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而论道,一场盛会

第二百五十四章 坐而论道,一场盛会(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上甚至还有无偿的马车供学子乘坐,相当给面子。  

各国学子和贤者纷纷相约入夏朝,虽然那处宫殿尚且未曾修建起来,自费住客栈也要先过来。  

哪怕自己的学识浅薄,不能上去与群贤论道,可只要能够在一旁听闻,便已算是天大的殊荣,若能再从中汲取些收获,安知来日自己不能一展宏图?  

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下一次不知要等候多久!  

而外面的纷纷扰扰,顾担并未再继续关注。  

他开始带领一群人编撰医书,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同样的病症,放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需要的治疗方式和手段也有所不同。  

医药不是做饭,盐多点少点都能吃,全凭适量两个字。  

最为要惠及百姓的一本医书,务必追求准确。  

所有模棱两可的话,要么找病人实验证明,要么就先放置在一旁,不予收录。  

这本尚未形成的医药大典,可以不完备,可以没有那么完美,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出现谬误。  

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的让药方廉价一些。  

如果相同的病症,一味药便宜很多,但效果稍逊几分,那稍逊几分的那个才会被特地选录,另一份则以小字的形式附在后面。  

说白了,这份医药大典是为了给那些穷苦人家的百姓来用的,价格也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不可不考虑。  

好在顾担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晋升大宗师之后,白莲观想图的那一朵白莲也已经开了三瓣,神魂强度颇高,放在凡尘之中,一目十行却记忆犹新绝不是在妄语。  

医书只要一翻就能够记住,真正麻烦的地方是在怎么让药方变得更加便宜,但效果不差太多。  

与此事齐头并进的,则是对于药田的规划。  

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药材又何尝不是呢?  

一地有效之药方,拿到另外一地,用同样的药物,可能便毫无作用。  

所以药田的选址和规划,亦是重中之重。  

徒有药方而无药,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寻觅药田,扩大药物种植这件事,交给了公尚过。  

自己人办事顾担才放心,起码他可以肯定公尚过绝对不会敷衍了事,这也是一位宁缺毋滥的人才。  

而关于如何接生,特别是如何照料刚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不至于早夭这件事,则是交给了小莹。  

三人从不同的方向齐头并进,要从无到有的改善夏国的医疗状况,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一件事,但也必须去做。  

这一次,青木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毕竟顾担不可能在每一种病症的解决方法上都写青木液。  

但好消息是,有青木液的帮助,很多药方上年份要求苛刻的药材,也无需去慢慢寻觅等待,顾担直接拿到种子就能够催熟,节省了很大一部分要被消耗掉的时间。  

各种各样的偏方、医家经典都被拿了出来,一一验证,鼎新革旧,不可拘泥于昔日医书上的旧式,只要好用且有效,别管膈应不膈应,狗屎都能当药材。  

除了夏朝的助力之外,各国的医书也在不断的运送过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或许很多疑难杂症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是碍于这个时代交通本身的不便,地域的限制,乃至消息传播的缓慢,才导致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实则早已发生。  

将这些药方验证后汇总到一起,能省却后来者很大的麻烦,顾担忙的也是这件事。  

又一次从太医院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医书,还没有翻看,顾担便已是愣住。  

《金创药略》。  

“顾小友,怎么了?”  

见顾担发呆,有太医院的御医凑了过来,关切的问道。  

他们并不知道顾担真正的身份,当初顾担所相识的那一批太医院的御医们,到了今天已经不剩下熟面孔了。  

这些新来的人,只当顾担被王莽格外信任,才会委派他来负责医药大典这么大的一个事情。  

但顾担对医术的认识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哪怕看上去很年轻,可几十年的老御医都没有他的见识广博,不得不信服。  

最关键的是,这位年轻的,博得了夏皇喜爱的年轻人有个相当了不得的本事,过目不忘!  

任何医书只要看一遍便能够记下来,甚至还能够在脑海中回想起之前所看的医书,发现其中的不同与冲突,然后择优而选。  

完全可以说,他一个人就顶得上好几个太医院,所有御医加起来储备都没有他一个强。  

因此哪怕看上去年长他许多,御医们也亲切的喊顾担为小友,心中认定此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不是因为顾担所掌握的医术太过渊博,让他们教无可教,甚至还有人想要收他当徒弟呢!  

不过,就算收徒不成,御医们也有别的法子。  

比如已经有很多太医开始将自家尚未出阁的女眷喊过来,送送饭,打打下手什么的“莫不是太累了?这么看医书,确实伤神,适当的休息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老莫说的是,医药大典非一日之功,便是顾小友有天纵之才,也不可如此挥霍浪费,正所谓张弛有度才算正理。小友累了便休息几日,夏皇大度,绝不会怪罪咱们。”  

“是极是极!恰巧老夫有一孙女儿今日归来,做得一手好饭菜,十里八乡那都是有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