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164章 可否将令郎借到我这帐下行走?

第164章 可否将令郎借到我这帐下行走?(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军中在饮,将士们饮得豪放,将军有言,可痛饮,一半人今夜,一半人明日。  

饮酒的那一半,便是狂欢,另外一半,自然负责今夜之守卫。  

大帐之中,将军依旧在忙,把要发放的赏钱抚恤核算了几番,便也就发下去了。  

阵亡之人,三百零五人,抚恤十五万两千五百贯。  

轻重伤员,六百八十三人,共发去十万两千四百五十贯。  

寨栅内外近处,精锐披甲之贼人头,两千一百二十个,赏六万三千六百贯。  

寨外精锐披甲之贼人头,九百八十五个,各弩之人共分,赏两万九千五百五十贯。  

寨外正面之贼,虞侯文书点数,死于弓弩,一千四百五十六人,各弓弩再共分,一万四千五百六十贯。  

寨外正面之贼,死于步卒,四千二百六十三人,赏四万两千六百三十贯。  

左右侧阵之贼,人头三千三百八十一个,轻骑共分,三万三千八百一十贯。  

大贼一个,赏两千贯。  

有记录,按照记录发赏,有疑处,多几人共分。  

抚恤与赏赐,共有四十二万一千一百贯。  

外加全军之赏赐,六千五百之战兵,十三万贯。三千辅兵,三万贯。  

共计,六十万一千一百贯。  

所有钱,今夜全部发放完毕,即便战死之人的钱,也都准备妥当,回去发给家属。  

大宋打仗,就是这么费钱…  

对于如此富庶之大宋而言,其实又很便宜…  

苏武心中早有底气,也有认知,这么打下去,他打得起。  

一场如此大战打下来,抚恤赏赐,六十万贯钱而已。  

也不得不再说一件事,便是童贯伐辽,第一件事就是带去四百万贯的现钱,当场就发,历史上本也如此。  

便是这大宋,极致的富庶之下,极致的文武有别之下,与军汉们谈不了其他,更谈不了什么家国大义与情怀,唯有给钱。  

直到已经国破家亡的时候,真正半壁江山沦陷之时,这大宋的军队,才可以少谈点钱,多谈点家国大义之情怀。  

哪怕大宋还未真正沦陷大半壁江山之前,哪怕女真已然入寇,军汉们依旧只看钱,大将种师中就是如此而亡。  

直到岳飞再起,钱依旧要谈,但可以少谈了一下了,更多几分家国大义,那个时候的岳家军之战力,也就不必多言。  

苏武自也想过要改变这种情况,但这种情况,着实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的,那需要大量的思想与政治上的教育工作,苏武不是做不来,而是没有这个时间。  

那就先发钱!确保多发,把钱发到位。  

发钱之外,还要确保将士们对苏武的感情与义气,乃至还有信任与崇拜,这已然就超越了大宋无数军队的经营建设工作水平。  

苏武,也想要一支苏家军,这名头虽然会带来很多问题,不一定非要叫出来,但这件事的实质,一定要做到。  

前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那就往“苏家军”这个方向来,只待真是女真铁骑踏来,再做那家国大义的工作。  

时间紧迫,却是时间也还有一定的宽裕,紧迫在于苏武要节节高升,要权柄,权柄之好处,在于自主,苏武要这大宋权柄之下的自主空间。  

大宋,其实算是暴毙,暴毙之前的任何时候,它都是一个极其稳定的国家政体,哪怕有许多乱事,总体而言,大宋的统治基础,其实比前面几个大一统的朝代都要稳固。  

苏武就是要在这个极为稳固的大宋之下,争取权柄之下的自主,等待大宋的暴毙崩塌。  

发完了钱,朱武也还有工作,便是再来禀报:“将军,战后湖州城送来的物资里,粮食菜蔬不算,现钱,又来八十万贯。”  

“粮草之物也再去统计清楚。”苏武点着头,这湖州一城,两番,就给出了一百六十万贯现钱,这仗,其实是赚钱的。  

也可见江南之富庶,远非山东可比,便是山东之地,百年千年,以富庶而言,永远也赶不上江南之地。  

这仗,就得这么打下去,这钱也就得这么撒下去,做大事不能惜身,不能抠抠索索,哪怕赏赐越来越高,都得这么赏下去。  

与军汉们斤斤计较,毫无意义,钱这种东西,其实是会贬值的,一旦真的大战而起,钱就会越发不值钱,反而生产出来的东西会物价飞涨。  

钱这种东西,花出去了才是钱,没花出去的,那就是一堆没有用对地方的废弃金属。  

这才是经济金融之道理。  

来日,抚恤还得更高,那辽人之头与女真之人头,还得更贵。  

此时此刻的这个时代,这些“废弃金属”不用在军汉身上,来日就得被人抢走。  

第二日,湖州城各处招兵旗帜,待得一二日去,湖州下辖各县各村镇,也会到处竖起了招兵旗帜。  

军营之中,正在开始扩充战兵,三千辅兵,除了少数实在用不了的,皆发甲胄兵刃,充到各营之中。  

还留一些辅兵骨干军官,只待新兵来了,再做管理之事。  

湖州城内,倒是也较为踊跃,江南之地,还真就不比北方,至少吃得饱的人比北方多,此番一战,不知多少青壮汉子在城头之上亲眼目睹,自也能激起一部分人心中的热血。  

那些小厮、家丁、护卫、门客,便是其中主要。  

这些人,身份地位不高,但多又能基本吃饱,其实也算是良家子的范畴。  

再加上杜兴的宣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