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饮食男女 > 第五百四十九章 风声鹤唳

第五百四十九章 风声鹤唳(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最新网址:  

杨元松当然知道这是杨凤山的一种谈判手段,但他还是态度明确地拒绝了杨凤山提出的,关于提李学武进谠委的决定。  

因为李学武比李怀德还危险,没必要在制衡李怀德的选择题上加上李学武这个变量。  

杨凤山也仅仅是试探书记的底线罢了,要说真的提李学武进谠委,阻力不仅仅在书记这儿,他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谠委会代表了轧钢厂最高的权利组织,杨凤山也不想李学武这一层的后浪过早的进入。  

当前轧钢厂谠委会除了副厂级以上的领导,只有分厂的董文学将于今年年中的扩大会议上被提名。  

至于通过的概率嘛,要看上半年炼钢厂的成绩单了。  

而董文学一旦进入轧钢厂谠委会,那就意味着他迈入副厂级领导的时间进入倒计时了。  

杨凤山为什么突然提起了李学武呢,这不得不说前天上级领导来调研造成的后续影响了。  

一次领导的调研能有多少余震?  

答案是相当于邢城那样的大地震后的余震。  

仅仅是两天的发酵,杨凤山就已经能从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和讨论中看出上面对这种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的重视了。  

尤其是李学武在双预案报告中阐述的以人为本,防治结合的中心思想,更是让上面对于这一套安全防治体系尤为的重视。  

别说杨凤山没想到了,就连李怀德都没有想到李学武不声不响地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  

双预案厂里虽然很重视了,但完全没有重视到一定程度,这也给了李学武充分表现的机会。  

报纸上有一篇关于轧钢厂在实施双预案安全体系前后的日平均受伤人数和事故发生概率对比数据。  

事实证明,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是可以预防和减弱受伤害程度的。  

可以说轧钢厂的安全体系火了,轧钢厂的安全管理干部们火了,李学武这个保卫处负责人也要火了。  

这么大的工作成绩,杨凤山也很难处理李学武这个进步飞快的青年干部了。  

现在跟书记所提出的进谠委会根本不是李学武进步的终点,有可能是他新的起点。  

杨元松自然知道这一点,分厂一把手进谠委会这并不会很突兀,但保卫处副处长,尤其是李学武,进谠委会有可能造成当前轧钢厂正治生态的不稳定。  

李学武就是一个不稳定分子。  

副处长绝对不能成为谠委会职务的,如果李学武要进,那一定是要在谠委这边挂职副书记的。  

唯一的方式就是董文学升副厂,李学武升正处,同时挂职副书记,主管厂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但杨元松不可能让李学武这么快进步的,因为李学武这么升,对其他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和谠委的公正性是一种挑战和削弱。  

“我还是建议你跟李副处长沟通一下”  

杨元松在思量间已经下定了决心,所以给厂长的回复也是很明确的。  

倒是很明白李怀德的意图,没有建议厂长跟李副厂长谈谈。  

“我认为李副处长还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同志的,他对于工作上的分工和变动的态度不至于影响他的谠性”  

杨元松说着,想了一下,道:“如果你觉得有需要的话,我也可以给李副处长打电话”。  

杨凤山看了看书记,点了一下头,没有说会跟李学武联系,也没有说请书记跟李学武沟通。  

“李副处长那边的远水解不了轧钢厂的近渴啊,边疆办事处的事情一日不得到解决,套在轧钢厂头上的紧箍咒就一日不得消停,限制和制约了多个项目的稳定”。  

“嗯”  

杨元松很理解杨凤山现在的心情,但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所以他并不打算扰乱轧钢厂现有的平衡。  

“你是厂长,行政决定权在你那儿,我支持你对边疆办事处的人事进行调整,我也对你后续的处理尽我最大可能去支持”。  

杨凤山看了看书记,知道今天在这儿是得不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了。  

本来今天跟书记过来谈话,他是准备了自己的底线的,那就是由书记出面,跟李怀德谈一谈。  

正治本身就带有妥协的属性,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谈的。  

但书记显然不想介入到这种争斗中来,还坚持他那套无为而治的理论。  

“那好吧”  

杨凤山站起身,面露为难地说道:“请您多多做这方面的工作吧”。  

说完便往出走,杨元松跟着送了出来,在走廊上,杨凤山的秘书已经在等了。  

“书记好”  

厂长秘书笑着跟杨元松打了个招呼,随后跟着杨凤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轻声汇报道:“何雨柱已经通知到了,咱是现在出发?”  

刚要转身回办公室的杨元松一个定神,再看向走廊里已经越走越远的杨凤山,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  

何雨柱是大食堂的厨子,跟厂长唯一的关系就是杨凤山经常带着他去肖副部长家去。  

听秘书这话,感情厂长在自己这边没有寻求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转身就往领导那儿取经去了。  

而且是在来自己这儿之前就定好的,那刚才在办公室里所谈的话,全都是跟领导汇报的前置条件了。  

杨元松的眉头一下子就紧绷了起来,杨凤山这么做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至少对于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轧钢厂往钢城打了七八个电话,但李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