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27章 倒是你像枢密使,你像我的上官了

第227章 倒是你像枢密使,你像我的上官了(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是没有道理…”童贯点头了。  

又道:“若是败了,自是一切皆休,你我皆休,罢了罢了,败了,我自也求不得什么青史留名了,行将就木,入土去也。你呢,你也想不得什么了,只管你也是国贼恶贼,天下唾弃,史书之中,你便是赵括之流,也是个遗臭万年,何其悲也…”  

童贯面色苦,是苏武非把他绑上了这种破釜沉舟之路…  

苏武一语:“自古行大事,皆是这般!大事不惜身,小利不忘命!若想青史留名,哪里有不犯险之人,唯有险象环生,才能有青史来载。”  

“听你一次,成了,万事皆美。不成,我死之前,不免也骂一语苏武谗言蒙蔽于我,祸国殃民!如此,教那史官少骂我两句,多骂你几句吧…”  

童贯无力在说。  

苏武一时也不知此言真假,是童贯真这么想?还是说来调笑?  

却看童贯面色,不似调笑…或者是,童贯这一辈子,当真没有其他追求了,只看重身后这点事了?  

不过,这也不重要了,苏武只管说道:“自是我祸国殃民,枢相受我蒙蔽!”  

童贯便是正色一语:“回吧,明日朝会再见!”  

苏武拱手一礼,拜得深,岂不就走。  

童贯回了座位,坐了许久许久,不见人,不说话…  

夜月明,许多人难眠…  

皇城之内,天子正在骂人,只问伺候在旁的梁师成:“这张叔夜上的什么奏疏?洋洋洒洒写得这么多,胡说八道无数,岂有此理,照他这么说,朕这天下岂不大乱?危言耸听之辈,以直搏名之徒!再说,大名府之事,这不还有待调查吗?宰相与枢相还有诸公,这不都在调查吗?需要他一个个小小知府来多言?”  

梁师成点着头:“陛下所言在理,此辈之奏,那就不必多看,且再看其他。”  

天子把一封奏疏一扔,再换一封,看得几眼,又道:“无趣之事,回几句,往后这般事,不必耗费驿差之力,莫要来说了…”  

再开一封,不过几行字而已,天子亲自执笔,批复一语:朕安,卿安否?  

倒是天子面色又好看不少,再开一封,便又喜笑颜开:“江南又出祥瑞,不错不错…且回他,把祥瑞送到京中来看看,看看到底是何等奇物。”  

只待再翻翻,天子似也累了,一边翻着一边来说:“今夜就看最后一奏了。”  

梁师成点着头:“如官家这般勤政之君,古往今来可不多也!”  

只待这一道奏疏翻得几下,天子便也黑脸:“这王仲山,教他入朝,他又要拒,只当他是想做个富家翁,无关他的事,他却又要多言,倚老卖老之辈,说什么李纲乃言官,不该惩治,朕什么时候说要惩治李纲了?岂有此理!”  

“官家疲乏,当去就寝,明日还有朝会…”梁师成也在皱眉,这事情有些不对劲,怎么频频有人上书说这事?  

其实私下里,梁师成就拦了一些,比如给事中陈瓘的奏疏,留的这些,便也想着他们说的事,自不该有什么不妥。  

也是每日奏疏太多,着实拦不过来,万万没想到,稍稍有些懈怠,竟就出了纰漏…  

张叔夜近来听老实的啊…王仲山是怎么回事?这事与他这个老人精有什么关系?  

大早,朝会,天子睡眼惺忪开始起床洗漱穿着。  

左掖门外,诸公排着队等待宫门开启。  

蔡京在最前,王黼居后,童贯再后。  

如此排下来,政事堂诸公,中书省门下省诸公,尚书省诸公,三司,六部,御史,谏议,苏武站在中间,枢密院…  

还有翰林院,开封府,馆阁,大理寺,鸿胪寺,审官院…  

自也还有殿前司,皇城司,乃至天武军捧日军…  

三品,着实高官,放在地方也好,放在京城也罢,都是高官。  

但此地,三品,着实不少,随便一数,也能数出三四十人来,特别是馆阁之中,许多老头白发苍苍,官职品级着实不低,当然,权柄也着实不多,但建言献策也是天子近臣。  

陈瓘也好,李纲也罢,皆在列班。  

只待左掖门一开,蔡京脚步慢慢往前,众人脚步随之,蔡京只是罢相,罢相这件事,就是理论上不在过问朝廷具体行政之事,但蔡京依旧是太师,是开府仪同三司,是鲁国公。  

蔡京之子,长子蔡攸,不必多言,已然也是开府仪同三司,镇海军节度使,太子少保,宣和殿大学士。  

三子蔡翛,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  

四子蔡绦,徽猷阁待制,若无意外,不远的将来,自也是大学士!  

五子蔡鞗,天子赵佶爱女之驸马。  

蔡京的弟弟蔡卞,更也还是昔日王安石王相公的女婿。蔡卞之子,此时也是徽猷阁待制,来日前途自也小不了…  

就说这一家子之政治势力,若无国破家亡,何人能够撼动?  

也不怪李纲也悲观,童贯也担忧…  

朝堂之上,众人列班站好,且不说蔡家之党羽,就蔡家之人,已然就是好几个在其中,还是蔡攸在苏州,若蔡攸也在,蔡攸也当站在第一排,与童贯站在一处。  

只待众人站好,天子再来,倒也不穿龙袍,只是一袭道袍,坐在高台,高台并不高,只是高出几个台阶而已,这也是赵家祖上的祖制,寓意与士大夫共天下,并不高高在上。  

“吾皇万安!”  

众臣子也并不跪拜,只管躬身。  

“平身!万万不必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