊!”  

营中将士当即一片振奋喝彩之声。  

曹真心情亦为之激荡,伪帝近在咫尺,他不可能一点想法也没有。  

父辈未竞之功业,必将由他们这一辈人来完成!  

忽然,从帐外冲进来一名文士。  

曹真一看,不是自己的军师杜袭又能是谁?  

“大将军,恐斜水有伏!”只见杜袭三两步冲到了大帐中间,神色颇有些激动。  

众人正惊疑间,却又见杜袭身后走进来四个抱着陶罐的人。  

“军师何意?”曹真疑惑问道。  

杜袭神色激动:  

“大将军,仆前几日在渭水岸边巡行时,发现渭水靠近南岸的河水,似乎比靠近北岸的河水更加浑浊!  

“仆心中生疑,觉得这些浊水或许是沿斜水流下。  

“便连续四五日趁着夜色往斜水而去,用陶罐装了水带回营中。  

“却发现几日之内,斜水之水一日比一日更清,今日之水更是清澈得几乎没有污泥!”  

裨将王双蹙眉起身:“军师,蜀寇占据斜水上游,每日取水饮畜都会把水弄混,这有何奇怪?”  

曹真略一沉思,其后对着这位忠于职事的军师恳色道:  

“军师,我以为王双说得有些道理,而且那蜀寇前些日子又在斜水右岸伐山开道,置帅帐于其上,斜水浑浊也不奇怪。  

“至于为何越来越清,自然是蜀寇这两日不再凿山筑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