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许天下,一世太平

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许天下,一世太平(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之人,理所应当。  

两人的成婚之地,就选在顾家小院中。  

充分参考了两人的意见后,婚礼流程一切从简。  

虽然不能算是一个屋檐下长大,但也共同相处了许多年,其实已经很熟了。  

选在两人相处时间最长久的顾家小院中结婚,大概也是一种缘分。  

苍兴奋的在院子中披红挂绿,恨不得将囍字贴满整个院落之中,顾家小院已经换了好几次的院门上,也终于多了些喜庆之意。  

这场婚礼,邀请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老熟人,或是多年的邻居。  

王莽、禽厘胜、公尚过、邹聃、庄生.这些人也都来了。  

人数不多,但都很有重量。  

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的人消失一下,整个夏朝都得乱起来。  

婚礼当天,凤冠霞帔的小莹美不胜收,俊秀儒雅的荀轲亦是风度翩翩。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  

从二人手中接过敬来的酒水,顾担告诫道“要彼此扶持、体谅。”  

酒水饮尽,顾担心中也像是放下了一桩心事。  

他也算是对许志安有了一个交代。  

许志安曾经寄托在他身上的东西,未能完成,但他所同样熟悉的下一代人,终究是走在了一起。  

当略显几分繁复的婚礼流程结束之后,顾担拿出了很多年前酿造的断魂烧。  

此物乃是许志安曾赠予他的药酒,哪怕对于练脏武者都有奇效。  

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也是愈加浓厚,开封时酒意恨不得冲天而起,壮怀激烈。  

犹记得第一次启坛时,王莽尚且还是个小家伙,仅是闻一闻便要醉过去。  

如今却是王莽主动将其打开,与在场众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  

除了禽厘胜和顾担之外,众人皆已有了醉意。  

像是邹聃、庄生都已经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荀轲这个新郎当然也没少照顾,只是众人都有分寸,并未下狠手,在其摇摇晃晃间,不知是被谁推进了新房之中。  

“顾哥,这次打算住多久?”  

王莽喝的不少,此时大着舌头在说话。  

“怎么?嫌宗师不够,想要我也给你坐镇皇都?”  

大喜的日子,顾担也开起了玩笑。  

“哪里的话!”  

王莽连连摆手,“只是这小院子里,没有你的话,总感觉不对味道。”  

这么多年下来,他们都快已经习惯顾担始终待在这里了。  

哪怕顾担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默默诵经闲读,都自有一股让他们安心的力量。  

如果非要具象一点的形容的话,便是“家里有人”,靠山还在那种令人心安的感觉。  

“说得好听。”  

顾担扫了他们一眼,“说的你们好像经常有空过来坐坐一样。”  

看看这一桌的人吧。  

王莽,夏朝皇帝。  

禽厘胜,墨家巨子,夏朝国师。  

公尚过,尚书。  

“国事繁忙啊。”  

说这话是公尚过,他已经许久未曾歇息过了。  

当初的夏朝人手不够,他这位尚书可是殚精竭虑,一日都不敢休憩。  

如今官员倒是不再缺了,可是事情却是一点都没有少过。  

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疲累。  

当初亲眼目睹大月是如何祸祸子民的,如今有机会站出来,为天下的百姓去遮风挡雨,还有什么怨言呢?  

如果这群人里一定要选一个工作狂魔的话,恐怕禽厘胜都得往后稍稍,公尚过才是真正拼命般去努力的那一个人,努力到浑然忘我的程度,更不必说抽空闲聚了。  

“墨家也很忙。”  

禽厘胜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颇为赞同道。  

无论是作为墨家巨子,还是夏朝国师之位,他虽几乎不插手庙堂的事情,但也需要掌管近万人的墨者。  

是的,十年过去,墨者也只是近万人而已!  

这位墨家巨子,对墨者的要求丝毫不比墨丘的要求低,甚至更加的严苛。  

宁缺毋滥四个字,几乎抵达一种极致。  

哪怕此时的天下堪称人人仰慕墨家之义,乃至想要加入墨家的才俊极多,禽厘胜还是他的那一副态度,未曾有过丝毫的更改。  

“有两位如此努力,倒是显得我清闲起来了。”  

王莽哈哈大笑道。  

这些年来,各国对夏朝的供养已经停了。  

倒不是他们胆敢违约,而是当初与顾担约定的年限已经到了。  

此后的路,需要夏朝自己去走,不可能一直靠着他国的供养存活下去。  

这些年里,王莽主要做的事情,就是狠狠清扫、整顿富家大户,特别是那些世家豪强。  

破家灭门者不知凡几!  

甚至手段比之宗明帝的时候,都不遑多让。  

但对于民间,王莽除了税赋和徭役的改革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动作。  

在庙堂把控大方向的情况下,对民间来说,夏朝其实选择的乃是“无为而治”。  

这片曾经饱受战乱侵扰的土地,所需要的不是立刻大刀阔斧般的改革,而是用岁月去抚平伤痛和波折。  

十年过去,夏朝已经一扫当初的愁云惨淡,民间也显而易见的富裕了起来。  

哪怕王莽的名声仍然不太中听,百姓们富裕起来的钱包却是做不得假。  

最关键的是,此时各国的商业前所未有的繁荣。  

如今来往各国的商旅车队,可谓是千百年难得一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