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朝的棋局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制火药

第四百二十八章 初制火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萧夏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无意中发现了煤,当初他在河西遭遇燃料危机时,他就想到了煤,但河西从没有听说哪里产煤,最近的产煤之地也是朔方,他也只能罢了。  

现在到了江南,虽然冬天没有那么冷,而且树木也比较多,可以烧柴,但毕竟烧柴没有煤炭那样热效率高。  

尤其这段时间他在考虑盐业竞争,那么煮盐最大的成本就是燃料了,如果能搞到便宜燃料,煮盐的成本就会大大下降,自己做精盐和对方竞争。  

萧夏也知道河东道产煤很大,但运费太高了,从河东道运煤过来,一船煤的运费和煤价差不多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就近采煤,最好易开出的露天煤,可江南那里有煤?  

现在萧夏似乎找到了答案。  

不多时,一名身材矮胖的中年男子匆匆跑来,躬身行礼,“启禀使君,这是小人的石炭!”  

对,隋唐还叫石炭,不叫煤,但叫什么不重要,萧夏问道:“你这石炭是从哪里买来的?”  

“是从彭城郡!”  

萧夏当即释怀,徐州产煤啊!  

“多少价格?”  

“十文钱一担,其实石炭很多很便宜,几乎不要钱,抛开土层就看见了,关键要有人挖,还要挑到河边,十文主要人工钱。”  

萧夏大喜,听他的意思是露天煤矿,太好了。  

“我要产石炭的详细地址,你给我画一张详细地图!”  

萧夏回到王府,当即派人把张亮找来,指着地图道:“这里盛产露天石炭,你派一个情报探子,假装是客商,去县衙把产石炭的那片土地都买下来,如果被人买了,就直接强迫转让,一旦买下来,我就会大量派船去运石炭,记住了,要那种露天开采的石炭,打井开采的石炭我不要,最好是靠河边近一点,利于运输。”  

“卑职明白了,这就安排人选。”  

萧夏想了想又道:“让你手下打听清楚,彭城县县令和彭城郡刺史都是谁?”  

“遵令!”张亮行一礼,拿着地图匆匆走了。  

下午,萧夏回到后宅,先去探望了妻子,现在是九月上旬,从时间上算,妻子就应该在这个月生了,几个经验丰富的产婆和医师也都认为产期在这个月,后宅内气氛比较紧张,已经请了两个医师和三个产婆,好在妻子胎位比较正,应该能顺利生产。  

“夫君去吧!有小青和出尘陪我,我没关系。”  

萧夏点点头,“出尘呢?”  

“我在呢!”  

萧夏一回头,才发现张乔在自己身后,似乎也刚进门。  

“你坐下,我问你一件事。”  

张乔在床边坐下,抿嘴笑道:“公子说吧!”  

萧夏问道:“你在青城山炼丹吗?”  

张乔点点头,“所谓丹药,炼药和炼丹其实是一回事。”  

“那你们在炼丹中有没有遇到助燃很厉害之物。”  

“当然有,这是必须要的,公子是说矾硝吧!”  

萧夏大喜,果然有,他连忙问道:“你们从哪里搞来的?”  

“矾硝是所有炼丹都需要的,山下青城镇里就有一家专门卖矾硝的店,却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买来?”  

“是什么样的矾硝?店主是哪里?店名叫什么,出尘还记得吗?”  

“矾硝就是像石头一样,买回来要敲碎,磨成粉,店主是本地人,店铺我记得,我去买过几次,就叫硝店。”  

萧夏基本上能确定了,硝店卖的硝石,十有八九就是来自于老君山或者周边地区。  

萧夏当然是想做火药,但这个时候他并没打算用于军事,他在考虑开采煤矿时需要。  

士兵在继河西捡羊粪后又接到一个奇怪的任务,花两天时间,去江都县各处墙根‘扫白雪’,那玩意大家都知道,据说是一味药,但没有人正眼看过它,现在居然需要这东西。  

一万士兵奔赴江都城内,到处寻找这种白雪,以茅厕最多,短短两天下来,寻找到了五百多斤。  

这种厕所硝的量有限,只能用作试验,关键还是要搞到硝石,蜀中金山郡的昌隆县老君山是历史上最大的火硝产地,自古就有道士在山中炼丹,萧夏已经派人赶赴巴蜀,通过青城山硝店这条线索找到硝石矿产地,大量购买,然后从水路运到江南。  

五百斤硝粉装满了五大袋,萧夏当然不会亲力亲为,比他手巧能力的工匠多得多,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肯定做得比自己好。  

这里面关键就是硝提纯,办法也很简单,硝酸钾溶于水,不断过滤,加热析晶,然后将木炭和硫磺研磨成粉,用硝石七分、硫黄两分、炭一分的比例混合起来。  

宋明造火药都是用粉末,后来慢慢发现颗粒的燃烧速度更快,爆炸力更强,做成颗粒也容易,先淹没成粉,然后用鸡蛋清或者蜂蜜搅拌,晒干后研磨,就成了粘在一起的小颗粒。  

至于导火索也简单,像卷烟一样将硝粉卷起来,晒干后就成了一根根导火索,萧夏把原理交给工匠后,让他们反复试验,寻找一个最优的方案,还有技术诀窍。  

工匠们个个聪明能干,一点就透,几天后,历史上第一个纸卷大炮仗出现在萧夏面前。  

军营一角,萧夏和几名工匠远远望着一只木箱子,一只长五寸的炮仗便矗立其中,周围有些干稻草,士兵点燃稻草后,便迅速离开。  

干稻草燃烧起来,随即点燃了火绳,火绳迅速燃烧,燃进了炮仗中,片刻炮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