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饮食男女 > 第539章 爸给你买条狗

第539章 爸给你买条狗(2/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底下说事,沈国栋就容易胡思乱想,生闷气。  

要在李学武跟前儿说了,他自己怎么都能想明白。  

“回收站的工作不就是国栋在负责嘛,那就是组织信任他嘛。”  

李学武笑着鼓励小兄弟道:“别紧张,别有顾虑,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街道这个时候用你,就是想给大家起个模范带头的作用。”  

他放下手里的茶杯,解释道:“大学习活动进行到新的阶段了。”  

“你们看,学校里已经很少组织活动了,工厂这边也基本上都完成了既定的变革目标。”  

“下一步大学习的重点任务是要建设,是要恢复,破而后立嘛。”  

李学武点点头,说道:“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总要有个模范标兵,有个带头人,让年轻人知道该怎么奋斗。”  

“我看国栋这个例子就很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没有进厂工作的机会,但组建了经济合作社,给其他街道上的年轻同志提供工作机会,这也是很好的嘛。”  

“这个时候农业需要先进,工业需要模范,建设需要标兵,青年也需要学习和奋斗的榜样嘛。”  

“二哥,你再说他都要晕了。”  

小燕笑着说道:“夸得他找不着东南西北了。”  

“别瞎说,我还能找不着北?”  

沈国栋笑着说道:“你没听二爷说嘛,我这个人敦厚淳朴,善良友爱。”  

“二爷那是自家人啥都好,笨蛋都能当个宝,你还真信了啊。”  

小燕笑着瞥了他一眼,看向李学武问道:“二哥,你说说他,别叫他犯了错误。”  

“要是他自己的事都无所谓了,毕竟是代表咱们回收站呢。”  

“对对,二哥你说给我,我应该怎么做。”  

沈国栋煞有介事地从茶几下面掏了笔记本和铅笔出来,还准备要做记录呢。  

“哈哈哈——”  

姥爷和二爷等人都被他给逗笑了。  

李学武也是笑着看了他说道:“不是叫你别慌,该干啥干啥嘛。”  

“我问你,王主任跟你说的,搞几个小工厂,这件事顺利么?”  

“还算顺利吧——”  

沈国栋迟疑了一下,汇报道:“我也想不到我们能干啥。”  

“也就是废纸旧报纸啥的重新打纸浆做包装箱,或者搞个火柴盒厂。”  

“嗯——好像不太行,街道的意思可是想让你帮助更多的人啊。”  

李学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问道:“有没有想过人数多的,大家聚在一起能发扬集体效应的工作?”  

“呵呵——二哥,你是知道我的。”  

沈国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您要让我干啥绝对没问题,至于说拿主意,这个我不在行啊。”  

“嗯,还是思路的问题。”  

李学武指了指姬毓秀倚着的缝纫机说道:“这玩意儿好多人家都买了,你就没想过搞个缝纫社啥的?”  

“缝纫社?那不都是公家出钱买机器吗?”  

沈国栋还真不懂这个,愣着问道:“再说了,咱也买不到布啊,能干啥。”  

“你个人当然买不到布了,王主任不是给你办下集体的手续了嘛。”  

李学武看着他说道:“街道领导的小集体经济,是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实施的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啥、啥资料?还要亏钱?”  

沈国栋有点跟不上李学武的话,手里赶紧做着笔记,不过写了个哩哩啦啦。  

“意思就是,你跟王主任申请成立缝纫社,拿到手续后,找街道的家庭妇女们,或者没有工作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们,把家里的缝纫机搬出来,放在厂房里,大家一起搞被服生产。”  

李学武怕他记不住,所以掰碎了,扭匀乎了喂给他,说的慢,还得通俗易懂。  

“你有了合作社,就能凭借合作社的资质,从纺织厂也好,从供销社也罢,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布料棉花等等,用于被服生产。”  

喝了一口热茶,他又道:“你手里有这方面的资源,无论是布匹还是棉花,可以跟雨水说,也可以找供销社的马主任。”  

“至于要生产什么,可以打听打听,渠道都是现成的,往供销社也好,往红星厂的联合贸易平台也罢,都可以的嘛。”  

“好好,我记下了,还有吗?”  

沈国栋闷头做着笔记,听着武哥把工作的流程都讲的这么到位了,他还有啥不懂的。  

不用管别的了,只要照着武哥说的做就行了,准没错。  

“你真当我是给你出谋划策的了!”  

李学武好笑地训了他一句,道:“用用脑子嘛,想想这个市场需要什么,你能找到什么,把资源想办法拢在一起嘛。”  

“还公家出钱买缝纫机,那得多大的成本,谁能给你兜这个底儿?”  

他摆了摆手,道:“给那些人说,小集体经济,按工作量计算劳动报酬,保证质量的同时,做的越多越好。”  

“二哥,您要这么一说啊,恐怕这街道上一小半的人家都得来。”  

姬毓秀是当过街道所所长的,对交道口还是比较熟悉的。  

“一台缝纫机也才一百多块钱,真要能搬进厂里按工计酬,半夜都不带休息的。”  

她认真地解释道:“现在就业的情况属实困难,家里有两三个妇女的情况比比皆是。”  

“母亲带两个闺女,这台缝纫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