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9章 乃天授也

第9章 乃天授也(3/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旦移师,以郭淮之能,必定出城相攻。  

“今敌有必死之志,而我无必胜之心,他们一旦出城相攻,我们有败无胜。”  

兵少,是掣肘汉军采取激进军事行动的最大因素。  

对于在数量上不能实现围城的围城军队,阵线会拉长,战阵会拉薄,被困之敌很容易破围。  

而原本气势如虹的汉军,随着相持日久,此时已是强弩之末。  

丞相能看出来,能与丞相拒兵这么久的郭淮也能看出来。  

这位大汉的丞相确实没想到,郭淮居然有如此之能,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便是如此了。  

魏延一下无法辩驳丞相之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可能不懂。  

“丞相,我就说了吧,我是信不过那马谡!  

“先帝识人之明,天下罕有其比,他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而丞相却将最重要的断陇之任交付于他,我为此不平!”  

丞相沉吟片刻,道:“文长,我去街亭看过,那座小城虽有些破败,但花上几日便能修复。  

“来歙当年以两千人固守此城,挡住了隗嚣数万人马半年进攻。  

“而魏军自雒阳奔袭两千里,上陇之后必定疲惫不堪。  

“幼常人马多于来歙,而魏军人马疲于隗嚣,纵使幼常之才远逊来歙,再守两个月不成问题。  

“我也知道,大家都议当用文长、子远(吴懿)、德信(高翔)为先锋去守街亭,断陇右,可是如此简单之任,又何须柱石重将?  

“文长、子远、德信若守街亭,谁去断凉州,谁来拔上邽,谁去守陈仓道上列柳城,阻止伪魏截我归路,断我粮道?”  

魏延心中有火,却也默然。  

他当然知道丞相不用他去守街亭有这方面原因,却也明白,丞相是怕他这个提出子午谷奇计之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明白丞相不过是想借此时机,给马谡这个心腹一个立功机会,将来好委以重任,与他们这些先帝宿将抗衡。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许久之后,扶刀离去。  

走到帐门处,魏延又转过身来。  

却见跽坐在席上的丞相又已在批注文书。  

不知是不是眼睛花了,他夸张地弓着背,整个脑袋距几案只有两拳距离,手上运笔不停。  

“丞相,你早些休息吧。  

“实在不行,你还是把杨仪那狗东西叫回来吧。”  

魏延跟杨仪是政敌,经常一言不合就拔刀架在杨仪脖子上,搞得杨仪难堪得痛哭流涕,时不时劝丞相杀了魏延。  

丞相似乎是没有听到魏延说什么,片刻后突然猛地起身向魏延走来,神色激动道:“文长,我想到一个办法,必然可以破城!”  

魏延一愣。  

“什么?”魏延嘴上问着,腹诽不已。  

上次挖地道的时候你也说一定可以破城来着,害我挖了两天地道,腰都要断了。  

“我们把地道挖薄一些,最后将支撑地道的梁柱烧毁,则城墙必塌无疑!”  

魏延再次一愣:“这能行吗?”  

“必然可行!”丞相声色激动。  

这其实怪不得魏延见识少。  

各种攻城之法及攻城器械,历朝历代都被朝廷严格管控,不许在人间流通。  

一旦天下一统,这些知识与技术便会直接销声匿迹,以至彻底失传。  

朱元璋打张士诚的时候,配重投石车能把虎据苏州的张士诚砸得七荤八素,最后献城而降。  

但到了朱棣时期,燕军对付城池的最大绝招,变成了开挖河堤这种笨办法,就好像那配重投石车从不曾出现过一样。  

似乎是被丞相的激动感染,魏延表情也振奋了些:“行!那延再信丞相一回!”  

再次劝丞相早些休息之后,魏延走出大帐,结果刚好撞见老好人费祎急匆匆跑进帐来,看也不看他一眼,更别提打招呼。  

于是魏延在门外远远的站定不动,想听听到底怎么了,却听见向来悠然的费祎气喘吁吁,慌张至极。  

“丞相,不好了!  

“裨将王平来人说幼常弃了街亭城,领着大军上了南山!  

“贼军五六万已至街亭,而幼常驻军之地虽有水源,却距营寨甚远,无险可守,今汲道已为贼所绝!”  

魏延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三两步猛猛冲进营帐,只见丞相整个人愣在那里,脸色惨白得一丝血色也无。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