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

第三百七十四章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可武学修为着实一般,连练脏都没到。  

也就是对方仗着自己是荀子徒弟的身份,料定他不敢出手,否则怎敢如此对一位宗师说话!  

别人怕他,他可不怕。  

宗师一生行事,何须看旁人脸色?  

武道宗师,就是这么有底气!  

像是这种八十余岁的老头,他吹一口气都可能直接弄死,哪里轮得到他来指指点点!  

“此事如此简单,法家领袖怎么可能会想不到呢?作为荀子的徒弟,您开创的法家却狠辣至极,理应无甚仁心才对,怎到了此事,反而故意装作不知呢?”  

韦大司马心知要论起法理乃至律法这种东西,全夏朝的人加在一块儿可能都不是对方的对手,但没关系。  

咱可是武夫!  

武夫才不管那些东西!  

拳头大就是道理。  

而如今,夏朝恰巧是最大的那个,远比周围任何国度都要大的多,一起上都不够夏朝打的那种。  

何况此前天灾降临,无一国幸免,但夏朝的底子有两位帝王的努力,雄厚无比,虽有所损伤,却根本算不得伤筋动骨。  

可别的国度就远没有夏朝那么强盛了。  

一次极大规模,波及全国的地动,少说也得十余年修养都不一定能够恢复过来。  

这个时候,你特么跟我谈仁义道德?  

简直是贻误这天赐良机!  

当真是读书读傻了,还不如他这个武夫直接。  

韦大司马毫不避讳的直接说道:“此时大雍、大祈等国伤亡惨重,其国力跌至低谷。这个时候求助于夏朝,为何夏朝就要给他们救助?  

若是大雍、大祈等国的子民在夏朝的领导之下,又岂会出现活生生被饿死的局面?这个时候最大的仁德,根本不是给予粮食,救助他们的子民。而是将那些国度无能的皇帝连根拔去,直接归入夏朝的国土!  

如此,才是真正治标也治本的方法!  

可现在呢?接济各国.是,夏朝是很有余财,也不介意接济一下那些水深火热、受苦受难的百姓。  

问题是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为何要故步自封,反倒是让那些酒囊饭袋掌管庞大的疆域?”  

韦大司马拍着胸脯,冷声说道:“我是个粗人,却也懂得长痛与短痛的道理。  

而你,已经老了!  

竟还在抱着以前的观念行事!  

看看如今的天下,周围岂有一国可与夏朝争锋?  

他们一起上,都定不是夏朝的对手!”  

如此一番慷慨陈词,不可谓不昂扬激烈。  

虽是武夫,显然也并非什么都不懂,否则也不可能修至宗师之境。  

此时说的也都极有道理,就连启志帝都在暗暗点头。  

他要启志,启什么?  

天下大同!  

夏朝的繁华已经到了顶峰。  

他无法在夏朝之中,做出超越前面两位皇帝的功德了。  

或者说,在夏朝,已经做到所能做的极限了。  

继续抱着同样的想法,再往后,也不过是在为其添砖加瓦而已。  

但,真无法超越,甚至媲美了么?  

不见得。  

除了让子民富强之外,还有一条真正的王者之路在前方。  

开疆拓土!!!  

纵然罪在一时,功亦在千秋!  

相信后人会给他一个中肯的评价,甚至能够与开国皇帝并肩都不无可能!  

哪怕因此让国内暂时出现一些对他不好的微词,百余年后,后人定会夸赞他的当机立断。  

那些重新生活在夏朝的统治之下,安居乐业的子民,也不会因为先祖的一时之苦难,而将他当做暴君,反而会分外感谢能够在夏朝安居乐业的机会!  

但做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要先翻越夏朝国内的山。  

比如墨家的兼爱、非攻。  

比如儒家的仁义道德。  

比如眼前这位法家尚且还在人世的领袖。  

作为皇帝,脸面总归还是要点的。  

有的话他不好说,但没关系,会有人替他说。  

就好像眼前的韦大司马。  

作为军人,而且是军人的领袖,如此强盛国度的领袖,自身更是武道宗师!  

他没有去那传说中的不周山脉,而是选择留在夏朝,怎么可能是贪图富贵之人?  

他要青史留名!  

宗师总量何其多也,宗师之中的佼佼者提起来更是众星璀璨云集,名字拿出来都是浩瀚篇章、恢弘巨制,只是听闻就足以让人泪流满面,敬仰不已。  

武道宗师虽能傲立凡尘,他扔在宗师里也仅仅只是不起眼的那一个,真要与之相比,黯然失色,犹如跳梁小丑。  

但没关系,他还是有机会。  

夏朝是他青史留名最好的途径!  

他虽没有墨丘、荀轲、禽厘胜那样才学、操行与实力兼备的品格,但还是没关系,他具有宗师的力量,以及对于战斗的洞察力。  

如此,可为元帅,开疆拓土,何尝不能名留万世?  

谁挡着他名留青史,谁就是敌人。  

法家领袖也不行。  

为此他愿意顶着墨家、儒家、法家,三家的骂名,一意孤行。  

骂我吧,我不在乎!  

千载之后,骂我的人谁还记得?  

而为夏朝开疆拓土的我,必将被世人称颂!  

到了那时,焉不知他的名气,是否能与墨子、荀子并列?  

为了这一份美好前景,他要做启志帝手中的刀。  

对方得到宏图霸业,他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