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技师 > 第922章 老君山

第922章 老君山(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李牧跟李泰痛饮了一场算作是送行,李泰出发的时候,他便不再送了。一来是忙,二来他也不喜欢离别的场景,磨磨叽叽的总有些感伤。  

李牧知道,李泰此行是一定能找到银矿的。以他记忆中哪里的矿产储量,若大肆开采,足以缓解市面上银少的局面。到时候大唐的地界上,银子将成为主流货币,不用出海去倭国开采都可以了。  

但是,倭国的银子,李牧还是不会放过的。等船造好了,他第一站就是倭国。  

翌日,李牧带着马周出城了。  

两人乘车穿街过市,李牧一觉还没醒,就到了室景山。  

“咦,没想到这么近?”李牧有些讶异,原本还以为怎么也得一两个时辰呢。  

“其实很近。”马周虽然来洛阳也就半年多的时间,但是他经常走动,对洛阳城的周边比李牧还要了解几分。  

“只是这里人迹罕至,让你觉得好像很远。”  

李牧跳下车,带着马周走上一个小山包,指着西边,神采飞扬道:“从这里出发,往西是长安,往东是洛阳,这就具备了交通便利的先天条件。”  

马周看着在秋风中指点江山的少年,本不想扫他的兴致,但还是觉着自己有必要提醒道:“侯爷说的没错,可此地地处偏僻,不是管道,本就人迹罕至。再往南一些倒是繁华,可还是那个问题,路不好走啊!”  

“那就修一条路!”李牧招招手,随行的独孤九从怀里掏出一个卷轴,铺在地上展开,这是一张图纸。马周在洛阳多时,见过不少这样的图纸,也练就了翻阅图纸的能力。  

之间李牧指着图纸上的一条红线道:“这是我思虑很久才规划的路线,已经得到陛下的同意。你今年直到入冬之前的头等大事,就是给我把这条路,沿着这条线修过去,遇水架桥,遇山凿山。”  

“啊!”马周看着地图上的水旱线路,终于明白了李牧的布局。不由震撼道:“这样一来,室景山就能跟官道连接上,水路还能相连,这样无论旱路还是水路,都十分便利了。”  

“不错,这样室景山就会变成南来北往的一个枢纽,在这里做生意,想不红火都难。同时,我也要开发这里的旅游业,旅游业你懂不?”李牧心说,你能懂才怪!  

果然,马周摇摇头,道:“侯爷,我确实不太明白。”  

“室景山这个名字,当然是不行的。没有韵味,也少了几分神秘。”李牧示意独孤九把图收起来,坐在车辕上看着山坡:“要是改个名字,事情就好办了。你看,老君山这个名字怎么样?”  

“老君山?”马周疑惑道:“是老子的那个老君么?”  

“我呸!”李牧横眉竖目,道;“你说啥?”  

马周急忙道歉,道:“侯爷,下官的意思是,道教始祖李耳的那个老君么?一时口误,还望见谅。”  

“懒得跟你计较。”李牧哼了一声,道:“你文化低,不知道此地的渊源也正常。但是没什么事呢,还是要读读书,这样才不至于在别人眼睛里像个傻子。”  

马周知道李牧在拐着弯骂自己,但是也不敢说什么,只好捏鼻子认栽,道:“还请侯爷不吝解惑。”  

“那就跟你说说罢。”李牧介绍道:“早在东周,还是“守藏室史”的李耳就在这里归隐修炼,后来他写就道德经,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魏时,朝廷在山中建了一个庙纪念此事。如今庙已经破败,但是残桓仍在。”  

“为了开发这里,本侯在陛下面前讨了一个旨。陛下尊崇老子功德,特下旨修建“铁顶老君庙”,赐此地名为“老君山”。本侯也响应陛下,愿意捐出钱财十万贯,修建一座老君巨像,并修建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李牧似笑非笑地看着马周,道:“如此噱头,还不够么?”  

“十、十万…”马周被噎了个死死的,心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么,十万八万的随口就花了?”  

但他也不担心李牧是吹牛,在钱财的方面,李牧还是靠谱的。  

马周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若是投入十万贯,入冬之前还真能把事儿做成了。到了那个时候,所能产生的收益,绝对不止十万贯。  

“走,上山看看那个庙。”李牧说着,带领二人徒步爬山。  

马周从李牧处讨要来了图纸,一边爬山一边就着图纸构想起完工后的情形。李牧也为他解释,这里要如何如何构景,那里要如何如何建楼台,这里要栽什么树,那里要搭一座什么样的桥。  

马周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算账,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不禁苦笑道:“十万贯怕是还不够…”  

“不要紧,以战养战嘛。”李牧摇摇头,不以为意的笑道:“我跟公孙康算过,修路通水道,大概需要五六万贯。剩下的钱,你优先把山腰以下的做出来,再做做配套差不多也就够了。”  

“然后你就把图上的空地,拿出来招标。”说着,他笑着拍拍马周道:“拍卖懂吧?只要让商人们看到了老君山附近的‘钱景’,不怕他们不掏钱!”  

果然…  

马周心里暗道,又是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每次都是这样。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了,每次都能让李牧得逞!人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些人怎么干吃亏不长记性啊!  

李牧又道:“我打算把四海赌坊、银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