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离开夏朝,周游列国

第二百八十四章 离开夏朝,周游列国(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怎么?这些年没见,不认得了?”  

顾担的表情不变分毫。  

他的易容术堪称登峰造极,特别是医之一道,怕是当世无人能够与之比肩,对人体的了解和认识,也远超这个时代的人。  

因此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看上去都极为自然。  

当然,他也没有做的太过离谱,无非是脸上多了些许皱纹,头发花白一些罢了。  

虽然一眼看上去不如往昔那般年轻,可要真说跟‘老’这个字混为一谈,那还真不至于。  

“不是,不是。”  

王莽连连摇头,目光注视着顾担的脸颊,又在他的头发上打转了好几遍,脸上的表情可谓是百感交集,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原来顾哥也是会老的么?  

自从顾担晋升大宗师之后,他的容貌便已近乎恒定一般,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众人都已经渐渐习惯,甚至接受了这一点。  

连宗师都不能挡住衰老,只是衰老的远比正常人慢上许多,可在顾担的身上,这份缓慢的变化从未得见。  

只有在铜镜之中,看到日渐老去的自己之时,才能够恍然惊觉,时间好似未在顾担的身上流逝。  

如今猛然见到顾担如此之大的变化,王莽也自然心惊不已。  

他一度觉得,直到他撒手西去之前,顾担那副容颜都不会有任何更改来着。  

“您自己回来了?”  

不知说什么的王莽下意识的问道。  

话一出口,便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委实是顾担身上经历的正常人都该有的变化让他惊异不已,才导致连说话都没有多少思量的空隙。  

“嗯。”  

顾担轻轻点了点头。  

“丞相太累了,休息休息也好。”  

王莽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悲伤是有,但不算多。  

因为他也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当初每天可以只睡两个时辰,甚至连夜批阅奏折,第二天还能够神采奕奕。  

而如今正常的处理公务,偶尔竟然会生出困顿的念头来。  

他的年岁,也已经将至八十。  

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百岁者有几何?  

便是练脏大成的武者,打不破那条泾渭分明却又无形无质的界限,寿元其实也与常人无太多不同之处,无非是精神更好一些,却不代表一定能够活得久。  

王莽心知,自己的大限,恐怕也不远了。  

时间从不用快刀杀人,只在一点一滴的痕迹上,重重下刀。  

“您离开的这些年,荀轲也干了不少事情,还有小莹,如今她负责总览夏朝医馆的事宜.”  

王莽坐在石桌对面,如同汇报工作一般,和顾担讲述着这些年里,他未曾得见的变化。  

整体来说,便是夏朝稳中向好,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生活条件也在稳步的提高。  

顾担虽未在庙堂,但从民间百姓能够有闲心和余钱去参加各种节日倒也能够看出一些端倪——在大月的时候,这种庆典可从来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玩物。  

如果连饭都吃不饱的话,无论给节日赋予上什么样的意义,都没有人关心。  

只有在保障自身的生活之后,大部分人才能够有闲心和情调给自己的生活找出些欢乐。  

顾担默默的听着,王莽从不谈及自己,只是诉说他人的功绩。  

但是民间,已经有圣王之名在传颂。  

圣王,是荀轲对于皇帝最高的赞誉,并非是特指。  

但能够让人自发的将这种名号给安在身上,也是了不得的一件事。  

起码在顾担记忆之中,上一个做到这种程度的人,叫墨丘。  

但王莽又做了什么大事呢?  

没有。  

夏朝至今已有四十八年,除了摊丁入亩之外,竟找不到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甚至连摊丁入亩,都是顾担强烈要求的。  

如果将这件事剥除出去,竟然会惊讶的发现,在夏朝,几乎找不到太多王莽这位皇帝的痕迹。  

或者说,关于他的痕迹,无非是任命了谁谁谁之类理所当然的一件事。  

这不是皇帝本身就应该有的职能么?  

可他厉害就厉害在,能够潜移默化,将人安放到恰到好处的位置上。  

这么多年了,顾担从未在民间听说过王莽特别过人的事迹。  

一些夸赞之词,也无非是耳朵都听出茧子来的勤政爱民啊,励精图治啊,生活朴素啊,兴修水利啊之类的乱七八糟一大堆毫无特色的夸赞。  

似乎,没有一个词汇能够给这位夏皇的功绩落下定论。  

他每一样都沾一点,但每一样又是那么的不起眼,以至于常常将其忽略,乃至于忘了夏朝还有这么一位夏皇。  

如果将如今夏朝的历史定格,那夏朝的前半段一定是墨丘和墨家,后半段则是墨家和儒家,这中间竟然没有皇帝的位置!  

做为一个皇帝,王莽显得很没有存在感。  

这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  

干柴烈火固然昂扬激烈,却难免不能持久。  

细水长流温润无声,反倒是能够默默积蓄,茁壮成长。  

当初大月宗明帝采取的国策叫做无为而治,只不过他的无为是只顾自己。  

而王莽的方法却与宗明帝有些异曲同工,区别是,他彻底将自己放下。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那个位子上。  

一言九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