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饮食男女 > 第618章 来之不易

第618章 来之不易(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默和郁郁寡欢已经是做了选择,但这更让她自责和内疚了。  

所以,李文彪说了安排她和母亲带着孩子回京,边照顾孩子边上学的事。  

她惊讶,她错愕,继而是感动的泪水,和对他深深的愧疚。  

夫妻两个没有说什么海誓山盟,更没有说什么前程和未来。  

孩子都已经有了,麦庆兰哪里还能不知道李文彪现在的生活。  

说是资本家也不为过,有李学武的照拂,李文彪绝不缺少她的承诺。  

所以,她回来了,回到李文彪说给她的家,他们的家。  

其实从麦庆兰对老彪子的称呼上,李学武也能感受到两人的关系。  

她从来不叫老彪子,或者彪子。  

文彪或者李文彪,总是这样叫。  

李学武对她的印象和态度也逐渐在转变,少了以前的距离和怀疑。  

当兄弟的,这一点点照拂完全是应该的。  

车停在了大院门口,看着比自己家以前的宅院还要宽广的三进大宅,胡蕙兰只觉得震惊到震麻了。  

以前说姑爷是收破烂的,她和老伴都信了,也认命了。  

可啥时候收破烂的也这么阔绰了。  

被李学武照拂着在俱乐部居住时就糊涂着,到了钢城,感受着姑爷的生活,那就更糊涂了。  

再回到京城,胡蕙兰看着眼前的宅院,干净整洁,明显收拾过的大宅,只憋在心里的话,一句都不敢问出来。  

怕什么?  

怕问出来,这些眼前的富庶生活就要消失不见了。  

这倒是有点玄学的,东西方玄学文化里都有个默认的规则:说出来就不灵了。  

“柴米油盐不用管,国栋按月给你们送过来,冬菜也都预备齐了。”  

李学武帮着把孩子抱进了上屋,屋里烧的暖呼呼的,窗户缝都用纸糊严实了。  

由着韩建昆和胡蕙兰往堂屋搬运行李,他给麦庆兰交代道:“回收站你知道,有事就去那边找人帮忙。”  

“放心吧,哥,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不会让文彪担心的。”  

麦庆兰感受着屋里的温暖,心里也是暖呼呼的,解了孩子的包裹,看着闺女还在睡着,不由得笑了起来。  

“家用电器是彪子早前给你们准备的,”李学武指了指屋里的几样电器交代道:“晚上国栋两口子要过来,到时候你们有不会的就问他。”  

“或者有需要的,也跟他讲。”  

他笑着示意了门外道:“我这边还在班上呢,得赶紧回去,周末咱们再聚。”  

“谢谢二哥,乱糟糟的,我就不留您了,不好意思啊。”  

麦庆兰示意母亲照顾孩子,自己则是送了出来,很亲切地称呼着他。  

如果按照老彪子他们,叫武哥的多一些,主要是当初在街道上混的。  

现在麦庆兰叫二哥,却是从家里来论了,她的心思总是很别致。  

李学武没在意这个,在院里就让她回去了,“慢慢收拾吧,周末让国栋来接你们,一起回大院吃个饭。”  

“哦,对了,”走了两步,他转回身提醒道:“报到的事,留个心眼,有什么不对的别冲动,给我打电话。”  

“我明白,这事不着急。”  

麦庆兰跟老彪子在钢城也管过一段时间的业务,比较以前成熟了不少。  

看着李学武带着司机关了大门离开,这才回了上屋。  

一路上打量着这座大宅,她以前上学时经常能看见李文彪蹲在门口刷牙。  

怎么说呢,有种黑色幽默。  

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大宅的,但只要是女人,就没有不喜欢家更大的。  

只是对于她们娘仨来说,这个家有点太大了。  

本来今天是叫了父亲的,可说是排演的业务忙,要晚上才能回来。  

麦庆兰进到屋里,扫了一眼刚刚进来时还没来得及打量的屋里摆设。  

真如李学武在路上所说的那样,一尘不染,是有人来特意收拾过的。  

东屋起了火炕,窗台下面是暖气片,玻璃收拾的很干净。  

上午的阳光热烈,照在人的脸上很是刺眼,又是那么的温暖。  

在寒冷的冬天,在这冰冷的季节,显得是那么的不真实。  

刚刚回来时,她强忍着没有看向对面,那是她的学校,魂牵梦绕的学校。  

曾经的她离开时是那么的绝望,再回首已是物是人非。  

站在这座大宅里看对面,颇有种不真实的感受。  

母亲兑了温热水,叫她洗脸,她把自己的脸埋进了水里,想要清醒一点点。  

再抬起头时,却被母亲笑着埋怨这么大了还要任性。  

她展颜一笑,这就是人生啊。  

“摩托车的销量降低了?”  

李学武翻看着手里的报告,抬起头看了苟自荣一眼。  

苟自荣却是很老实地回道:“我们调查了一下,跟现在的季节有关系。”  

“冬天就不卖自行车了是吧?”  

李学武继续看着手里的销售报告,嘴里却是回怼道:“你认真调查了吗?”  

“别跟我打马虎眼啊,你自己想想再回答我。”  

他眼睛没离开报告,手指点了点桌面提醒道:“刚刚投放市场四个月,销售渠道还在扩张,你跟我说受季节影响?”  

“你知不知道,越是这个时候,对机动车的需要越是迫切?”  

“领导,您的意思是…”  

苟自荣迟疑着回答道:“我们安排了六个组下去做的调研工作,包括机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